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解析版).doc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解析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解析版) 选择题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过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答案: C 1864年,有人称: “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 ”,欧洲诸邦 “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 “变局论 ”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 D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
2、洋商争利 答案: B 孙中山曾提及,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到 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答案: B 据 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 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 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 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答案: D
3、 从 1870年到 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 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 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答案: A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答案: A 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 拉弗贝在 20世纪 70年代说: “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 ”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
4、据的首选 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答案: C 与 1952年相比, 1957年我国生产 资料的生产增长 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 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 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答案: A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
5、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 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 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 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答案: B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 “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
6、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 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答案: C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1700 1830 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 1 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目。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
7、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答案: C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D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 C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 ,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答案: B 辛弃疾说: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 ,贫富斯不侔矣。 ”这种现
8、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答案: C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答案: D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答案: D 明清时期 ,以 “风流文采磨不尽 ,水墨自与诗争妍 ”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9、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答案: A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来源 :学科网ZXXK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答案: B 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该宪法修正寨确立的新体制是 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答案: D 马克思曾经评论道: “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
10、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 兵营的企圈。 ”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 A普法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德意志帝国成立 D路易 波拿巴政变 答案: A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王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 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 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
11、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答案: D 简答题 ( 8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 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 “一法度衡石丈尺 ”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栽,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 “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 “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 毋过岁壹。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 5分)
12、(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 3分) 答案:( 1)中央由丞相负责统一度量衡;主管官员负责督查、按期校准;限定误差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标准( 5分) ( 2)印证、补充、订正文献资料,有助于认识历史真相。( 3分) ( 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一次与太平军交战后,左宗棠在家书中道: “毙贼三千有余,阵斩贼多名,极为痛快。 ” 筹办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指出: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 ”因此 “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 1874年,正当新疆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 “新疆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海南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