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邵阳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邵阳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邵阳卷)化学(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邵阳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因此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2、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c处反应放热 D d处溶液呈红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a处为铁和盐酸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氯化亚铁,其中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溶液,所以可以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故 A叙述正确; B、 b处为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观察到 b处产生了大量的气泡,故 B叙述正确; C、 c处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该反应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叙述正确; D、石蕊遇见变蓝,遇酸变红,而 d处是将石蕊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溶液,所以可以知道溶液颜色应该是蓝色,故 D叙述错误 故选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
3、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特别注意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颜色、是否有气体产生等方面的实验现象 “酒好不怕巷子深 “、 “墙内开花墙外香 ”等俗语说明了( ) A分子在不停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分解 答案: A 试 题分析:由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酒精、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远处能闻到香味 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明确分子的性质,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有关问题 临近中考,家长们为了给学生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建议食谱中补充( )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排骨、清蒸鱼 饮料 牛奶 A
4、红烧牛肉 B清炒白菜 C煎鸡蛋 D水煮豆腐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红烧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清炒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煎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水煮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点评: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 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5、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化学用品的使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是( ) A用干冰保存食品 B用亚硝酸钠加工香肠 C用小苏打烙制糕点 D用生石灰干燥食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易升华,升华时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的温度降低,可以用来保存食品 B、亚硝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食用亚硝酸钠加工的香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对人体无害,水溶液显碱性,小苏打受热容易分解,能使烙制的糕点 疏松多孔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够吸收水,可以用来干燥食品 故选: B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的用途;生
6、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点评:考虑食品添加剂时,在考虑物质的用途的同时,更要考虑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否有一定的影响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浓盐酸易挥发质量会减小,故 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故 B错误 C、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易潮解以及和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故 C错误 D、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基本不变,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放置对于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等知识进行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7、的是( ) A Cu+2HCl=CuCl2+H2 B 4Fe+3O2 2Fe2O3 C 4P+5O2 2P2O5 D 2Fe+6HCl=2FeCl3+3H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该化学方程式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 故选 C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
8、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 ,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不小心将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如果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剧烈,故该事故处
9、理方法错误 D、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煤气爆炸,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 故选 A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腈纶和羊毛纤维 燃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B 食盐溶液和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氯化铵和尿素 CO( NH2) 2 与熟石灰混合后一起研磨,闻气味 D CO2和 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答案:
10、B 试题分析: A、由于羊毛纤维燃烧时会有焦羽毛气味产生,而腈纶燃烧时没有焦羽毛味产生,所以燃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两者; B、食盐溶液呈中性和盐酸呈酸性,而酚酞遇酸性或中性均是无色的情况,故该方式不能鉴别两者; C、铵盐遇碱性物质能够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氯化铵是铵盐尿素 CO( NH2) 2不是铵盐,所 以加入碱性物质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气味生成的是氯化铵,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尿素; D、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所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可以区分两者; 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
11、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 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在水溶性中,氢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1做法可取 B、如果实
12、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 C、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 故选: D 考点:电解水实验 点评: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很多物质的发现就是得益于这一点 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 A黑色固体 B吸附性 C易溶于水 D能燃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故选
13、项不符合题意 B、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吸附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碳单质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例外,故选项符合题意 D、碳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其反应类型属于(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应前两个分子的构成相同,可判断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 反应后的三个分子中,其中两个分子构成相同
14、,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后生成两种分子,生成物为两种物质; 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 C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利用结构相同的分子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根据结构图中分子的构成,判断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从而判断反应的类型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冰、 CO2 B氢氧化钙、熟石灰、 Ca( OH) 2 C氢氧化钠、纯碱、 NaOH D氧化钙、石灰石、 Ca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 CO2,冰是固态的水,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 Ca
15、( OH) 2,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 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 CaO,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近年来,北京、长沙等许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形成雾霾天气的是空气中PM2.5含量的增加 PM2.5指的是( ) A SO2 B可吸入颗粒物 C NO2 D C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属于气体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 P
16、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氮属于气体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气体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空 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空气的污染物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 “月球制氧机 ”,这种 “月球制氧机 ”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元素 B氧气 C氧化物 D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制氧气的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B、制氧气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化学
17、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元素及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读取液体的体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所以图中操作错误
18、;故 A错误; B、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操作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故 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取用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处,试要与桌面呈 45角,故 C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加热器皿 -酒精灯;测量容器 -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 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邵阳市某学校举行以解决 “白色污染 ”为题的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发言踊跃,
19、说法众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B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制品 D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塑料的用途很广泛,目前禁止使用塑料制品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尽量减少对塑料的使用错误 B、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大大地降低了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C、回收利用废弃物可以变废为宝,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制品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正确 D、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正确 故选: A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要辩证地看待某些物质对人类的影响,既不能只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缺点,在使用过程中,
20、尽量发挥它的优点,抑制它的缺点 物质溶于水中,常常会伴随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降低的是( ) A食盐晶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硝酸铵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食盐晶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人体中一些液体 pH的如下:唾液( 6.6-7.1)、胃液( 0.9-1
21、.5)、血浆( 7.35-7.45)、尿液( 4.7-8.4)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血浆 D尿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唾液的 pH为 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B、胃液的 pH为 0.9-1.5,小于 7,显酸性 C、血浆的 pH为 7.35-7.45,大于 7,显碱性 D、尿液的 pH为 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 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现
22、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 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气体,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乙表面有银析出,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而乙不反应,说明甲 H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 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 Ag丙,所以甲、乙、丙的活动性为甲乙丙所以 A正确, B、 C、 D错 误 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湖南 邵阳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