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单元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单元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单元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 10月第一次单元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小农经济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经济兼并,政治动乱,水旱灾荒),但破坏了极容
2、易复活和再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当今中国已成为 “世界工厂 ”,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 “洋 ”字,如棉布称之 “洋布 ”,雨伞叫做 “洋伞 ”,铁钉直呼 “洋钉 ”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工业落后,市场上很多商品都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即舶来品,所以都带 “洋 ”字。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3、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 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根本上反映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民众纷纷剪去辫子; 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 “辫子 ”已经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辫子的 “剪 ”与 “戴 ”实质上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4、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920年冬,列宁发现 “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0年冬苏俄正处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期间。列宁发现 “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已经遭到农民的反对,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
5、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 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 1921-1925年,苏俄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都持续增长,说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 C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 始于 1928年,
6、排除 A项; B项中的工业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终止, 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 “退却时代 ”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凯歌时代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时期;退却时代是指新经济政策时期,“退却 ”是指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剥夺年代是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战争年代是指
7、卫国战争时期;战后时代是指二战之后。 B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30年 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 霍利关税法,修订了 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种,有 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 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0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材料中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美国进口别国商品的税率,遏制美国的进口产品,保护国内市场。
8、这种做法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A、 C 、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1933年底, 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 “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3年美国处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独裁者 ”
9、、“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 ”,可以判断这位议员是在批评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和总统的权力,干预私营企业的行为,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在 30年代,他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看不见的手 ”和 “看得见的手 ”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
10、福新政。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特点。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故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 ,本题选 B。 考点: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南方谈话。 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 20年代,苏俄国曾实行 “新经济政策 ”,中国曾开创 “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 ”; 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 ”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苏俄 “新经济政策 ”、中国 “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12、美国罗斯福 “新政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措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当时实际情况,这体现了 “实事求是 ”的精髓。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战后的欧洲正需要这样的计划,并以此履行其维持和平的责任。这一点写在法国宪法的前言中:政府保证为人民提供适当的发展条件,并保证给予个人在健康、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加以保护。 ”为此 A西欧普遍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 B西欧各
13、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C法德两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 D各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信息 “保证给予个人在健康、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加以保护 ”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 A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912 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 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
14、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12 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 “短暂的春天 ”,发展的内因主要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A、 C项不是主要原因; B项属于外因,均可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早在公元 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
15、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15-16世纪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公元 1000年左右欧洲还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基础并不存在,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 “九市 ”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答案: A 试题分析:宋代以前,城市的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坊分离,按时开市
16、、闭市,所以东汉的长安 “九市 ”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故 A项正确。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没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B、 C、 D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 “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唐朝时,坊为住宅区,市为商业区。崇仁坊作为住宅
17、区,其商业繁华超过长安城中东西二市,但材料中并不能体现出崇仁坊是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 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 “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B 试题分析:传统经济是指农耕经济模式, “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
18、志是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 (长矛)之工,二年 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内容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 “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可知工匠 不能脱籍改业, “四年、三年 ”可知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 ,不能 “
19、频繁更换工种 ”,排除 ;根据材料 “教作者传家技 ”说明 “职业是世袭的 ”,不是 “是临时工人 ” ,排除 ,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汉书 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商人不得购买土地,是为了防止商人兼并土地,保护小农经济;违反禁令者,没收田地与财物。 A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体现对商人购买土地进行处罚,并不是加强商人的户籍管理,排除 C; B 项也与材料含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 枣庄市 滕州 中高 10 第一次 单元测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