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五 ”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 “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一五 ”计划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其中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陆续在东北建立了一系列重工业基地,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显然与建国初
2、期的工业建设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如果我们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强化,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
3、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地位并不平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两大阵营的建立不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的增多是经济联系紧密 的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建立人与自然界的相对和谐的关系,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长远大计,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与此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张 “道法自然 ”,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一致,这与今天人们所倡导的和谐思想, “
4、可持续发展 ”具有一致性,春秋时期的老子和战国时代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上述思想时期是其的典型代表,所以答案:选 A, B C两项是儒家学派的代表, D项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学派的主张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的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 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5、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秦统治者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所以材料中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是指统治者要施行 “仁政 ”,这些内容正是孟子 “民贵君轻 ”, “仁政 ”思想的重要体现,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材料含义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江都 (今扬州 )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
6、朴 ” B “民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董仲舒为江都相,董仲舒肯定会用自己的新儒学主张劝化刘非,即 “君权神授 ”思想,董仲舒正式因为倡导 “君权神授 ”, “春秋大一统 ”神化皇权和强化中央集权才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所以答案:选 C, A项是道教学派的主张, B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 D项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出现在宋代,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7、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主张 “格物致知 ” 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说明朱熹主张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式寻求天理,所以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含义, 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所以排除 项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8、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 “异端 ”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中国发生在近代甲午战争之后,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明清之际明显不符,故应直接排除,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 A项, 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背景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
9、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 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 ”不难推断出统治者修建孔庙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兴建文庙应该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所以答案:选 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官方儒学教育兴起与汉代;文庙的兴修与程朱理学的产生并无直接关系;文庙的修建
10、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创立 “心学 ”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所学不难直接判断出 两项说法正确,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在 A D两项中选择确定,对比 A D两项可以看出其差异是 项是否正确,仔细辨识可以断定 项表述正确,故答
11、案:选 A, 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仁者爱仁 存天理,灭人欲 天人感应 民贵君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是宋代程朱理学的主张, 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是战国时代孟子的主张,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故答案:选 B,A C D三项组合时间排序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 “存理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 “
12、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 ”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创立儒学的初衷即是为了恢复礼崩乐坏的西周社会秩序,后世儒家均继承了儒家的这一基本思想,即儒学的发展以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为目标,为此要从多个方面提高儒士的个人修养,如材料中所提及的 “存理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 ”的功名论等内容,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只是
13、实现儒家建立有序社会的途径和手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的本质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四民异业而同道 ”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 “有益生人(民) 之道 ”即为民
14、的生存而服务,从 “道 ”(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的主张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
15、动! ”其实是将客观的物质运动刻意转换成主观的唯心运动,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内涵正与陆王心学思想相一致,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强调的是程朱理学的世界观,是世界统一于天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的特征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 “经世致用 ”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 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问题强调是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即
16、差异性,结合所学不难判断 项是明清之际新儒学的特征; 项是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的共有特征,而非宋明理学的突出特征; 两项是宋明理学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的时代特征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全球环境的恶化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经济快速发展是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直接原
17、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高能耗低效率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导致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这正式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的重要体现,当然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衡地位也造成了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所以 说法均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世纪 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18、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执行固定汇率,所以当欧洲出现黄金热潮是美国必须大量提供黄金,否则黄金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美元价格的上涨,所以美国此举的目的是维持美元价格的稳定,故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威胁咄咄逼人 D英、法、德三驾马车促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洲的联合最先起步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而这一共同体的建立直接来源于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 “舒曼计划 ”,当然 “舒曼计划 ”的出现客观上是为了重振欧洲经济以摆脱美苏两极对峙争霸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压力,所以从后来欧洲联合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看法德政治家的目标基本实现,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合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 A推动 “双百 ”方针的实行 B 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 “大跃进 ”和
20、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中时间特征 “1960年 ”联系当时中国时代背景可知此时正值国民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时期( 1959-1961年),造成当时中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在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左倾 ”错误,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纠正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故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
21、于 A打破了 “一大二公 ”的局面 B消灭了 “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现象 C打破了 “吃大锅饭 ”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施,以个体经营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原来的以集体劳动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形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所以答案:选 D, A B C 三项的进步性与 D项相比较弱。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 30年
22、的光辉历程, 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 133.6元,如今增加到 4140元; 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 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 2500万 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不难得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结合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可以明显判断出 项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属性, 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所以排除 项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黑龙江省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