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700.2-2012 《±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 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700.2-2012 《±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 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700.2-2012 《±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 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及编制说明.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700.22012 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 第 2 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Control and protection equipment of 800 kV ultra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U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Part 2: Operator control system 2012-08-10发布 2012-08-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Q / GDW 700.2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
2、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1 4.1 环境 条件 1 4.2 电源 2 4.3 系统配置要求 2 4.4 系统功能要求 3 4.5 技术 参数 8 5 试验方法 9 5.1 试验 条件 9 5.2 功能及性能测试 9 5.3 连续运行试验测试 9 5.4 通信规约一致性测试 9 6 检验规则 9 6.1 出厂 检验 9 6.2 现场 检验 9 7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10 7.1 标志和标签 10 7.2 使用说明书 10 8 包装、运输、贮存 10 8.1 包装 10 8.2 运输 10 8.3 贮存 11 9 供货的成套性11 9.1 随系统供应的文件11 9.2
3、 随系统供应的配套件 11 10 质量 保 证 11 编制说明 13 Q / GDW 700.2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国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和成套直流控制保护设备设计制造的需要,以及 2011 年国家电 网公司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的要求,特制定标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 。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系列标准分为 6 个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第 3 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第 4 部分:直流系统极控设备; 第 5 部分:直流系统保护设备; 第 6 部分:
4、换流站辅助二次设备。 本标准为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系列标准的第 2 部分。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部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昌智能电网装备试验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利军、薛海平、石岩、王明新、赵大平、吕鹏飞、李志勇、于飞、饶国辉。 Q / GDW 700.2 2012 1 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 第 2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人
5、员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供货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每极两个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串联结构的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人 员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87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201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98132000 微型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996920
6、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 13498 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1 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 动设 备 及系 统 第 5-104 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 IEC 60870-5-101 网络访问 DL/T 667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传输规约 第 103 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860(所有部分)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IEEE 1003.11995 计算机环境中可移动操作系统 3 术语和定
7、义 GB/T 1349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技术要求 4.1 环境条件 4.1.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10 +55 ; b) 大气压力:80 kPa110 kPa; c) 相对湿度:5%95% (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 4.1.2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15 35 ; b)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c) 相对湿度:45%75%。 4.1.3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20 5 ; Q / GDW 700.2 2012 2 b)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c) 相对湿度:45%75%。 4.1.
