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4年 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级别高达 6级, PM2 5值逼近 100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CO2、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 PM2 5属于胶体,可以通过静电除尘装置除去 D治理汽车尾气中的 CO和 NO2,可以通过催化转化装置,转化成无毒的 CO2和 NH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O
2、、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 CO2不是大气污染气体, NO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不能在空气中存在,故 A错误; B、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故 B正确; 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即 250纳米)的细小颗粒物,直径在 1100nm之间才能形成胶体,所以 PM 2.5不一定是胶体,故 C错误; D、治理汽车尾气中的 CO和 NOX,可以通过催化转化装置,转化成无毒的 CO2和 N2,故D错 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和治理 在 T 时,将 a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 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 g
3、/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其中含 NH4+的物质的量为 b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上述溶液中再加入 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0 5w C溶液中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氨水溶液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 g cm-3,体积为 VmL,所以溶液质量为 V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 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故 A 错误; B、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 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0.5w,故 B错误; C、溶
4、液 OH-中来源于一水合氨、水的电离, NH4+的浓度为 = mol/L,一水合氨电离 NH3 H2O NH4+OH-,一水合氨电离出的 OH-为 mol/L,所以溶液中 OH-浓度大于 mol/LL,故 C错误; D、 a g 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溶液体积为 Vm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 mol/L,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与相互关系等 下列关于 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Na2O2晶体中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B Na2O2晶体为离子晶体,且含极性共价键 C Na2O2应保存于密封、干燥带玻璃塞的广口
5、瓶中 D Na2O2与盐酸反应,不仅有盐和水生成,同时会放出无色气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Na2O2的电子式为 ,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1:2,故 A 错误; B、 Na2O2为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故 B 错误; C、固体药瓶因保存于广口瓶中,但盛放过氧化钠的广口瓶应该用橡皮塞,故 C错误; D、发生 2Na2O2+4HCl+=4NaCl+O2+2H2O,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过氧化钠的结构、性质以及保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量 Na2O2粉末并振荡,溶液由无色变红又变无色 B向包有 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
6、剧烈燃烧起来,说明Na2O2与 H2O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且有氧气生成 C Na2O2与 H2O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Na2O2与 H2O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 O2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过氧化钠过量,且有强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因氧化而褪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结论是正确的, B正确; C、Na2O2与 H2O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钠元素的化
7、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因此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正确;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D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 将钠、镁各 0 2 m01分别放入 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 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 ) A 1: 2 B 1: 3 C 2: 1 D 1: l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二种金属各 0.2mol分别投入 100mL 1mol/L的盐酸中,可知二种金属都过量,应按盐酸的量计算,镁产生氢气物质的量,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1L1mol/L) 0.
8、05 mol但金属钠活泼,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钠,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应按钠的物质的量计算: 0.2mol钠产生 0.1mol氢气。故将钠、镁各 0.2mol 分别放入 100mL 1mol/L的盐酸中,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1mol: 0.05mol2: 1,所以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2: 1,故选 C。 考点:考查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 变灰暗 变白色 出现液滴 白色固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 C 是碳酸钠吸收空
9、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 只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Na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 Na2O, Na2O易与水反应生成 NaOH, 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生成 Na2CO3 xH2O, Na2CO3 xH2O风化脱水生成 Na2CO3, A、金属钠氧化为氧化钠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正确; B、 Na2O易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故B错误; C、 是 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生成 Na2CO3 xH2O,故 C错误;D、 Na2CO3 xH2O风化脱水生成 Na2CO3属于化学变化,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
10、钠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正确; B、油污的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误; C、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该过程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故 C错误; D、硅胶具有吸收性,可以做
11、干燥剂,吸收水分,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物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四联苯 的一氯代物有 (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可知,四联苯的等效氢原子有 5种,因此四联苯的一氯代物的种类为 5种,故选 C。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 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 Na2O2粉末 C铝与 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 Cu(NO3)2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发生氢气与 CuO的
12、反应生成 Cu和水,反应前固体为 CuO,反应后固体为 Cu,固体质量减小,故 A错误; B、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前固体为过氧化钠,反应后固体为碳酸钠,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固体质量增加,故 B正确; C、发生 Al与 Fe2O3反应生成 Al2O3和Fe,反应前固体为氧化铁,反应后固体为氧化铝,均为固体,固体质量不变,故 C错误; D、发生 Zn与 Cu( NO3) 2反应生成 Zn( NO3) 2和 Cu,反应前固体为 Zn,反应后固体为 Cu,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固体质量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
