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喝采报酬暴发户陈词烂调 B震憾毗邻名信片插科打诨 C肖像宣泄座右铭不共戴天 D撕杀燥热引伸义焕然一新 答案: C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岑 ”是指高适、岑参的并称,他们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 500年间的 305篇诗歌,按内容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C “元白 ”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他们同是古
2、文运动的倡导者。其主要文学活动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因而世人把他们创作的诗歌和仿效他们的作品统称 “元和体 ”。 D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大王来何操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答案: B 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使使以闻大王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 B 将下列语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冰心先生的母亲是一位性格刚强的女子。 。 丈夫在海军中当差,正好遇见中日甲午海战 她出身望族,是大家闺秀,嫁到谢家之后夫妇感情很好 中国近代海军中福建人很多,也牺牲了许多 她恐怕 “白榜 ”早晚也会贴到自己的家门口 就悄悄在怀里揣上一块大烟,随时准备服毒跟随丈夫而去 当时福建街上隔三差五地出现了不少 “白榜 ”,那是阵亡通知书一类的东西 A B C D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
4、和谐的一组是( ) ( 1)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 。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 2)这条小路很窄,宽不到两尺, 。只能容一个人单独走,不能二人并行。 它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 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 左右都是稻田,是一条有些曲折、不十分好走的泥土小径。 是一条有些曲折、不十分好走的泥土小径,左右都是稻田。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 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
5、,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B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C虽然曾全力争取生存的机会,但仍以失败告终,我看见他悲伤地哭了,泪水奔涌而出。 D 2011年 9月,全国公安机关侦破诈骗及入室抢劫与去年同时期相比上升了41.8%,一批严重的犯罪案件被迅速侦破。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B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C针对西南丰水
6、地区今年为何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一问题,水利部负责人通过分析指出,降雨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 D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人的一生中,或 许有 捉襟见肘 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坚强地挺过来,回头想一想,那也不过是件一笑而过的事。 B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 投桃报李 、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C在这次送戏下乡活动中,台上台下互动自然,气氛融洽,连主持人也是 粉墨登场 ,亮出自己的绝活。 D这
7、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上海申花足球队经过 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 兵不血刃 ,最终以 3: 0取得胜利。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 淋漓尽致 。 B当记者一行驱车前来看到几栋现代化大楼拔地而起,耸立在赣江边的山坡上时,他们不由啧啧赞叹:这里的事业蒸蒸日上,令人 触目惊心 。 C你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 豆蔻年华 ,要努力学习才是。 D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 邯郸学步 ,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8、 ) A描摹作揖绯红峥嵘岁月 B寥阔 垣慰籍提要钩玄 C嘻笑逶迤通碟嘉言懿行 D颓圮和霭苍桑忸怩不安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汉朝的官邮与私邮 汉朝的邮传与前期一样,也主要是官邮。邮亭和驿置最经常传递的是国家的官文书。这些官文书中最大量的则是皇帝下达的军政命令。皇帝诏令一般由丞相府下达郡县、然后再层层传送到每一个边防烽燧。除此而外,还有中央一级大臣发给州郡的文书,也由邮驿传送。再有,便是中央和地方之间日常行政事务的联系,其中如年终人口钱粮的统计、盗贼狱讼等向中央的定期汇报,亦都通过邮驿的途径。 汉朝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官员互相之间的通信联系,往往 通过官邮系统来进
