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 B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 C 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D 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效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 是篆书并不是开始于秦朝; 是隶书盛行于汉朝; 是楷书讲究法度规范; 是行书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故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演变 全球化:起源、
2、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 “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 “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 ”“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 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其他国家的移民进入全球化城市,与其他国家的人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思想相互影响,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原有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C项正确。 ABD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
3、 全球化的影响 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 1949 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49 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仔细分析图示可知,1949年到 1957年我国农轻重比例严重的失调,主要原因在与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点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选 A、 BCD项都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4、道路的实践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1940年 9月 7日,蒋介石下令 “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 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由此可见 A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B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C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D国共两党己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抗日战争。 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排除 B项;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效仿八路 军的游击战术,加强敌后游击战,破坏敌人的交通
5、线以及兵站、仓库等设施,这说明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以大规模的阵地战为主要方式, A项不对;国共两党执行的抗战路线不同,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始终存在分歧, D项不对;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共抗战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 “自由主义 ” 一文中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 ”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 “科学万能 ”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6、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加快,成为新思想主流,并深刻影响到此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宣传社会主义 列宁指出,商业 “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 ”。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7、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经济政策。由材料 “商业 ”“是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合起来的唯一纽带 ”可以得出,苏维埃政权要恢复商业,恢复商品流通,恢复交换和自由贸易,而 B项中包含有 “新经济政策 ”、 “市场 ”等词。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维多利亚女王( 1837 1901年在位) 为英国的君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于 1861年至 1908年)则是清朝 的实际统治者,两人在位的统治时间交叠达四十余年,这一时期 A英国完成
8、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工业霸主 B大清帝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臻完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 D大清帝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霸主的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业霸主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所以排除 A项。 B项 “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的叙述与史实不符, 1861年中国的近代化是开始起步,但却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所以排除 B项。晚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大清帝国 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也不
9、确切,排除 D项。 19世纪,英美等国的代议制日趋完善, C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 1877年 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 “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 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 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材料反 映了 A封建王朝的复辟 B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C “一票共和 ”的实现 D巴黎公社的失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君主派的杀机 ”、 “香榭丽舍宫 ”、 “ 结束(共和制) ”、 “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 ”说明了当时共和
10、政体的反对力量,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B 项正确。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一票共和 ”实现标示是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 1871年, 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归纳 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选项 具体事物、现象 一般性认识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 中共光辉历程 B 权利法案、 1875年宪法、 188
11、9年宪法 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 唐璜、悲惨世界、梅杜萨之筏、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左倾错误不属于光辉的历程的内容,是错误的部分; C项错误,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的理论,不是革命的指导思想; D项错误,等待戈多等不是浪漫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 考点:历史研究 归纳 结论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 ”或 “存心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
12、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宋明理学。根据所学知识, “宋明理学家 ”以及 “修养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可知宋代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 有史书记载: “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材料 “风帆数扇,俟风转车 ”和 “
13、去泽水,以便栽种 ”可知此农具使用风力,用于排涝,是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水利工具的改进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指出官员的选拔和官员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而隋唐时期制衡官员权力所采取的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官员的
14、权力分割,达到弱化其权力加强皇权的目的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综合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西德提出了 “哈尔斯坦 ”主义。根据这个主义,除苏联外,联邦德国拒不承认或终止承认那些承认东德政权的政府。这个不承认 政策不是基于法律考虑,而是基于政治考虑。如果认为推行这一政策的动机是法律上的形式主义,那将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歪曲。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二 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
15、国政府的政策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几个世纪来,德国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我们正在努力重建这个遭到破坏的桥梁,把它建得更好、更 牢固、更可靠。 维利 勃兰特关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论述( 1969年)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新东方政策 ”和 “哈尔斯坦 ”主义的主要差别。( 9分) (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东方政策提出的背景。( 6分) 答案:( 1) “哈尔斯坦 ”主义主张联邦德国在国际社会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民主德国;反对同任何与东德建交的国家建立或保
16、持外交关系。( 4分)新东方政策主张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外交关系,缓和与东德的关系,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 5分) ( 2)背景:国际形势相对缓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联邦德国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自主外交,提高国际地位。(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依据材料 “哈尔斯坦主义 “的本质含义以及新东方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材料 “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就可以得出答案:。 (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需要从联邦德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当时( 1969年前)国际形势
17、几个角度思考,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国际形势相对 缓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联邦德国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自主外交,提高国际地位。 考点: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 ,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宁夏银川 中高 四次 模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