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 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其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 “和合 ”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 “和 ”指和睦、和平、和谐; “合 ”指结合、融合、合作。 “和合 ”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 “和合 ”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 “和 ”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论语
2、学而)。这里的 “和 ”,一意即 “适合 ”,但亦可做 “和谐 ”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 “礼 ”与 “和 ”,是互相作用的。 “礼 ”的作用,是 “和 ”,而 “和 ”也是维系 “礼 ”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就是说,任何事情,如果想办成,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 则胜物。 ”(荀子 王制)可见, “和 ”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 “礼 ”是互为表里的。 “礼 ”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 “和 ”更是维持 “礼 ”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 ”
3、,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 “礼 ”一样, “和 ”,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 ”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 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 “礼乐制度 ”的制度安排、 “中庸精神 ”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
4、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 “和合 ”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 “和合 ”思想对中国历代 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 “协和万邦 ”,实现 “万国咸宁 ”、 “天下太平 ”。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 “贞观之治 ”、清代 “康乾盛世 ”,中央政府也多实行
5、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 “和为贵 ”、 “和而不同 ”的启示, 中国所倡导的 “和谐世界 ”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小题 1】下列关于 “和合 ”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认为 “和 ”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 “和 ”即 “和谐 ”。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6、不如人和 ”,孟子认为任何事,如果想办成,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荀子说: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和 ”与“礼 ”的本质是一 致的。 D “和 ”是维持 “礼 ”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 ”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小题 2】下列说法,不属于 “和合 ”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 3分) A “和合 ”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秦汉以后, “和合 ”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正是由于 “和合 ”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
7、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 “和合 ”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 入世界,会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 “和合 ”思想, “和合 ”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 “和合 ”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唐代 “贞观之治 ”、清代 “康乾盛世 ”、中国倡导的 “和谐世界 ”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 “和为贵 “、 ”和而不同 “的启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8、B 【小题 3】 A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 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
9、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 ”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 “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不逊必侮上侮:轻慢 B
10、陛下即爱厚之即:如果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路过 D在人之右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乡使听客之言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余各以功次坐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C 人为徐生上书曰 为武置酒设乐 D 乡使听客之言 乃使其从者衣褐 【小题 3】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徐福从霍氏奢侈,必行逆道,料到其必然自取灭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就多次上书,希望皇上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B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 C曲
11、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 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 D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0分) (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译: ( 2)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译: 答案:( 1)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为、徙、不、且各 1分,意思通顺 1分) ( 2)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
12、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唯、贵、策、右各 1分,意思通顺 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三题。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 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 1)诗题为 “齐安郡晚秋 ”,诗中是怎样表现 “晚秋 ”的?( 2分) (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 5分) 答案:( 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每点 1分) ( 2
13、)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感情 2分,分析 2 分) ( 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 3 分,只答 “对比 ”或 “用典 ”或 “虚实结合 ”,不作解说,得 1分。用意 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多情自古伤离别, , !(柳永雨霖铃 ) (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无 按照下面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牡丹江 一中 09 10 年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