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他平时所过的早就是 捉襟见肘 的生活,更哪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B不管你遇到怎样的困难,作为你的朋友,我们都将 鼎力相助 ,帮你顺利渡过难关。 C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 逢人说项 ,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 D如果家庭教育依然 熟视无睹 男孩体质变差的事实的话,那么可怕的男孩危机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
2、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B “新生代农民工 ”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C 10月 1日、 2日,中国京剧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的 15个经典唱段, 7出武戏经典片断,展示出流派班学员的精湛技艺与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D国家将在 “十二五 ”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 30张养老床位。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 _。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
3、的架子,刻意求解 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
4、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 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来源 :Z_xx_k.Com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 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
5、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 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 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 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 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
6、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决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 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
7、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 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 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
8、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 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
9、是于低头的一瞬! 【小题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开篇伊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俄罗斯各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具有 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其肤浅和表面化,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B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原因是教堂内的金银装饰太多,整个教堂装饰格调太过绚丽,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 C作者在描写扫烛油的老妇人时采用了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从正面加以表现,突出了老妇人朴素、虔诚的宗教情感。 D安德烈 鲁勃廖夫无论描摹故乡的风景,还是描绘教堂壁画中的基督都用单一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来表现,这
10、是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所决定的。 E作者认为只有列宾才能把教堂中那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完美地再现出来,因为列宾的绘画在主题的博大深沉和画面情感的丰富多彩上都要比鲁勃廖夫更为出色。 【小题 2】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 “清凉与圣洁之气 ”? “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 ”和 “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为什么会给予作者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6分 ) 【小题 3】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4】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现实简要探究。 (8分 ) 答案: 【小题 1】答 A给 3分,答 C给 2分,答 B
11、给 1分;答 DE不给分。 【小题 1】 “清凉与圣洁之气 ”指的是一种朴素、宁静、神圣、纯洁的情感氛围。(意思对即可 )(2 分 )“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 ”表现了这些人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以及希望通过宗教净化灵魂、禁欲向善的愿望。 (2分 )“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表现了教士对上帝和宗教的虔诚,以及宗教赋予教士的庄严、神圣之感。(2分 ) 【小题 1】衬托,铺垫 (单纯答 “衬托 ”“铺垫 ”“对比 ”也可 )。如: 以街头人物雕像的虚浮表面和教堂装饰的奢华衬托教堂的 “清凉圣洁之气 ”; 以等待正在施礼的人和唱赞美诗的教士外 在的圣洁衬托扫烛油的老妇人深沉朴素的虔诚; 以弗拉基米
12、尔教堂壁画的整体风格为老妇人的出场作铺垫。 (手法 2分,举例 2分,分析得当 2分 ) 【小题 1】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老妇人在低头的劳作中真正感受到了上帝的仁爱、慈悲的关怀; (2分 )二是指作者在老妇人低头的劳作中看到了人性隐忍、虔诚的光辉。 (2分 )(意思对即可 ) 探究: (示例一 )同意。 (1分 )无论是对上帝还是对人生的理想,真正的追求不是表面的抬头仰望或言语的表达,而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所付出的牺牲和采取的行动。 (3分 ) (示例二 )不同意。 (1分 )抬头仰望也是一种表达追 求的方式,同时,不断地抬头仰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和鞭策。 (3分 ) 【小题 1】 B项原因是 “
13、充满奢华之气 ”,与宗教的朴素的精神相悖。 “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 ”理解过于表面肤浅。 D 项见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一句,文中并未涉及其风景画的色彩和线条特点。而故乡的风土人情只是滋养了他朴素深沉的情感和艺术观。 E项因为列宾是一位 “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 ”的伟大画家。作者并未对两位画家的高下作出明确评判。 【小题 1】根据文章第二、三段内容,可看出 “清凉与圣洁之气 ”是指朴 素、安静、庄严等情感氛围; “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 ”表现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和渴望上帝净化自己灵魂的神圣情感; “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表现的是
14、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及自身的庄严、神圣。 【小题 1】首先可以看出文章主要为表现扫烛油的老妇人,作者在其整体上写到了很多其他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老妇人,这是一种衬托、铺垫的手法,可举例分析。 【小题 1】从文章中的两句话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 ”“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来整合答案:。探究作者观点时,同意与否都行,但 一定要给足理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唐诗,永远的绝唱 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回顾历史,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
15、不离了看图识穿读本,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芋拔清波。 ”声音稚嫩而甜美。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出口、悦耳。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 诗,遏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国土一统,四海归心。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 “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6、。 ”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了。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予一举成名。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 就像家常便饭。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唐太宗还特设 “弘文馆 ”“文学馆 ”,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 ”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诗
17、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唐僖宗时,宰相郑畋的女儿因为喜爱罗隐的诗, 害相思病了。郑畋不但不嫌贫爱富,反而给女儿安排了一次窥视相面的机会,结果是相门千金嫌罗隐丑,此后连罗隐的诗都厌恶了。郎才女貌未成佳话,唐时风气却扑面而来。杜甫作饮中八仙歌, “八仙 ”中有王爷、宰相,也有布衣、和尚;有诗仙、草圣,也有名士、狂士。他们既是豪饮者,又是善歌者,都有诗篇佳作留世。李白本布衣,仅以诗名,便出入朝廷, “天子呼来不上船 ”,历朝历代除了大唐,再无第二例。唐开元年间,诗人祖咏赶赴首都长安应试。按照规定,他应该作一首五言排律,要求
18、六韵十二句,他却一笔挥就两韵四句诗一首: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 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写罢走人。过后有人问故,他朗然答: “意尽矣! ”或谓之轻狂,或谓之潇洒,要非生在唐朝,考生安敢如此放肆?唐诗多讽喻,皇帝老子都被娱乐、被开涮,长 ,恨歌就是一例。唐代揭露阴暗面的诗比比皆是,罕见有诗人吃不了兜着走的。唐诗人只要 “郁郁不得志 ”,便要吟愤世嫉俗诗,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师问罪。世人能背长恨歌,却鲜有人知杨贵妃也能作诗, 全唐诗里就收有她的一首赠张云容,写得鲜活生动: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美人如诗,诗如 美人,读之,春心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宁夏银川 中高 下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