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物理(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物理(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物理(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物理(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教室的高约 6m B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 10A C洗热水澡时的水温约 42 D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 1000m用时2min 答案: C 考点:对物理量的估测。 分析: A中教室的高约为 3m,不是 6m,故 A不对; B中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为 5A,因为电冰箱的电功率大约为 1000W,故电流约为 5A左右, B不对;C中洗热水澡时的水温约为 42 ,差不多; D中如果中学生跑完 1000m用时2min,则他的速度约为 m/s=8.3m/s,与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相当,故 D不对。该题选 C。
2、 图是某种 “呼气式酒精测试仪 ”的原理简图,其中 R2为定值电阻, R1是酒精气体传感器,其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增大而减小,则 ( ) A酒精浓度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B酒精浓度越低,电流表示数越小 C酒精浓度越高,电源电压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越小 D酒精浓度越低,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越小 答案: B 考点:动态电路,欧姆定律。 分析:由于电路中电阻 R1、 R2串联,电压表测量气体传感器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而传感器的电阻是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的,故当酒精浓度高时,传感器 R1的电阻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而当酒精浓度低时,传感器 R1的电阻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3、电流表示数减小,故 B是正确的。 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人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 F2,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 p1和 p2,则 ( ) A F1 F2p1p2 B F1= F2p1p2 C F1 F2p1=p2 D F1= F2p1=p2 答案: D 考点:液体的压强与浮力。 分析:由于鸡蛋在甲、乙中一个是悬浮一个是漂浮,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鸡蛋的重力,而重力不变,故鸡蛋在二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A、 B不对;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可以通过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来考虑,由于二者的压力都是液体的重加上鸡蛋的重
4、,故二者的压力大小相等,又国灰受力面积也相等,故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 D正确。 与图中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 答案: C 考点:电与磁。 分析:由于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故只有 C中的发电机的原理与它是相同的,故选 C。 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 ”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 )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
5、直向上拉 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答案: B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分析:由于杠杆是水平平衡,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该力的力臂正好是杠杆的长度,即此时的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正好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如果我们将二者的距离改变一下,使拉力不是竖直方向,而是倾斜的方向,则这二个距离就不相等了,那么就不存在: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了,而是: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这正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 “小孔成像 ”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凿壁偷光 B海市蜃楼 C猴子捞月
6、 D杯弓蛇影 答案: 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而在 A中也是由于光的直线形成的,故 A正确; B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C、 D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生活中许多物品都用到了物理知识,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答案: D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超声波,滑轮组。 分析: A中的家用简易喷雾器是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制成的,当流速增大时,压强减小,瓶中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而被喷出,故 A不对; B中粘贴式挂衣钩是利用胶的粘力将挂衣钩粘在竖直墙壁上的,如果是吸盘式挂衣钩,则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故 B不正确; C中的 B超是利用超
7、声波的原理工作的,故 C不对; D中的升降式晾衣架是利用滑轮组省力的的原理工作的,故 D正确。 如图所示,将鸡蛋下的硬纸片用手指突然弹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鸡蛋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纸片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弹纸片时手指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鸡蛋受到惯性作用落入杯中 答案: D 考点:惯性。 分析:纸片被弹出后,鸡蛋落入杯中是因为鸡 蛋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落入杯中;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图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 ) A烤火取暖 B搓手取暖 C向手 “呵气 ”取暖
8、D用热水袋取暖 答案: B 考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分析:由图 1可知,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故该冲程是压缩冲程,在该冲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 B中的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内能的,故选 B。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 “闻其声,知其人 ”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C 考点:声学。 分析: A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人就声不到,人有一定的听声频率范围,故
9、 A不对; B中超声波是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而地球与月球之间有大量的真空部分,故 B不对; C 中 “闻其声,知其人 ”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 C不对; D中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的, D也不对。 实验题 周末,小敏到乡下帮爷爷摘苹果,看见一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小敏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苹果的下落快慢是否与苹果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苹果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1)小敏在探究 “猜想一 ”时,应控制苹果的 不变,让苹果的 改变,比较苹果下落时间的长短。 (2)小敏在探究 “猜想二 ”
10、时,测量出同一个苹果在不同高度 h1、 h2、 h3 下落时所对应时间为 t1, t2, t3, ,并绘出 ht 图象如图 18所示。他结合数学上学过的 “二次函数 ”知识猜想: “物体下落的高度可能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若要验证这一猜想,应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方法: 答案:( 1)下落高度;质量;( 2)计算出 、 、 比值,比较比值大小,如果比值相等则成正比,否则不成正比。 考点:控制变量的思想。 分析:( 1)由于猜想一是研究苹果的下落快慢是否与苹果的质量的关系,故应该让苹果的质量改变,而让其下落的高度不变;( 2)欲验证物体下落的高度是否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则应该计算高度与
11、下落时间平方的比值大小,如果其比值均不变 ,则说它们是正比的关系,如果比值不同,则它们的关系不成正比。 图是小伟组测量标有 “2.5V”的小灯泡电阻的实物连线图。 (已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R0) (1)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 (2)小伟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立即举手要求老师更换灯泡。这种做法 (填 “妥当 ”或 “不妥当 ”)。经同组成员提示还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 ;问题解决后,小伟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工作,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此时的电阻为 。 (3)完成实验后 ,小伟想用原电路测某一定值电阻 Rx的阻值
12、,他用该电阻替换灯泡后,发现电压表损坏了,便将其拆除。请你在不改变其他元件连接的方式下,帮他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A ; B ; 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 答案:( 1)补充完整的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 2)不妥当;灯光处短路(或电压表处短路); 10.42;( 3) A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记下电流表示数 Ib; B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小处,记下电流表示数Ia; Rx= 考点:测电阻。 分析:( 1)形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很多,比如变阻器的阻值过大使得电路中的电流过小也可以形成小灯泡不亮,故立即要求老师更换灯光的做法是不妥当的;由于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灯光还不亮,故其原因可
13、能是小灯光被短路或电压表被短路;小灯光正常工作时的两端电压为 2.5V,电流通过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获得,为 0.24A,故此时灯泡的电阻为 R 10.42;( 3)如果将电压表拆除后,电路中只剩下电流表,则我们可以通过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的不同做二步实验,然后列方程求出未知电阻的大小;故第一步是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变阻器接入电路 的阻值为 R0,记下电流表示数 Ib;第二步是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小处,电路中只有电阻 Rx,记下电流表示数 Ia;则电源电压U Ib( R0+Rx), U IaRx;联立两式得 Rx= 。 小明组在做 “探究凸透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 f=
14、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是 。 (2)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 5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 “左 ”或 “右 ”)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倒立 的实像 (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 (3)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 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 “能 ”或 “不能 ”)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 1)凸透镜;( 2)右;放大;( 3)能。 考点:凸透镜成像。 分析:( 1)由图可知,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并不在同一高度,故需要明显调整的器材是凸透镜,将其高度降低一些即可;( 2)当蜡烛向右移动 5cm后,物距减小,则像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山西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