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 (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关于青苗法中所收利息对农民来说是否能够承受得了的争议。青苗法的实施目的是在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避免受高利贷盘剥,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对农民剥削过重,故 B项正确; ACD项题干无从反映。正确选项为 B。 考点: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图片反映两者的斗争焦点信息的掌
2、握。其斗争焦点是青苗法的利息农民是否能够承受同,故分析的角度应从农民入手。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三书的重新解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改革科举制度与整顿太学 B发展儒家理论,弘扬儒家思想 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与制造舆论 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的取士之法,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取士之法的目的是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 C项正确; AB项是内容, D项“提供理论参考 ”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 考点:取士之法的目的 点评: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
3、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目的是为变法造舆论。主要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这三项具体措施。其中,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这一点具有积极意义。 王安石说: “保甲之 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理解 “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的含义,其主要目的应从阶级属于来分析。由 “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含义说明
4、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应是对内平息农阶级的反抗斗争,而 ACD项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故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保甲法实施的目的 点评:强兵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又一重要内容,主要是 为改变积弱的局面而进行的,主要包括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以及设军器监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和推行,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建设,改变积弱局面。 王安石认为 “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反映的是王安石认为北宋积贫局面形成的原因
5、是 “理财末得其道 ”。故应选择题王安石的富国之法的措施,这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之道。 是经济上的富国之法,符合题意,而 是军事上的强兵之法,排除。故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解答须透过材料信息反映出王安石的变法思想,进而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能够区别王安石变法的各类措施。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 “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 )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 “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的含义:法令使政府与商人夺利
6、。青苗法是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A项排除;。均输法是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的原则采购,其作用是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B项排除;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保障农民生产时间、打击官僚贵族特权的作用, C项排除;市易法是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并不能保障农业生产时间, D项正确。 考点:王安
7、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点评: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措施 作用 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免役法 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市易法 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均输法 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的原则采购。 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
8、,农民得到实惠 王安石变法 “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他的 “理财 ”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的目的是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故排除 BCD项, A项正确。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的目的,识记基础性知识点,难度小。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感慨他们生不逢时, “汝生不及贞观中
9、,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输与官家事夷狄 ”,感慨他们生不逢时 ”体现了王安石对北宋孱弱的无奈,而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则体现了王安石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正确; 并未从题干材料中反映,故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点评: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
10、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 “积弱 ”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 “积贫 ”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青苗法是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A项排除;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保障农民
11、生产时间、打击官僚贵族特权的作用, B 项正确;市易法是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并不能保障农业生产时间, C项排除;方田均税法是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 D项排除。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点评:王安石变法中有关措施的作用比较 措施 作用 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免役法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市易法 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 使豪强地主
12、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 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 “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 ( ) A均输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理解 “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对王安石变法的对应措施的评价的正确理解。均输法是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的原则采购,其作用是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 A项排除;保甲法是一种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作战的措施,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B项排
13、除;青苗法是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 受高利贷盘剥,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项正确;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项排除。正确选项为 C。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点评:富国之法 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内容: A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B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C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 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
14、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D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E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F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的原则采购。 作用: A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使农业生产发展。 B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 C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E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这一材
15、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 ) A打击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打击高利贷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要本题关键是理解 “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的含义,材料说明募役法可交纳免役钱而不需亲自服徭役,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故 C项正确;ABD项题干材料无从反映。正确选项为 C。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点评:募役法与隋唐时期实行的 “庸 ”非常相似。 “庸 ”是指纳绢代役,募役法是交纳免役钱,二者都起着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募役法同时也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 A缓和阶级矛盾 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选修 王安 变法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