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调研测试(三)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调研测试(三)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调研测试(三)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调研测试(三)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哈尔滨西客站是我国高寒地区最大的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车站分上下五层,由 l8 座站台、 22条铁路到发线、高架候车室,以及公交枢纽站、地铁车站、出租车站等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西客站的建成,缓解了哈尔滨火车站的压力 B西客站建设时用 N-Y大量的钢材,钢材属于复合材料 C目前,连接西客站的市内公交系统也日益完善 D西客站可以满足旅客无缝隙转乘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西客站的建成,缓解了哈尔滨火车站的压力,正确, B、西客站建设时用 N-Y大量的钢材,钢材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C、目前,连接西
2、客站的市内公交系统也日益完善,正确, D、西客站可以满足旅客无缝隙转乘车,正确,故选 B 考点:常见的合金材料 某金属氯化物溶液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5 55,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干燥得到固体 28 7g,则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 ) A NaCl B MgCl2 C CaCl2 D FeCl3 答案: C 试题分析:向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干燥得到固体 28 7g,即得氯化银的质量为 28 7g,故可求出氯化银中氯元素=28.7g35.5/143.5100%=7.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金属
3、氯化物中的氯元素 =7.1g,而金属氯化物的质量=200g5.55%=11.1g,故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7.1g/11.1g100%=64%,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元素质量分数计算 下图是 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中含有少量 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a B t 时, a、 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 a大于 b C当温度大于 t 时, a溶液一定比 b溶液浓 D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答案: A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所加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4、操作方法 A Mn02(KCl) 水 过滤、结晶 B NH3(H20) 浓硫酸 洗气 C CuO(C) 氧气 点燃 D CuS04(H2S04) 铜 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除去 Mn02中 KCl,根据 Mn02不溶于水, KCl能溶于水,故可加水溶解,再过滤即可,没必要结晶,错误, B、除去 NH3中的 H20,通过浓硫酸,虽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分,但它会与氨气反应,错误, C、除去 CuO 中的 C,利用碳的可燃性,直接点燃,碳燃烧生
5、成气体二氧化碳,正确, D、除去 CuS04中 H2S04,加入铜,但铜不会与 H2S04发生反应,故不能除去 ,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目前发现的维生素有十几种,而不是 20多种,错误, B、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奶类、蛋类、鱼类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正确, C、人体大量出汗,使人体缺少无机盐,故可以饮用含有无机盐的运动饮料,正确, D、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正确,故选 A 考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案都不正确的是 ( ) 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蒸
6、馏水、食盐水 加硝酸银溶液 蒸干 B 二氧化碳、空气 加水 带火星的木条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通入二氧化碳 加稀盐酸 D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灼烧 观察颜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区分蒸馏水、食盐水,方案一:加硝酸银溶液,氯化钠能与它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区分,方案二:蒸干,若有白色晶体出现,即为蒸馏水, B、区分二氧化碳、空气,方案一:加水,无现象,无法区分,方案二:带火星的木条,都会熄灭,也无法区分, C、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方案一:通入二氧化碳,若变浑浊,为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区分, D、区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方案一:灼烧,有刺激性气味的为合成纤维,若不是
7、,则为天然纤维,可以区分,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区分 修正液中含有三氯乙烷 (C2H3Cl3)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下列关于 三氯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三氯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三氯乙烷中含有碳、氢、氯三种原子 C三氯乙烷中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依次为 2: 3: 3 D一个三氯乙烷分子中含有 66个质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三氯乙烷 (C2H3Cl3)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 B、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三氯乙烷中含有碳、氢、氯三种原子,正确, C、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错误, D、一个三氯乙烷分
8、子中含有 2个碳原子(一个碳原子有 6个质子)、 3个氢原子(一个氢原子有 1个质子)、 3个氯原子(一个氯原子有17个质子),故质子总数 =26+13+173=66,正确,故选 B 考点:有机物,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计算 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C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化石燃料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 9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硅是非金属元素,错误, 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 D、稀有
9、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 94,正确,故选 D 考点:元素的分布,化石燃料,空气的成分 下列应用与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A治疗胃酸过多症 2HCl+Ca(OH)2=CaCl2+2H2O中和反应 B铁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2Fe+3H2SO4=Fe2(SO4)3+3H2置换反应 C雨水呈酸性的原因 CO2+H2O=H2CO3化合反应 D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CO2+2NaOH=Na2CO3+H2O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治疗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不能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错误, B、铁发生置换反应的时,是形成亚铁盐,错误, C、雨水呈酸性的原因,是由于二
10、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缘故,正确, D、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这个反应没有互相交换成分,故不是复分解反应 ,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挥发 B石蜡融化 C人的呼吸 D湿衣服晾干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酒精挥发是分子运动,美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了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人的呼吸是体内的营养物质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的生成,
11、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正确,B、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错误, C、将 CO和 CO2的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只除去 CO2,但还含有水蒸气,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 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
12、浓硫酸中,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列微观粒子图所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虽然 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得到一个电子后的结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与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 最外层电子数为 8,但是失去 2个电子后的结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与 不相等,故选 A 考点: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元素周期表的 知识 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不能做燃料,错误, B、氮气可用于制氮肥,正确, C、铁锈
13、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故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正确, D、氢氧化钙既有微弱腐蚀性,可刷在树上防虫,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 事实 解释 A 盛夏,花香四溢 粒子在不停运动 B 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 粒子之间有间隔 来源 :学科网 ZXXK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酸根离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盛夏,花香四溢,是因为粒子在不停运动,正确, B、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是因为粒子之间有间隔,防止受热,间隔增大,
14、体积膨胀,正确, C、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正确, D、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氢离子,而不是酸根离子,错误,故选 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变化的 实质,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石墨做干电池的正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B、游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性质, C、玻璃刻刀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D、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属于化
15、学性质,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断 填空题 (5分 )现有 A、 B、 C、 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 (纯净物 ),已知他们是硫酸铜、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四种物质? 【设计实验】同学们最先想到的是把四种物质分别溶于水,观察溶液颜色。 【实验探究】取 A、 B、 C、 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 l0 毫升,振荡后静置,只有盛放 A的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其他呈无色。 为了鉴别其他三种物质,小香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步骤一:向盛放 B、 C、 D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 C试管中有气泡冒出 其他两支试管内均
16、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向步骤一实验后的盛有 B、 D 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小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1) 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_2_; 【反思与交流】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后,将小香的实验步骤 (_3_)中所加入的( 4) _改为( 5) _(填名称 ),其他操作不变,发现 B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于是将四种物质鉴别出来了; 【实验结论】( 6)请将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填在标签上。 答案:( 1)均产生白色沉淀 ( 2)加入稀硫酸后,氯化钠、硫酸钠都不与稀硫酸反应,两个样品中都有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都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 ( 3) 一 ( 4)稀硫酸 ( 5)稀盐酸(稀硝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香坊区 中考 调研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