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九江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九江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九江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九江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 “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 与政府逐步分离, 民众 与 政府 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制 B客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制度打破了 “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 ”,削弱了贵族特权,使选官制度有了 “公开客观之标准 ”。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本题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2、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谈到: “ 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性把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因子 一个 小零件 ,一个操作对象。为了使被挤压的心灵获得自由,人们重新开始寻找上帝。 ”在此背景下西方兴起了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性把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因子 一个 小零件 ,一个操作对象。工业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
3、奏和精神的紧张,为了寻找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寄托,现代主义文学兴起。故选 D。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义文学 詹姆斯 格雷格在牛顿传中指出: “按照牛顿力学,世界只是一架结构复杂而又不失精巧、严密的机器,只是由于物质系统的作用,偶尔需要隐秘的监护人出来干预,从而维护机器系统的正常运转 这样一来,人就没有依赖了,在宇宙就只能靠自己了。 ”其中 “隐秘的监护人 ”应指 A牛顿力学 B万有引力定律 C上帝 D宇宙机械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物体的运动规律概括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4、即牛顿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 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从而将造物主从无生命领域驱逐出去。材料中 “隐秘的监护人 ”指的就是造物主 上帝。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19331934 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 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如果我们能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 进而消除种种酝酿战争的的经济不平等,于是,我们就可以用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长久的和平。 ”由此可见当时考德尔 霍尔 A致力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期待在当时实现国
5、际贸易制度化 C认为国际贸易体系混乱不堪 D力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以规避战争风险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31934 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激化,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国国务卿考德尔 霍尔建议通过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体系,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就可以规避战争风险,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大幅度增加税收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据统计,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 24%, 1935年则提高到 79%,在战争期间更是高达 94%。由此带来的的直接影响是 A私人投资受到压制
6、 B失业问题妥善解决 C民众利益得以保障 D通货膨胀日益加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罗斯福新政大幅度增加税收,导致私人投资率的萎缩,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非常有限: 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 的 16%,到 1941 年仅恢复到 14%。私人投资的萎缩必然会加剧失业问题,B项错误; C、 D都不是其直接影响。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从 1915年 1月开设 “法令 ”栏到 1921年此栏结束,其公布的各种法令数目如下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
7、920 1921 合计 数量 150 55 34 51 39 40 22 391 北洋政府加紧立法的用意在于 对当时蓬勃发展的南方革命形势 应对内部不断升级的争权夺利斗争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 实现以法立国、以法治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2年 4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即北洋政府,用以取代南京临时政府。此后,衰世凯便逐步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企图恢复封建帝制。袁世凯死后,为了争夺北京政权,形成了军阀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先后出现了由直系的曹锟、皖系的段琪瑞控制的政权。直到 1928年国民革
8、命军打败了最后一股残余的奉系军阀势力,由此宣布北洋政府彻底垮台。北洋政府是封建军阀独裁政权,其法制体现了封建买办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带有反革命军事 专政的明显特征。故 、 可以排除,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北洋政府的统治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要有实权,主张总统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才同意把责任内阁这一条写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宪政原则,这种做法 A导致政体频繁,社会政局动荡 B使权力过度分散,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 C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D属于 “因人设法 ”,明显违背法律精神 答案: D
9、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种因人设法的做法违背了法律精神,D项正确; A、 B表述错误;临时约法并没有起到防止专制维护共和的作用,C项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10、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李明海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前后不到 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 “早夭 ”给了 “政党革命 ”。以下对新文化运动 “早夭 ”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B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 C五四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 D自由主义早已不合时宜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5年,以民主、科学为旗号的新文化运动兴起;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所以作者说新文化运动前
11、后不到 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 “早夭 ”给了 “政党革命 ”。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感到失望; B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主张 “走俄国人的路 ”; C五四运动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 “早夭 ”; D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 动的兴衰 李鸿章在 1865年谈到: “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由此可
12、知李鸿章 A仍没有摆脱 “官府与民争利 ”的藩篱 B对民间资本的发展乐见其成 C认为西方仅军事技术占有优势 D主张政府要积极诱导民办工业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 1865年洋务运动开始后,李鸿章推测数十年后,中国人为利益驱使,必然会仿照西方的机器生产,创办民用工业。解题的关键句是 “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即官府对私营的民用企业将无法统筹安排。由此可见,李鸿章仍主张 “官府与民争利 ”, B、 D 与材料主旨相反;通过材料 “洋机器 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可以排除 C项。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
13、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马库斯 图留斯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 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对上述法治观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A “私法 ”之外自由民平等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一法治观念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B项正确; A、 C、 D在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14、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 下图是唐代初期文物 “敦煌张文信租田契 ”的抄件片段。据此 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D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材料出自唐代初期文物 “敦煌张文信租田契 ”,是租田人张文信和田主康海多签订的租田协议,对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仅从这一个例并不能说明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A项不对; B、 D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不能体现;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租佃制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
15、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 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
16、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中译)( 1945年 8月 15日) (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天皇对二战的认识。(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 6分) 答案: ( 1)认识: 发动战争目的在于谋求日本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全,侵犯他国不是日本的本意; 高度赞赏日本军人和官员的献身精神及日本民族的凝聚力; 日本战败的原因在于,不利 的世界局势,敌人的残酷和强大; 宣布战败一为保全日本民族,二为保全人类文明。(任答 3点 9分) ( 2) 终战诏书美化侵略,回避战争责任,只字不提日本 “战败 ”和 “投降,埋下了日本人否认战争责任的 “伏笔 ”;
17、 助长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及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6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安全和政治经济自立;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东亚地区的安定和 “共荣 ”;日本并不想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高度赞赏日本军人和官员的献身精神;日本战败 的原因在于不利的世界局势和敌人的残酷和强大;为了保全日本民族和人类文明而停战。 ( 2)联系当今日本否认战争罪行、军国主义复活的现实分析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终战诏书回避日本对别国的侵略暴行,对日本国民宣称 “终战 ”,拒不承认侵略战争失败而投降的事实,埋下了日本人否认战争责任的 “伏笔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 九江市 高三三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