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 “人保杯 ”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记 秦始皇本纪,正义曰: “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后以始皇讳,故音征。 ”史记 封禅书: “野鸡夜 。 ”注: “雉也。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 ”据此判断,自周以来实行避讳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儒家伦理纲常 B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答案: D 试题分析:避讳是中国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 “名讳 ”的一种要求,通常只限于君主、尊长之本名,以维护君主、尊长的尊严。 A不对,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才收到统
2、治者的重视; B 不对,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不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受到破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工业革命完成后,流行一种思潮,在文学上主张用客观的眼光来观察和重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画法上不像前人那样精雕细琢和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下列文学作品不符合这种思潮的是 A安娜 卡列尼娜 B欧也妮 葛朗台 C美国的悲剧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主张用客观的眼光来观察和重现世界的本来面目 ”说明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现实主义
3、文学不符,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近代绘画。 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指出: “事实上,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是在新科学新知识触发下发生的技术大改造,而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用于生产,使生产突然间发生飞跃。这使人们感到,工业革命在这时发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过去缺乏应有的知识,也不是由于生产没有发展的潜力,而是由于社会故意压制生产,不让它得到应有的发展。 ”作者意在说明( ) A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B社会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 C生产经验的积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D科学理论可以转化成技术运
4、用于生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 “工业革命在这时发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过去缺乏应有的知识,也不是由于生产没有发展的潜力,而是由于社会故意压制生产,不让它得到应有的发展 ”说明工业革命开展与否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AC与作者的意思不符, D不是作者所要强调的重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0世纪初,一位诗人描写西撒克逊国王加冕典礼时,写道 “美酒四处流溢,大厅喧吵纷纷,小厮急步如梭,侍者应接不暇。酒足饭饱,歌兴起;竖琴铮铮,比赞词;众齐呼: 噫,基督,光荣与赞叹皆属你! 国王双目炯炯,举 殇为天祝酒;旋礼彬彬,礼下众人 ” 此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
5、封建王朝势力强大,国富民强 B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国王王权和教权相结合 D国王与臣下的平等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材料并没有显示出国富民强; B不对, “国王双目炯炯,举殇为天祝酒;旋礼彬彬,礼下众人 ”恰好说明国王没有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不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教会参与或干预西撒克逊国王加冕典礼; D正确,根据材料只能理解为国王与臣下之间没有古代中国那样君臣之间森严的等级关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587年伦敦主教艾尔默这样说: “我布起道来无精打采,我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王上,王上是上帝的副手,因此是我的另一个上帝。 ”下列选项符
6、合材料的是 A上帝是唯一的信仰 B教权高于王权 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的神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我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王上,王上是上帝的副手,因此是我的另一个上帝 ”说明在材料中主教无奈的承认,王权才是至上的,联系 16世纪宗教改革开展,教会的权威受到打击,尤其英国宗教改革强化了国王的权力,因此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现代化并不要求有一个政治意识形态,或一套体制,因为选举、国家边界、市民联合以及西方生活的其他标志,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 ”下列选项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现代化源于西方,发展于东方 B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进行现代化 C现代化
7、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 D现代化对国家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举、国家边界、市民联合以及西方生活的其他标志,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 ”表明作者认为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非西方社会在没有放弃它们自己的文化和全盘采用西方价值、体制和实践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因此选 C。 ABD三项都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孙中山说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 乎后也。
8、”对上述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欧美各国出现了的社会危机 B社会革命尚未完成 C利用科学和工业为全民谋幸福 D “毕其功于一役 ”指武昌起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是指孙中山认为,革命不仅要实现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还要实现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改善民生,避免贫富分化,以避免欧美西方国家的弊端重演。武昌起义体现了的是政治革命而非社会革命,因此是不准确的理解。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1864 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
9、,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下列主张与上述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 D “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 ” 答案: B 试题 分析: “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说明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即科学技术,这也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致。 A体现的是顽固派的思想; C
10、D体现的是维新派的变法思想。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 新呢?下列原因表述确切的是 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 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 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中国当时缺乏具备改革魄力的精英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 ”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并没有
11、抓住机遇,勇于改革。究其原因,是中国人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过于保守,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多是皇帝的奴仆,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但是 说法过于绝对化,如林则徐、魏源等人就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变革主张。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师夷长技的局限。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 A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B “人皆可以为尧 舜 ” C “涂之人可以为禹 ” D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 “没有怜悯伤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能算是人 ”
12、 。这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 A出自荀子的性恶论; C是说 “ 路上的普通人可以成为禹。也就是说通过教育,人人可以成为大禹那样的圣人 ”,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 D是强调讲求诚信; B是指 “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与孟子的性善论一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朱或的萍州可谈记载: “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 榜下择婿 。亦有婚钱,谓系提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近岁富商庸俗与后藏者嫁婿,以饵士入,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重农抑商政
13、策已名存实亡 C商业发展繁荣,商帮出现 D婚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直到明清时期统治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不对,朱或是宋人,而商帮出现是在明清时期;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体现的是商人极力将女儿嫁于科举 考试的士人,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翦伯赞在论及史料与历史研究时说: “研究历史,固然要有正确的科学方法,但方法的本身,并不就是历史,也不会自动地变成历史。 ”“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历史。 ”他所强调历史研究应该 A历史研究应轻方法,重史料 B历史研究
14、方法和史料地位同样重要 C历史研究把史料和方法合二为一 D历史研究应该认真钻研史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研究历史,固然要有正确的科学方法 ”说明历史研究应该讲求方法,A排除; B无从体现; D只是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 C最能概括材料的意思。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史法史论 史料与方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 “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 ”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
15、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 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 1890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 1893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材料二 1913 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万人 )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16、。( 6分) (2)有人认为,没有威廉二世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请结合材料 2对此观点加以评述。( 6分) (3)综合材一、二,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 1)历史原因: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王朝的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性极强。( 3 分)现实原因:德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上德皇权力依然至高无上,且德皇威廉二世好大喜功,热衷于争夺欧洲霸权。( 3分) ( 2)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1分)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20世纪初, 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德国迫切需要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 4 分)因此,即使没有威廉二世,德国也
17、会发动战争。( 1分) (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分) 试题分析: (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原因要结合德国完成统一的方式来分析,现实原因则主要从威廉二世的个人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 2)为观点论证题,作答时应注意史论结合。 ( 3)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还在由美归途中的孙中山就宣称 :“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 ”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和辞职以
18、后,更积极倡导实业,认为 “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 ”1912 年,孙中山除筹设中华实业银行作为 “振兴实业之总机关 ”外,并兼任全国铁路督办、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张謇还明确将振兴实业与国家 存亡相结合,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与救民,提出 “天下将沦 ”,唯实业和教育 “有可救亡图存之理 ”。只有依靠发展实业,才能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现状,培植抵抗外侮的能力。 实业救国也是张謇以状元身份投身工商实业的内在驱动力。张謇在东游日记中提到,早在 1886年他就有了振兴实业须由士人率先倡导的想法,但真正下定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三门峡市 人保杯 能力 竞赛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