9、行。有时通过向上汇报情况时顺便捎带几封私人书信,有时则凭借自己的权势,迫使官邮为自己服务。至于那时的普通百姓,通信就极为困难。他们即使要用书信向政府反映情况,也不可能通过官邮进行,只有当事人通过 “公车上书 ”,专程到京。 由于通信的限制,有时书信往来的疏密,竟能成为判定朋党的依据。后汉书讲了一个案例,说到名士杜安, “少有志节 ”,称为 “奇童 ”。有一贵戚想拉拢他,给他写些书信,杜安素节自守,不愿和贵戚往来,把这些书信原封不动地藏在壁中。后来这个贵戚犯了事,官府清查党羽,杜安将原信全交了官, 洗刷了和这个贵戚的干系。 汉朝只有一种人据有私邮设置,那就是一些有权有势的 “诸侯王 ”。西汉初年
10、,有不少同姓王曾设立自己的私人通信网。淮南王刘安手下便有不少宾客,为他搜集各地情报,自组一套通信系统。不过这种情况在整个两汉时期不是经常的,一旦割据局面结束,皇权加强,这些临时性的私驿也就销声匿迹了。 两汉的官邮,制度很严格。为了保证文书的安全传递,邮亭的来往文书要登记造册,称为 “邮书簿 ”。来往邮路上的驿使或邮差有一定的服色,他们要头戴红头巾,臂着红色套袖,身背赤白囊,在驿路上奔驰起来十分醒目,有利于对专职邮使 的认别。那时邮驿通信的速度是比较快的,马传一天可行三四百里,车传则可行 70里左右,步行较慢,一天约可走四五十里。 汉朝通信关禁制度很严,沿驿路出入关口,都要符信。在汉朝又叫 “过
11、所 ”,是驿者和行人的身份证明和通行许可证。在秦朝时本为木制,古今注说:“长五寸,书符信于上 ”。用板封上,再盖以御史的印章。这样的符信,在居延汉代遗址有不少发现。汉朝还有另一种以缯帛制成的符传,用两条书帛,过所驿者和检查者各持其一,对合后方可过关。汉书记载,名士终军,从济南入京当博士,步行入关,关吏验看他的身份证明,他说: “大 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扔下 制符信拂袖而去。从这一故事,说明汉时无论对邮驿使者,或对普通行人,关禁是很严的。居延肩水关出土了一件 “汉张掖都尉 拧保 靡恢趾焐 詹 瞥桑 嫌心 首 椤 铱贾 饩褪堑笔弊魑 矸葜鞯囊恢址 牛诟蜕献魑 鋈牍刂 br【小题 1】下列关于
12、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官邮是汉朝主要的邮传方式,其中传递最大量的是皇帝下达的各种军政命令,皇帝诏令直接下达到郡县后再层层传递,可以直接发送到边防烽燧,这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B中 央一级大臣发给州郡的文书也可以通过官邮传递,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官邮向中央政府汇报和地方相关的如年终人口钱粮的统计、盗贼狱讼等统治情况。 C汉朝在官邮之外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官员们之间的私人通信往往也要借助于官邮系统进行,要么向上汇报情况时顺便捎带,要么凭借权势迫使官邮为自己服务。 D因为不存在供百姓使用的邮递系统,所以民间通讯极为困难。当时的百姓即使想以 书信的形式向
13、政府反映相关情况,也只能通过 “公车上书 ”的形式,专程赴京。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通信的不便,中 央政府就把通信的疏密看成是判定朋党的依据,当时的人们往往采取把贵戚的书信藏进壁中的方式,免得惹祸上身。 B汉代的 “诸侯王 ”可以凭借的自己的权势设立自己的私人通信网,这种私人通信网只有在皇权统治薄弱的情况下存在,具有临时性。 C两汉时期的官邮体系制度严格,往来的文书要登记造册,称为 “邮书簿 ”,这对于文书的安全传递起到了保证的作用。 D传递文书的驿使或邮差服色鲜明,便于识别,在传递文书时他们往往采取马传、车传、步行三种传递方式,速度最快的是马传。 【小题
14、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汉朝出入关口需要出示符信。这种又被称为 “过所 ”的凭证,是驿者和行人身份的证明和通行许可证。 B符信在秦朝用木制成, “长五寸,书符信于上 ”,用板封上,再盖以御史的印章。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汉朝不再用木制作符信,而是改用缯帛,这种符信携带更加方便。 C作者征引名士终军从济南入京当博士,步行入关的事例,是想说明汉代关禁森严,无论是邮驿使者,还是普通行人,都必须持有符信。 D专家考证,居延肩水关出土的用红色缯帛制成,上有墨笔篆书的 “汉张掖都尉 拧保 褪堑笔毙 诟蜕献魑 鋈牍刂 囊恢址 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A 【
15、小题 1】 B 【小题 1】 A。(皇帝诏令并非直接下达到郡县后再层层传递,而是 “由丞相府下达郡县、然后再层层传送到每一个边防烽燧 ”。) 【小题 1】 A。(并非是 “当时的人们往往采取把贵戚的书信藏进壁中的方式 ”,而仅仅是作者所举的 “杜安 ”的例子。) 【小题 1】 B。( “汉朝不再用木制作符信 ”错,原文说 “这样的符信,在居延汉代遗址有不少发现 ”。) 阅读下面文章 ,回答下列小题。 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一个高尚而完美的灵魂永远地走了。 昨天 (25日 )上午,丛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市殡仪馆隆重举行。近 4000名被丛飞帮助过或被感动过的人,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赶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黑龙江省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