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化学(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目前,南宁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合成材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锰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生铁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CaCO3 CaO+CO2 B Cu+2A
2、gNO3=2Ag+Cu( NO3) 2 C 2Fe+6HCl 2FeCl3+3H2 D 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为高温,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 CaO+CO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 D、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 K2MnO4+MnO2+O2 故选 B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
3、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B硫在氧气中燃 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故 A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 B说法正确;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熄灭,故 C说法正确;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
4、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 “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3SO2 Mg2+ CO2 SO4 O2- 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3SO2中的 “2”表示 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5、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Mg2+、 O2-中的 “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SO4中的 “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 ,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 3SO2、 CO2与 H2O2中的 “2”分别表示 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 子、 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 ,故选
6、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 Ca( OH) 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 NaOH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 Ca( OH) 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 NaOH溶液中加入 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现象不明显,故 A与事实相符; B、二氧化碳
7、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故 B与事实不相符;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Ca( OH) 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 Ca( 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故 C与事实相符;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 D与事实相符 故选 B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判断反应后实验现象时要考虑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 取样后,分别灼烧,闻气味 B 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 SO42- 取样后,滴加 BaCl2溶
8、液 C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后,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羊毛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面料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 SO42-,滴加 BaCl2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生成的 BaCO3,也可能是由于银离子生成的AgCl等),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
9、的是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固体物质 R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物质 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
10、度 B t1 时,物质 R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 2g C将 t2 时物质 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有晶体析出 D物质 R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故 错误; B、 t1 时,物质 R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2g,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 2g,故错误; C、 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 t2 时物质 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有晶体析出,正确; D、由图可知: R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故错误; 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
11、其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CO( CO2)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MnO2粉末( 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 Na2SO4溶液( NaCl)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KCl易溶于水, 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
12、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FeSO4溶液和 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
13、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 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 -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 +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 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 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 D错 故选 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
14、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据报道,毒品 K 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 C13H16ONCl),它对大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盐酸氯胺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酸氯胺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13=15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16=1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5、14,氯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之和为 35.5,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盐酸氯胺酮是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16=1: 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中六个
16、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 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17、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 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 A错;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 B错;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故 C正确;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故 D错 故选 C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
18、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 的间隔,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面包发霉 B水变成水蒸气 C纸张燃烧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面包发霉生成了菌类物质,不能再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 B、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正确; 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错 故选 B
19、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AL B a C aL D Al 答案: D 试题分析:铝元素符号为 Al A、该选项中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B、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C、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D、该选项元素符号书写正确 故选 D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
20、不大,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可以概括为 “一大二小 ”)、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NaCl, 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1 C +5 D +7 答案: A 试题分析:钠元素显 +1价,设 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x=0,则 x=-1 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在公共场所,利用 “活性碳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的主要作用是( ) A还原 B导电 C吸
21、附 D消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公共场所,利用 “活性碳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起吸附作用 故选 C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活性炭的性质(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并能灵活运用是 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错; 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
22、液,故 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 PM2.5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 PM2.5污染故 A符合题意; B、提倡使
23、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 PM2.5污染故 B不符合题意;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 PM2.5污染故 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 PM2.5污染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知道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第一周期 1H 第二周期 3Li4Be 5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广西南宁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