DB41 T 825-2013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 技术规范.pdf
《DB41 T 825-2013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 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825-2013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 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8252013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mulsified Asphalt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2013 - 09 - 05发布 2013 - 11 - 0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8252013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2 5 原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 2 5.1 一般规定 2 5.2 原路面历史资料
2、调查 3 5.3 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价 3 5.4 交通量调查 3 5.5 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 3 6 材料要求 3 6.1 一般规定 3 6.2 RAP . 3 6.3 乳化沥青 4 6.4 集料和填料 5 6.5 水泥 5 6.6 水 5 7 再生混合料设计 5 7.1 一般规定 5 7.2 级配范围 5 7.3 配合比设计流程 6 7.4 RAP分析 . 6 7.5 乳化沥青配方设计 6 7.6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7.7 设计配合比验证 8 7.8 配合比设计报告 8 8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8 8.1 一般规定 8 8.2 施工准备 8 8.3 施工工艺 9 8.4 施工质量管
3、理 . 11 8.5 检查验收 . 12 DB41/T 825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公路驻信段改扩建工程有限公司。 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胡霞光、宋云祥、汪德才、田莉、孟庆东、张鹏、陶向华。 标准参与起草人员:李禹德、李玉梅、王清、于浩、李玉磊、赵德强、褚付克、孟旭、黄运军、姚曙光、张涛、白金龙、孙志军。 DB41/T 8252013 1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
4、生的原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材料要求、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中下面层及基层的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程;用于三、四级公路上面层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程时,应采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程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O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 03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面层材料。 3.2 厂拌冷再生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 DB41/T
6、8252013 2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运至拌合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如需要)、沥青类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进行常温拌和,常温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3 乳化沥青 emulsified asphalt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产品。 3.4 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 reclaimed asphalt mixture of emulsified mixture 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简称再生混合料。 3.5 再生混合料含水量 water content of recycled mi
7、xture 乳化沥青中的水、外加水、矿料和RAP中的水占再生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 3.6 最佳预湿水量 optimal prewetting water content 外加水占再生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 3.7 最佳乳化沥青用量 optimal emulsion content 乳化沥青占再生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 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 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 PCI:路面状况指数(P avement Condition Index)
8、 SSI:路面强度指数(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 TSR:冻融劈裂强度比(Tensile Strength Ratio) OWC:最佳含水量(O ptimal Water Content) OEC: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 ptimal Emulsion Content) OFC:最佳流体含量(O ptimal Fluid Content) OPC:最佳预湿水量(O ptimal Prewetting Water Content) 5 原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 5.1 一般规定 DB41/T 8252013 3 5.1.1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程实施
