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 小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对诗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B周王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周王已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文字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可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此选择 D。 A知识材料内容反映的一个方面,不符合题意。 B周朝实行分分封制,没有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 ,所以 B说法错误。 C说法
2、本身不符合材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井田制。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 )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代议制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者形式,故 A项错误。 B项不能体现其核心,故不符合题意。 D项是代议制的实质。故本题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代议制 代议制特点。 明朝永
3、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 ”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阁制的形成 ,标志着两国的皇 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废丞相,彻底解决君相矛盾,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阁臣职权大小,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但英国的内阁制则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关,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4、政治,排除 ABC,所以选择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制立宪特点。 “我们共和 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签署了每个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的期票。对有色公民而言,美国显然未能兑现这张期票。 ”马丁 路德 金这段著名演讲中 “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的期票 ”指的是 A天赋人权与自由平等 B实现民族独立解放 C建立民主法治社会 D黑人与白人权利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词 “生俱来有权享有 ”说明是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与自由平等思想,因此本题答案:选择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
5、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 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国会的权力利,总统权力,各有自己的权力,因此体现的是分权与制衡,故选 B。材料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高低,排除 A。美国 1787年宪法体现分权和制衡,总统权利至上和国会处于权力中心都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 C, D。
6、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分立。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为俄国采用的农奴制改革,和德国采取的王朝战争,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专制传统较为浓厚,而英美则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的,封建因素被大部分扫清,尤其是美国,根本没经历过封建社会,民主氛围更加浓厚。 由此可见,选择 C。 考点
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代议制 各国代议制特点。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的政体。确立这种 “政体形式 ”的法律文件最有 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的文字 “兼容统一,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 ”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
8、 B。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 C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费正清的观点只是英国发
9、动战争的借口,抹杀了战争的实质。 BC 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 D说法虽然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角度,但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毕竟是侵略战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 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答案: C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了解 “领事裁判权 ”, 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材料中 “刑事诉讼 ”等文字说明是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 C。 B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C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
11、能力。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有利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干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也是最主要的影响, B项正确。 C项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之一。 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要求。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影响。 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
12、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太平天国爆发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题干中材料中 “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的只能是太平天国采取的资本主义措施,即资政新篇的颁布,所以本题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 帝国主义侵略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 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 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 “趋势 ”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
13、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答案:选 D。 A 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 的结论。 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在 19世纪 4060 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目标是(
14、 )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迫使中国签订 “城下之盟 ”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19世纪 4060年代 ”正好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西方国家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C开始向西方学习 D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
15、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要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是鸦片战争带来的重要影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 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影响。 罗马法第一条规定: “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 ”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
16、用 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关于证人的义务的种种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比较完备和系统性。材料没有涉及十二铜表法,不能说明市第一部成文法典,故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规定虽然详细,但是实用,说明 B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 C。材料没有涉及惩罚,不能体现清罪重罚原则,故 D被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特点。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
17、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 A项说法错误,那时女子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 “平等 ”。 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 D项表述错误。妇女
18、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 “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 ”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 “万民法 ”的灵活性。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特点。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文字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说明法律保护了物品的所有者的利益,表明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此
19、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特点 。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调动知识能力。题干中社会政治大转型 ”要结合材料中 “发自商鞅 ” “ 极盛于始皇称 ”说明实行的郡县制,故本题选择 B。 A在商鞅变法时期开始实行。 C思想统一是在汉武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度 商周时
20、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分割相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古代君主害怕丞相权力利过大危及自己的统治,常常采取消弱或者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 A说法错误,西汉是实行内外朝制度来限制相权,诸侯王势力扩大不能威胁相权。 B中说法错误,明太祖废丞相,没有设立内阁。 D说法错误,皇帝在明代就被废除了,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矛盾。故本题选择 C。 考
21、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内外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宋朝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下列关于其间 “逐步作了修正 ”的史实有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元 行省制度 清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能力。目中所提到的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修正措施有: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为三省六部制,宋朝时
22、期宋二府三司实行,元朝地方上行省制度,清代设立军机处,重大军政事务完全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处理,故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宋朝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荀子 君道称: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黑龙江省 鹤岗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