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 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四方商场盗窃案亏得法官 ,终于真相大白,被告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及家庭情况等,作为班主任,他都 。 材料费、人工费、税费等,账簿上 ,对方核查人员也无话可说了。 A了如指掌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B一目了然了如指掌明察秋毫 C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 D明察秋毫一目了然了如指掌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可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明察秋毫: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 , 观察细微 , 不受蒙蔽。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
2、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性教育, , 。 , , , ,而高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基础教育具有特殊作用。 素质教育虽不以考试为目的 它注重用科学的教 育理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相反,素质教育是能够包容并且需要有考试的教育 但并不排斥考试 因为考试毕竟是一种评价手段 因此素质教育是塑造品质,培养能力的教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
3、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素质教育的定义的角度,首先 ,从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角度理解,应为 ,由关联词语, “虽然 但并不 相反 因为 ” 可很容易得出 的顺序,故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能源领域改革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商业 模式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走自己发展的道路。 B京津冀一体化的推手是环保,推进环保一体化,应坚持以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重点保护首都
4、及周边地带生态环境以及重点保护大气和水污染的原则。 C日本军机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我防空识别圈本身就是挑衅行为,还做贼心虚,恶人先告状,想在中日舆论战中争夺话语权,其丑恶用心昭然若揭。 D上访是唐慧维护女儿及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也给当地政府带来激增的 “稳控 ”压力,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语序不当,应将 “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 ”调换为 “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 B搭配不当, “重点保护大
5、气和水污染的原则 ”应为 “重点保护大气和水受到污染的原则 ”; C不合逻辑, “做贼心虚 ”与句意不符。应去掉。所以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 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 “文化 ”是什么。文化的本质是 “人化和化人 ”,即
6、 “使人之为人 ”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 耙桓雒褡宓奈幕 际钦飧雒褡遄约荷 娣 狗绞胶凸 痰哪幔 敲褡逯魈迳 返幕 怼扛雒褡宥加凶约旱挠镅晕淖址 牛 馐且磺忻褡逦幕 摹肮采 保欢 恢置褡逦幕 摹疤厣 保 彩抢 醋悦褡逯魈逄赜械纳 娣 固跫 途咛謇 饭 蹋 拖衩扛鲇镏值淖痔搴头 舳加凶约旱奶卣鳎 抢醋杂镅孕纬傻亩捞乩 芬谎 洹疤厣 辈唤鍪潜厝坏模 沂亲匀坏亍 返匦纬傻模 蛭 碜琶褡宓南质档摹 咛宓母鲂浴 br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
7、在联系。因为, “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 ” 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 “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 “特色 ”和 “优势 ”,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不是的。这个问
8、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是: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 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区分文化的 “优势 ”与 “强势 ”两个概念: “优势 ”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 “强势 ”则指对其他主体的态度。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 “强势 ”,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从长远看来,这种 “强势 ”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优质 ”成份,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 “劣质 ”成份。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
9、待 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文化的本质是 “人化和化人 ”, 耙桓雒褡宓奈幕 寄 嶙耪飧雒褡遄约荷 娣 狗绞胶凸 蹋 碜耪飧雒褡逯魈迳 睦 贰 C民族文化既有 “共色 ”,也有 “特色 ”, “共色 ”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 , “特色 ”则表现为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D民族文化的 “特
10、色 ”,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
11、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彼 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民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民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民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与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民
12、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第一、第二段,然后根据这两段论述的内容,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C 项,表述不正确,原文是 “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 ”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选项带入原文答题区间,通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答题区间第三段,原文是 “所以
13、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 ”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选项带入原文,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选项 C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 “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 “强势 ”,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 ”所以选 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刘作忠 1910年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 15岁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
14、介石发动 “四一二 ”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 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 1950 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 100余种 3000余万字。他 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
15、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 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 “中华统一联盟 ”,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 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 胡采禾及 “统一联盟 ”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 “两岸破冰第一人 ”。 在首都机场,胡秋原向前来欢迎他的老朋友和媒体记者强调说: “爱国就不能不赞成统一,如果不赞
16、成统一,你就不够资格谈爱国和过问国事。任何中国人都应该赞成统一 ”。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 “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 三不 不 三不 ,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 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就很快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7、。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 “胡秋原旋风 ”,也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 9月 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 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 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 “法办 ”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 “法办 ”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 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月 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 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
18、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 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伺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 1990年 5月 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寿辰演讲会,时年 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 “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 ” 。话音刚落,全场立
19、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小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在抗战时期和去台初期的重要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要求。 C 1988年 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 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 “两岸破冰第一人 ”。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 “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
20、胡秋原的 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小题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作为 “两岸破冰第一人 ”,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E 3 分 D 2分 C 1分 A B 不得分 【小题 2】 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 在国际强 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允许,最
21、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 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 【小题 3】 在台岛发起成立 “中华统一联盟 ”,并担任荣誉主席。 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 “两岸破冰第一人 ”。 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小题 4】 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和 “开除党籍 ”“法办 ”等威胁; 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 ,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 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地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 【小题 1】
22、试题分析: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 “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表述不正确,前三段主要是概述他的爱国精神及学术成就。 B项,属于强加因果,由文本全文可知,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C项,表述不正确,原文是 “,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 ”。所以选 E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四段和第十二段,可根据第四段 “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
23、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和第十二段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伺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 ”进行筛选提炼 性的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本中与胡秋原为统一而努力的语段,从胡秋原的行动上来概括,例如第 5段 “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 “中华统一联盟 ”,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他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黑龙江省 双鸭山 中高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