13、答案: D 试题分析: A、漏斗下端的尖嘴部 分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A错误; B、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 B错误; C、应该是长进短出, C错误; D、装置图符合,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 mol Fel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B 2 L 0 5 mol/l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NA C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 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 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6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 mol Fel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14、为 3NA, A错误; B、2 L 0 5 mol/l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大于 2 NA, B错误; C、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3NA, C错误; D、丙烯和环丙烷的化学式相同,均是 C3H6,所以 42 g混合气体即 1mol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6NA, D 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Cl2是纺织工业中常用的漂白剂, 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 “脱氯剂 ”, S2O32-与 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 SO42 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 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C12 B SO2与氯水的漂白原理相同,所以可用
15、S02做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 1 mol SO42 一 ,可脱去 2 mol C12 D根据该反应可判断还原性: S2O32-C1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Cl2,故 A正确;B、二氧化硫漂白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氯水漂白是利用强氧化性,原理不同,故 B错误; C、由 S2O32-+4Cl2+10OH- 2SO42-+8Cl-+5H2O可知,每生成 1mol SO42-,可脱去 2mol Cl2,故 C正确; D、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 S2O32- Cl-,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
16、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反应 ,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选项 A Ba(OH)2溶液与过量 NaHCO3溶液混合 NaOH溶液与过量 NaHCO3溶液混合 B 少量 SO2通入 Ba(OH)2溶液中 过量 SO2通入 Ba(OH)2溶液中 C BaCl2溶液与 Na2SO3溶液混合 Ba(OH)2溶液与 H2SO3溶液混合 D 少量氨水滴入 AlCl3溶液中 少量 AlCl3溶液滴入氨水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I中生成碳酸钡、碳酸钠和水, II中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钡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二者离子反应不同,故 A不选; B、 I中生成亚硫酸钡和水
17、, II中生成亚硫酸氢钡和水,亚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二者离子反应不同,故 B不选; C、 I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和氯化钠, II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和水,亚硫酸钡、水在离子反应中均保留化学式,二者离子反应不同,故 C不选; D、 I、 II中均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反应物、生成物相同,离子反应相同,故 D选;故选 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 2 24 L苯中约含有个 NA碳原子 B标准状况下, 22 4 L H2中含中子数为 2NA C 1 L 1 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 2 NA D 1 mol
18、 Mg与足量 O2或 N2反应生成 MgO或 Mg3N2均失去 2 NA个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 A 错误; B、标准状况下 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但 H原子中不含有中子, B错误;C、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因此 1 L 1 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小于 NA个, C错误; D、镁是活泼的金属,在反应中均是失去 2个电子,则 1 mol Mg与足量 O2或 N2反应生成 MgO 或 Mg3N2均失去 2 NA个电子,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19、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胆矾在加热条件下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 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则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属于化学变化, A错误; B、胆矾在加热条件下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 B错误; C、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相当于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C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铁,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你认为下
20、列数据可信的是 ( ) A某雨水的 pH为 5 6 B某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是 2 0 mol/L C某胶体粒子的直径是 160 nm D某常见气体的密度为 1 8 g/cm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pH值小于 5.6的雨叫酸雨,正常的雨水都为中性或略小于 7,微偏酸,某雨水的 pH为 5.6,可能是形成的酸雨,故 A正确; B、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质,溶解度介于 0.01g 1g之间, 100g水中溶解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小于 1g40g/mol=0.025mol,溶液体积约等于水的体积 100mL,故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0.025mol0.1L=0.25mol/L,故 B错误; C
21、、胶体微粒直径在1nm-100nm间,粒子的直径是 160nm形成的分散系为浊液,故 C错误; D、通常条件下,水的密度约是 1g/mL,气体的密度应小于水的密度,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溶液浓度有关计算、对微观粒子大小的理解等 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 “水瓶 ”,用富勒烯 (C60)的球形笼子作 “瓶体 ”,一种磷酸盐作 “瓶盖 ”,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 C60互称为同位素 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一定条件下石墨 转化为 C60是化学变化 答案: D 试题
22、分析: A、水、双氧水都是纯净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A错误; B、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B错误; C、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故 C错误;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 C60是化学变化,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方法,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理解和分析判断,物质变化的判断应用 由 CO2、 H2和 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 CO2、 H2和 CO的体积比为 ( ) A 29: 8: 13 B 22: 1: 14 C
23、13: 8: 29 D 26: 15: 57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CO与 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 CO2、 H2、 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 CO2和 H2来决定, CO 的量可以任意,由交叉法:,由十字交叉法可求得 CO2和 H2的体积比为 26: 16或 13: 8时( CO的量可以任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28,故选 C。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计算 下列对各组离子或物质是否能够大量共存解释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 NH3、 O2、 H2、 CO2 不能共存 NH3为碱性气体, CO2为酸性气体,二者反应生成( NH4) 2CO3 B c( O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黑龙江省 中高 下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