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百日维新》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百日维新》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百日维新》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百日维新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后,反对之声甚嚣尘上:有上书慈禧要求诛杀康梁的;有跪请太后 “垂帘听政 ”的等等,如果分类,这些反对派应来自( ) 闲散重叠机构的官员 名列裁撤的绿营官兵 享有特权的旗人 谙习八股的文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都是即得利益人集团,是戊戌变法中的利益受损者,故都可能是反对派。因此,正确选为 D。 考点:百日维新 点评: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的权力;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通过对比分析,两派间的实力差距太大,注
2、定了这场变法最终走向失败的结局。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有( )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有: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有 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因此, 都说法正确,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性识记能力,难度小。 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在军事方面的不同措施是( ) A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B建立新式军队 C改进军事装备 D增强海军实力 答案:
3、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表面上看似有难度,实际上可依据戊戌变法的军事措施进行排除。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军事措施是: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BCD项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而 A项不是内容之一,故为不同点,正确选项为 A。 考点:综合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点评:本题以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的比较为切入点,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下列有关戊戌变法文化教育方面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科举制 B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生 C京师设立大学堂 D设立译书局 ,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有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成立中小
4、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等;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国家银行、学会;设立译书局 ,组织翻译外国书刊。故 A项 “废除 ”说法错误, BCD项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 A。 考点:戊戌变法的内容 点评:戊戌变法的内容 内容 政治方面 A力行新政。 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C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 D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等。 经济方面 A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B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 C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D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 E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文化教育方面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B各地成立中小学堂,
5、京师设立大学堂等。 C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 D准许民间创办国家银行、学会。 E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军事方面 A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 B按新法练兵。 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戊戌变法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 ,是由于变法诏令( ) A告诫群臣舍旧图新 ,力行新政 B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C谕令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 D裁减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D项都变法的内容,但 ABC项内容并不是对封建顽固势力的既得利益形成打击,不会引起反对,但 D项则会清政府部分官员、旗人的利益构成打击,必然会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故 D项正确。 考点:戊
6、戌变法的内容 点评:解答本题须运用阶级分析法,从变法措施对利益集团的影响来分析。 戊戌变法正式开始于( ) A 1895年 B 1898年 C 1899年 D 1900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 1898年 6月 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这是变法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故 B项正确。 考点:戊戌变法正式开始的标志 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识记层次,难度小。 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保浙会等相继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项是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导
7、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这是维新变法的原因,但都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AB项。公车上书是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性事件, C项排除; 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保浙会等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百日维新的原因 点评:强学会和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为变法提供了组织准备,光绪帝 “不甘作亡国之君 ”,决定变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总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加速了这场政治运动的到来。 康有为下列哪一作品中的主张引起光绪帝强烈共鸣( ) 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日本变政考 D上清帝第六书 答案: D
8、 试题分析: AB项两部著作是康有为的两部理论著作,排除 AB项;日本变政考是康有为的著作,研究日本明治维新,认为是清政府的学习的样板,阐述了康有为的变革政治的思想,但没有引起光绪帝强烈共鸣, C项排除;上清帝第六书,也即是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D项正确。 考点:百日维新的过程 点评: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相关表现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 1898 年 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保浙会等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
9、荡全国。 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进入政治实践阶段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危险 B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广泛传播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维新运动从政治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就是甲午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危险,这是直接原因, A 项正确,B项是原因之一,是思想上的原因,但并不是直接导致思想变为政治运动的原因, B项排除;定国是诏是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故 C项排除; D项为变法提供了组织准,并不是直接原因。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百日维新的原因 点评:强学会和
10、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为变法提供了组织准备,光绪帝 “不甘作亡国之君 ”,决定变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总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加速了这场政治运动的到来。 戊戌新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维新派的政治愿望,主要表现在( ) A维新派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 B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 C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 D京师设立大学堂 答案: A 试题分析:维新派的政治愿望就是参政,实行民主政治,变法内容规定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其参政, B项未被采纳, C项经济上的措施,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项有于西学传播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百日维新的措
11、施 点评: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等。这些措施有利新政的推行、资产阶级获取参政权力等。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 ,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 八股 裁汰旧军 设立京师大学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选项特征来看, 项是必选,只须 ,而 在头尾的频次是一样,据分析京师大学堂主要是培养人材,排除 ,选 A。 考点:百日维新的措施与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既要对百日维新的内容的熟悉掌握,也须对措施所产生的作用的理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选修 百日维新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