9、前,应对原路面历史信息、技术状况、交通量、工程经济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为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5.1.2 原路面调查内容应完整,需进行系统分析和准确评价。 5.2 原路面历史资料调查 5.2.1 收集原路面设计资料、竣工资料等,一般包括修建年代、通车年限、原路面结构、材料组成等方面资料。 5.2.2 收集原路面使用期间的路面病害、日常维修和大中修的技术方案等资料,结合施工、竣工等资料分析病害成因。 5.3 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价 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路面状况指数PCI、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路面强度指数SSI、车辙深度、下承层承载能力、原路面结构厚度。应
10、按原路面评价结果进行路面再生的结构设计。 5.4 交通量调查 5.4.1 调查内容应包括:交通量大小、交通组成、轴载情况等,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 5.4.2 通过交通量调查,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过程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如果交通量太大,应考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车辆分流措施;无法分流车辆的,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5.5 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 5.5.1 原路面材料取样 路面铣刨后,应在拌合厂RAP料堆表面10cm以下取样,然后在料堆顶部、中部、下部不同方向分别取样至少9个,每个试样不少于10kg,混合均匀后作为该料堆样品。 5.5.2 级配 应对R
11、AP及其抽提后的矿料级配进行检测与分析。 5.5.3 RAP沥青含量和性能 通过抽提或燃烧试验确定RAP的沥青含量。 检测回收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动力粘度。 6 材料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1.2 不同结构层RAP应分开堆放,不得混杂,以保证材料均匀一致;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新集料不应混杂堆放。 DB41/T 8252013 4 6.1.3 RAP、新集料应堆放在预先经过硬化处理且排水通畅的地面上,雨天来临前应遮盖。 6.2 RAP 6.2.1 预处理 6.2.1.1 用推土机、
12、装载机等机具将料堆RAP充分混合后,应进行RAP破碎与筛分,破碎后RAP最大粒径应小于再生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应有超粒径材料。如果RAP中扁平状、针片状含量过多,应进行二次破碎,重新筛分分档。不允许直接使用未经预处理的RAP。 6.2.1.2 根据再生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合理选择筛孔尺寸, 应将处理后的RAP分成不少于两档。两档材料规格可分为0mm10mm和10mm30mm。 6.2.2 堆放 6.2.2.1 经过预处理的RAP,宜转运到堆料场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RAP离析。 6.2.2.2 经过预处理的RAP堆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料仓中RAP应及时使用。 6.2.2.3 使用R
13、AP时,应从料堆的一端开始在全高范围内铲料。 6.2.3 检测 经过预处理的RAP样品应按照表1的要求检测。 表1 RAP检测项目及质量要求 材料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RAP 含水率 实测 JTG F41,附录A RAP级配 实测 JTG F41,附录A 沥青含量 实测 JTG F41,附录A 砂当量(%) 55 T0334 RAP中的沥青 针入度 实测 T0604 60黏度 实测 T0620 软化点 实测 T0606 15延度 实测 T0605 RAP中的粗集料 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 实测 T0312/T0316 RAP中的细集料 棱角性 实测 T0344/T0355 注:再生层
14、用于公路等级较低或者是所处层位较低时,RAP中的沥青性能指标和粗细集料指标可有选择地检测。 6.3 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应在常温下使用。用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材料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乳化沥青生产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 慢裂 T0658 粒子电荷 - 阳离子(+) T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筛) 不大于 % 0.1 T0652 DB41/T 8252013 5 表2(续) 试验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试验方法 黏度 恩格拉黏度E25 - 230 T0622 25赛波特黏度V S s 7100 T0623 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裹覆面积 不小于
