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4年 1月,哈尔滨地铁 1号线全线通车,其输送能力达到每小时 1.78万人次,全日客运量达到 2.5万人次。截止 2月 21日,载客量突破 20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 13.8万人次。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地铁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硬度大于铁的锰钢,锰钢属于合成材料 B车体材料为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外表美观等优点 C地铁 1号线的开通,将极大缓解大直街、学府路等道路的交通压力 D地铁 1号线的开通,可带动地铁沿线的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锰钢的成分进行分析,锰钢是铁的一种合金,主
2、要用于铁轨、坦克的履带板,挖掘机的铲齿等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铝合金具有较小的密度,所以重量轻,具有金属光泽,外表美观,故正确; C地铁 1号线的开通,将极大缓解大直街、学府路等道路的交通压力,正确; D地铁 1号线的开通,交通方便,物流通畅,可带动地铁沿线的经济发展,正确;故选A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现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 9.5g,将其高温煅烧一 段时间后,剩余固体 8.4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所得溶液恰好为中性,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50 B 6
3、3.2 C 84.5 D 40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和碳酸钙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结合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的有关信息可知:盐酸中的氯元素和氯化钙中的氯元素质量相等; 设钙元素的质量为 x = x=6g 故原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63.2% 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碳酸钠溶液 加水溶解,再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B CO2 NH3 浓硫酸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4、 C 水 可溶性有色物质 活性炭 加活性炭、过滤、蒸发 D NH4Cl (NH4)2SO4 硝酸钡溶液 加水溶解,再加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aCl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水溶解,再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蒸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
5、气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活性 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溶性有色物质,再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NH4) 2SO4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铵,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图曲线。将 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进行以下操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1 时,分别取出相同质量的甲、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时,甲和
6、乙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t2 时,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不等 C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 t3 降低到 t2 时,甲和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当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办法提取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则溶解度相等溶质的 质量分数相等, t1 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高温度,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甲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相等,错误; B t2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说明等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
7、的质量相等,故该温度下,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错误;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 t3 降低到 t2 时,甲和乙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当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错误;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
8、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薄膜 点燃闻气味 加热后看是否熔化 B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 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C 生石灰和烧碱 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加水溶解后,再加硫酸铜溶液 D 18K 黄金和黄金 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 加热后观察颜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聚氯乙烯在点燃后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聚乙烯不会,可以鉴别,但是加热后两者都会熔化,不能鉴别,故 A错误; B由于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带火星的木条,在两种气体中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浑浊的程度也不相同,也可以鉴别,故 B正确; C生石灰和烧碱加水溶解后,
9、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现象相同,不能鉴别,加水溶解后,都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也不能鉴别,故 C 错误;D 18K 黄金和黄金加热后颜色都不会改变,黄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也排在银之后,不会与硝酸银反应,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塑料及其应用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环保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居民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PM2.5也会减少 B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 80多种矿物 C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但不能节约能源 D人
10、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PM2.5,因此,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 PM2.5也会减少,故正确; B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 80 多种元素,故说法错误; C废旧金属的回收可以节约制造金属的原料,还可以节约能源,故说法错误;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故正确;故选: A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海洋中的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
11、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 分子有香味 B 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 40L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而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酸溶液能导电 酸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而不是分子有香味,故选项解释错误; B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
12、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 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 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酸溶液能导电,是因为酸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粒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应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 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维生素 C对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很大帮助。下列关于维生素 C(简称 V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Vc 的化学式是 C6H8O6, Vc 分子中含 20个原子核 B Vc 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C
13、Vc 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9: 1: 12 D Vc 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 1: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维生素 C(简称 Vc)的分子结构式可知, 1个 Vc 分子由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构成, Vc 的化学式是 C6H8O6, 1个 Vc 分子中含有 20个原子,则 1个 Vc 分子含 20个原子核,而不是 Vc 分子中含 20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B Vc 是由 Vc 分子构成的,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 Vc 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6):( 18):( 166) =9: 1: 12,故选项说
14、法正确; D Vc 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Vc 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 1: 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分解反应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H4+2O2 CO2+2H2O 氧化反应 C除水垢的一个反应 Mg(OH)2+2HCl=MgCl2+H2O 复分解反应 D用硫酸铜溶液和铁粉反应冶炼金属铜 Fe+CuSO4=FeSO4+C
15、u置换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胃酸的主要成份为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为复分解反应,错误; 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份为 CaCO3,错误; D、铜的冶炼主要是从矿物中,采取热还原的方法,错误。 考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应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在食品袋内充氮气防腐 用二氧化碳灭火 氧气用于气焊 燃烧的蜡烛照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在食品袋中充入氮气能够防止食品变质,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二氧化碳灭火的过程中利用二
16、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具有支持燃烧产生高温的性质,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的蜡烛照明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恶化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B 两种粒子能形成 AB2型化合物 C 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 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 和 的质子数都是 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B
17、 是镁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是原子,需要再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以二者不能形成化合物,错误;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 8个,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K 层为最外层, 2个电子也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D 是氖元素, 是氦元素,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正确;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氧气的验满 B滴加液体药品 C氢气的验纯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氧气验满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
18、瓶内,故错误; B滴管滴加药品时应悬空正放,故 B正确; C氢气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氢气逸出,管口要向下倾斜,故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不能离开杯壁快速倒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是( ) A不锈钢用于制炊具 B氦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C用玻璃钢制船体 D氧气用于化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锈钢导热性优良,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炊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列车克服重力而悬浮起来,减小了摩擦力,从而使速度大大提高,没有新物质生成,利
19、用了物理性质,故 B错; C玻璃钢是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腐蚀等优点,适合制船体,故选项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使可燃物燃烧产生高温,如用于气焊气割等,故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 A为了防止海产品腐烂变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用炉具清洁剂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 D为防止被 雨水淋湿的自行车生锈,先用干布擦净,再用带油的布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甲醛有毒,不可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故 A 错误;B蒸馏是使水变成水蒸气,能除去水中的矿物质,降低水的硬度,而日常生活中是应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更方便
20、,故错误;炉具清洁剂显碱性,不能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反应,不能用于除去水垢,故 C 错误,不选; D因为铁和水,氧气反应会生锈。如果先用带油的布擦会将溶有氧气的雨水留在油膜内,而先用干布擦拭后用带油的布擦就可以在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了氧气,防止自行车被锈蚀。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铁、钴、锌、钛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健康人体内血浆的 pH范围是 7.357.45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D人体中缺乏碘元素或碘元素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
21、、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健康人体内血浆的 pH范围为 7.35 7.45,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一个趣味小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 中加入足量固体和过量液体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中现象有:导管口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南岗区 中考 调研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