8、4 使用环境的其它要求 4.1.4.1 使用环境不应有剧烈的振动源。 4.1.4.2 使用环境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对于使用环境内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介 质、系统应有防爆措施。 4.1.4.3 使用环境应有防御雨、雪、风、沙的设施。 4.1.4.4 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 GB/T 93612011中 B 类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 GB/T 28872011 中 4.4 的规定。 4.2 电 源 4.2.1 交流电源 a) 额定电压:220 V,允许偏差:-15%+15%; b) 频率:50 Hz,允许偏差1 Hz; c) 波形:正弦,畸变因数不大于 5%。 4.2.2 交流不间断电
9、源(UPS) 交流电源失电时,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不应小于 1 h。 4.2.3 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 V、110 V,允许偏差:20%+15%; b)纹波系数:不大于 5%。 4.3 系统配置要求 4.3.1 系统构成 系统应由双重化的系统服务器、运行人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站长工作站、冷却控制室工作站、 培训工作站及仿真模拟装置、MIS 接口工作站以及双重化的站级 LAN 网、硬件防火墙、网络隔离装置等 组成。站局域网上连接的若干台服务器、工作站应为分布式结构,不同的应用分布于不同的计算机节点 上,有关键应用的计算机节点应作冗余配置。整个局域网应按双网
10、配置,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4.3.2 硬 件 所选用的计算机产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和外部配套设备等,均应采用当时的主流技 术及通用产品,应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求,并适当留有余量。 站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不低于 100 Mbps,传输层协议为 TCP/IP。为提高系统可靠性,站局域网应设 计为完全冗余的双重化系统,并具有完善的系统自检功能以实现故障时的自动切换或解列。网络设计和 设备选型中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能,除满足当前需要外,交换机的接入端口数量至少应留有 30%以上的冗余度。为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外围系统与实时系统之间应有可靠的硬件防火墙 (Fir
11、eWall)设计。 4.3.3 软 件 软件应按分层分布式结构设计,软件设计应遵循模块化原则或是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操作系统应符 合 IEEE 1003.11996 规定的开放性国际标准,应支持主要的操作系统平台 UNIX/LINUX 或 Windows。 除了系统软件(含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外,应包括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人机界面管理等在内的支 撑软件。支撑软件宜选用专业化的、成熟的主流技术产品,并符合 GB/T 137302002中 3.4.3 的规定。 4.3.4 数据通信方式 a) 系统与控制保护层设备的通信应采用网络方式,与其它辅助设备的通信可采用串行方式或网络 方式,通信协议宜采用
12、 DL/T 860 或 DL/T 667; b) 与远方监控中心的通信采用网络通信或点对点串行传输方式,通过网络通信时应采用加密认证 或安全防护装置,通信协议采用 DL/T 860 或 DL/T 634.5104、DL/T 634.5101; Q / GDW 700.2 2012 3 c) 与阀冷却系统、直流电源系统、UPS、火灾报警系统、空调系统等辅助系统的通信采用串口或 带安全防护的网络通信方式,通信协议宜采用 DL/T 860或 DL/T 667。 4.4 系统功能要求 4.4.1 监视功能 4.4.1.1 交流系统的监视信号应包括但不限于: a) 交流母线电压及频率; b) 交流进线的
13、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c) 换流变压器进线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d) 换流变压器进线的三相谐波电压、电流分析值; e) 交流滤波器、并联电容器和电抗器各分支电流; f) 站用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 g) 站内所有电量计费系统的测量和统计值,以及站内所有能量表计信号。 4.4.1.2 本站直流系统的监视信号应包括但不限于: a) 直流运行方式; b) 直流电流、直流功率及其变化速率,或阶跃变化量的整定值; c) 直流运行电压、电流及功率; d) 换流器吸收的无功功率; e) 换流站与交流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 f) 触发角或关断角、
14、换相角以及 Udi0; g) 直流线路电压、电流及直流总加电流的谐波分析; h) 中性母线电压、电流; i) 直流接地电流。 4.4.1.3 对侧换流站运行参数 对站运行参数应通过换流站控制系统站间通信完成,监视信号应包括但不限于: a) 直流运行方式; b) 直流功率、直流电压、直流电流; c) 触发角或关断角; d) 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 4.4.1.4 设备状态信号 a) 控制位置:远方控制或换流站主控室/就地控制; b) 直流控制模式,主调节器、附加控制和保护的投切状态,以及控制保护设备的状态; c) 换流阀系统: 1) 换流器:晶闸管元件的损坏数量和位置; 晶闸管元件正向电压强迫触发
15、保护动作; 漏水状况的监视和报警; 换流器的状态显示; 晶闸管结温的监视。 2) 阀厅:温度和湿度显示; 阀厅避雷器的动作次数; 空调系统监视告警。 3) 阀冷却系统:主备冷却系统的运行工况; 进、出口水温、流量和漏水监视; 泵的运行工况; Q / GDW 700.2 2012 4 水电导率的监测信号; 其它所需的一切监视信号。 d) 换流变及其它变压器: 1) 油温、油位; 2) 绕组温度; 3) 分接头位置; 4) 其它所需的一切监视信号。 e) 平波电抗器: 1) 油温和绕组温度(油浸式) ; 2) 其它所需的监视信号。 f)直流接地极: 1) 接地极线路电流; 2) 站内接地网作为临时
16、接地使用时的显示,以及流入的电流监测; 3) 接地极运行在阴极或阳极方式下的安培年,或安培时的统计数值。 g)直流场设备: 1) 直流场内所有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刀闸的运行状态; 2) 直流滤波器支路运行状态。 h) 交流场设备: 1) 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刀闸的运行状态; 2) 交流滤波器、并联电容器和电抗器运行状态; 3) 站用电运行状态。 i)站间通信设备: 1) 极控系统主、备通道的运行状况; 2) 极保护系统主、备通道的运行状况; 3) 站 LAN 网主、备通道的运行状况。 j) 其它辅助系统: 1) 蓄电池、充电器的运行状态; 2) UPS 及其旁路电源运行状态; 3) 空调系
17、统的运行状态; 4) 消防系统的运行状态。 4.4.1.5 运行控制命令信号 所有控制操作命令均属于监视信号。所有运行操作命令的发出、执行及完成或中断情况均应得到监 视,并应设有防止误操作的确认、纠错等监控功能。 4.4.1.6 事件顺序记录信号 a) 所有的运行值和状态信号中,当达到或超过设计临界值或限制值时的显示告警; b) 所有交/直流保护的动作信号; c) 所有设备或系统的主、备用设备或通道的切换报警; d) 所有设备的自检结果、故障报警; e) 通信系统故障的显示和报警; f) 正常运行时,所有的运行控制命令、直流控制系统指令和控制动作过程,及其运行状态的变化; g) 所有保护、安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700.2 2012 177 800 kV 高压 直流 输电 控制 保护 设备 部分 运行 人员 控制系统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32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