15、- 2/3 T0654 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合试验 - 均匀 T0659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 不小于 % 62 T0651 溶解度 不小于 % 97.5 T0607 针入度(25) 0.1mm 50100 T0604 延度(15) 不小于 cm 40 T0605 常温储存稳定性 1d 不大于 % 1 T0655 5d 不大于 % 5 注:恩格拉黏度和赛波特黏度任选其一检测。 6.4 集料和填料 当RAP粒径组成不满足级配要求时,应加入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或填料,调整再生混合料的级配组成。集料和填料质量应符合JTG F40的要求。 6.5 水泥 水泥作为活性添加剂时,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
16、可为32.5或42.5。在满足GB 175前提下,初凝时间宜控制在4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6.6 水 生产乳化沥青和再生混合料用水应为可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再生混合料性能时方可使用。 7 再生混合料设计 7.1 一般规定 应根据工程要求、公路等级、使用层位、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因素,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再生混合料设计。 7.2 级配范围 再生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再生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 筛孔(mm) 各筛孔的通过率(%) 粗粒式 中粒式 细粒式A 细粒式B 37.5 100 - - - 26
17、.5 80100 100 - - 19 - 90100 100 - DB41/T 8252013 6 表3(续) 筛孔(mm) 各筛孔的通过率(%) 粗粒式 中粒式 细粒式A 细粒式B 13.2 6080 - 90100 100 9.5 - 6080 6080 90100 4.75 2560 3565 4575 6080 2.36 1545 2050 2555 3565 0.3 320 321 625 625 0.075 17 28 29 210 7.3 配合比设计流程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RAP分析、乳化沥青配方设计、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性能验证四项内容。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见图
18、1。 乳化沥青配方设计旧料分级/分析和试配裹覆性/工作性符合要求配合比初步设计空隙率/强度符合要求水稳定性符合要求设计完成否是是是否否图1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DB41/T 8252013 7 7.4 RAP分析 应采用随机取样方法,低温烘干RAP并确定含水率。应按照不少于两档进行筛分,确定各档级配组成,并对各档RAP进行抽提试验,分析得出RAP抽提后矿料级配及沥青含量。 7.5 乳化沥青配方设计 按表3要求进行再生混合料初步级配设计,然后通过室内裹覆试验和早期强度试验进行乳化沥青配方初步设计。应选择拌和均匀、裹覆状态好、具有较高早期强度的乳化沥青配方。 7.6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19、.6.1 拌和与成型 7.6.1.1 拌和 拌和宜在室温下进行,每次拌和一个试件。拌和时,先将RAP各档料、新集料(如果需要)、水泥加入拌合锅中干拌约10 s20s,尽量避免粉尘飞扬,然后外加水拌和30 s40s,将集料均匀润湿,再加入相应的乳化沥青拌和约6 0s,使集料表面均匀裹覆。 7.6.1.2 成型 采用两轮击实的马歇尔方法成型试件。将常温拌和均匀的混合料装入试模,置于马歇尔击实仪上第一轮击实,双面击实50次;将完成第一轮击实的试样连同试模一起侧放入60鼓风烘箱中养生不少于40h,养生结束后第二轮击实,双面击实25次,然后放置于室内自然冷却后脱模。 也可以采用旋转压实成型试件。 7.6
20、.2 确定设计参数 7.6.2.1 密度和空隙率 分别采用JTG E20中规定的真空法,蜡封法测定试件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毛体积密度,并计算空隙率。 7.6.2.2 马歇尔稳定度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将恒温水槽调节至401,测试40下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7.6.2.3 确定OFC 再生混合料中,外加水、乳化沥青和RAP中含水量总和称为总液体用量;外加水与乳化沥青用量称为总流体含量。 参照JTG E40中T0103的方法,对合成矿料进行击实试验。试验时,乳化沥青用量可定为3.5 %,变化5个含水率进行击实试验,获得最大干密度时,对应的含水量为OWC,对应的总液体用量为OM
21、C,对应的总流体含量为OFC。 7.6.2.4 确定OEC、水泥用量与OPC 以推荐的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为中值,按照0.5%间隔选取4个5个(2.5%4.5%)乳化沥青用量、 2个3个(0%2.0%)水泥用量,根据确定的成型方法和OMC,进行马歇尔试验,并按JTG E20中的试验方法,在室温下分别测试各乳化沥青用量下试件的干ITS和湿ITS及干湿劈裂强度比。根据测试结果,DB41/T 8252013 8 依据湿ITS最大,同时兼顾干ITS和干湿劈裂强度比较大的原则,综合确定再生混合料的OEC和外加水基准值,其中外加水基准值为OFC与OEC之差,然后根据室内裹覆试验对外加水基准值进行修正,确
22、定OPC。 7.6.3 TSR试验 用于冻融劈裂强度比的试件应压实到配合比设计空隙率0.5%,其他条件和方法应符合JTG E20的相关规定。 7.6.4 动稳定度试验 制作8cm厚的车辙板试件进行动稳定度试验,其他条件和方法应符合JT G E20的相关规定。 7.7 设计配合比验证 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要求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空隙率(%) 914 劈裂试验(15) 劈裂强度(MPa) 不小于 0.40(基层) 0.50(中、下面层) 干湿劈裂强度比(%) 不小于 75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40) 马歇尔稳定度(kN) 不小于 5.0(基层) 6.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825-2013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 技术规范 825 2013 沥青路面 乳化 沥青 厂拌冷 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