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新课标必修1专题一至专题三单元测试.doc
《2010年高三新课标必修1专题一至专题三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三新课标必修1专题一至专题三单元测试.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高三新课标必修 1专题一至专题三单元测试 选择题 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时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 D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 “俘虏 ”是指 A商业征服 B宗教皈依 C财富侵蚀 D文化同化 答案: D 1997年 6月 30日午夜至 7月 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根据英国的政体特点判断,当时英方步入会场登上主
2、席台主礼台(右图)时,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 A王子查尔斯 B外交大臣库克 C首相布莱尔 D离任港督彭定康 答案: A 英国首相布莱尔由于遭到英国议会的反对,被迫在 2007年 5月宣布将在任期未满之前辞去英国首相职务。这充分反映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哪一项惯例 A多数党领袖任首相 B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 C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 D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可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答案: C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 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与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对材料中“光
3、荣革命 ”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答案: B 世界文明史说: “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 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和贸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答案: A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 “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
4、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答案: C 美国一词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中的 States的含义后来演变为 A国家 B邦联 C州 D省 答案: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哪一条款实际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A确定 7月 14日为法国国庆日 B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 C议会采取两院制,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D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答案: D 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法国人曾经 “自下而上干的事 ”,这个“事 ”实质就是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
5、联合专政 B为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扫除障碍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成功 D满足所有农民渴望土地的要求 答案: B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 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 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答案: B 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债务是由
6、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 ”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答案: B 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 C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它 A由立法
7、委员会而编订 B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 D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 “中国之政 ”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宋史中记载: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 二府 中书、密院既称 二府 ,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8、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答案: B 下列机构与少数民族聚居有关的是 西周分邦建国的 “鲁 ” 秦朝设置的 “道 ” 唐代推广的 “羁縻府州 ” 元帝国确定的 “江浙行省 ” A B C D 答案: C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 延续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 B C D 答案: B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 C是
9、明代祸乱的根源 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答案: D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 C 2009年 9月 8日,湖南省万人公祭舜帝大典在中华始祖舜帝陵寝之地湖南宁远九嶷山隆重举行。省长周强与来自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舜裔宗亲一同公祭舜帝、缅怀始祖。促使这种祖先崇拜情结形成的困素有 长期延续的小农经济的影响 氏族血缘关系的相对完整性 宗法
10、分封制度的影响 儒家孝文化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A 略 辩论是雅典民主决策的一个象征,也是雅 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任何决策 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利的重要方式 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发展 D辩论的氛围益于诸如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 答案: A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答案: D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
11、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异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 A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 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答案: C 综合题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
12、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6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 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 据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整理 材料三 下图是美国费斯特拉教授向学生讲解美国 1787年宪法中关于 “三权分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年高 新课 必修 专题 单元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