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题.doc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题 其他 默写 (6分 ) (1) _ ,在昼犹昏; _,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 (苏洵六国论 ) (3)_ _,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 ) (4)_ _,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咏荆轲 ) (5)何时倚虚幌, _。 (杜甫月夜 ) (6)潭中鱼可百许头, _ 。 (柳宗元小石潭记 )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_ _。 (中庸 )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灯笼红 牛汉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 “灯笼红 ”。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
2、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 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
3、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普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 “老娘娘 ”(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 “娘 ”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晚得曾祖母已死,喊着 “老娘娘 ” 这时我才听见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 “老娘娘 ”。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 “汉子,汉子,快过来! ”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 “汉子 ”。曾祖母 “汉子汉子 ”的叫我,
4、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 “麦滑 ”。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 到,在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而熟透的 “灯笼红 ”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曾祖母叮咛我: “你看着,不要让人来。 ”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
5、 “灯笼红 ”,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 “寄 ”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 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我连曾祖母的姓氏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颗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餐
6、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 “长啊,长啊! ”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 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 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快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14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
7、章主要回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 概括。( 6分) 15结合上下文,解释文末画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6结合全文,归纳出曾祖母的性格特征。( 4分) 17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 “灯笼红 ”,有何含义与作用? 答案: .为了表现 “我 ”和曾祖母之间的感情,作者主要写到了三件事:( 1)曾祖母无疾而终;( 2)曾祖母叫 “我 ”“汉子 ”,给我掏寄藏的香瓜吃;( 3)曾祖母用干涩的手抚我入睡。 15.( 1)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 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曾祖母的去逝,同时表明正是大自然滋养了曾祖母的朴实、平凡,并让她宁静而安详地走
8、完了她一生,了无遗憾与挂碍 ( 2)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能力。 曾祖母像 “灯笼红 ”香瓜一样,经过时间的历练,拥有灵秀而美好的心灵,而世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 “又红又甜 ”的美好心灵而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并且生生不息。这句话赞美了和曾祖母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世界因他们而精彩。 16. 历尽艰难,心灵却 “又红又甜 ”。 对晚辈充满了无限的慈爱。 平凡淳朴善良。 年轻时刚烈,晚 年却异常温厚、仁慈、安静。 17.因为 “灯笼红 ”香瓜和曾祖母有共同的特点: “灯笼红 ”香瓜外表粗糙,可瓜瓤经历一段时间后会被酿得又红又甜,同样,曾祖母外表黧黑苍老,可经
9、历艰难的她却拥有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文章以此为题,是以物喻人,借 “灯笼红 ”象征曾祖母美好的心灵本文章 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 (15分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东方之冠 ”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 和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计一寓 “天 ”,一寓 “地 ”,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 “天地 ”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
10、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 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
11、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 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王国维说过 “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 ”,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统一 考试 上海卷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