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巴中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巴中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巴中卷)化学(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巴中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器生锈 B用食醋除去茶壶底的水垢 C做馒头时,在发面中加入纯碱除去酸味 D土豆切成丝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铁器生锈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用食醋除去茶壶底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发面中加入纯碱除去酸味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土豆切成丝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考点考查
2、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如图所示的图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在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量水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D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恒温蒸发饱和硝酸钾溶液时,因溶解度不变,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0%,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象与实际相符; B、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溶液质量
3、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图象与实际相符; C、稀盐酸显酸性, pH小于 7,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pH大于 7;向稀盐酸中不断的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由于发生反应,会使溶液的酸性逐渐的减弱直至为中性,进而变为碱性,因此图象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对,故图象与实际不相符; D、 锌比铁活泼,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用的时间短,所以曲线最先到达最高点;锌粉和铁粉都过量,因此最终生成的氢气一样多,故图象与实际相符; 故选 C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在处理图象类问题时,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是分析曲线的重要依据 向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得
4、到的固体物质是( ) A锌和铜 B铜 C镁和铜 D锌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排在铜的前面,锌排在镁的后面,所以锌能把铜从氯化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锌不能把镁从氯化镁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得到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铜;另外,题目中 “加入过量锌粉 ”也提示了你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得到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锌所以综合这两点考虑滤纸上得到的固体物质是铜和锌故答案:为: A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学生对题目所给关键字眼 “过量 ”的理解,是考试中常见的题目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组是( ) A铝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5、和硫酸铜溶液 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D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2O2 2H2O+O2 B Fe+O2 Fe3O4 C 2Fe+6HCl2FeCl3+3H2 D 2KMnO4 K2MnO4+M
6、nO2+O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气后面没有标注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O2 2H2O+O2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 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甲醛是装修材
7、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是有机物 B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g C甲醛由一个碳原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D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 2: 1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甲醛的分子结构图可知, 1个甲醛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 2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 CH2O,甲醛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 1个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
8、、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12):( 161) 1:2: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 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 D酒精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氯化钠的溶液呈中性,所以不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 B、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不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蓝; C、稀硫酸的溶液呈酸性,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
9、、酒精溶液呈中性,所以不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 故选 C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以及与指示剂接触时颜色的变化 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测定溶液 pH C称量氢氧化钠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
10、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码 ”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左盘的烧杯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 -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 关键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钢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
11、于纯净物; B、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 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 D、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和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各微粒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 B、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 C、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D、核内质
12、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化学与社会、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 化学与安全: 重金属中毒 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 煤气泄漏 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B 化学与生活: 水中有异味 用活性炭吸附 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灼烧闻气味 C 化学与健康: 食用新鲜黄瓜 可大量补钙 人体缺铁 易患贫血病 D 化学与材料: 塑料、橡胶 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生铁、黄铜 都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重金属中毒的原理
13、是破坏人体内的蛋白质,而鲜牛奶、豆浆含有蛋白质,所以可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故 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有异味;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灼烧闻气味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故B正确; C、新鲜黄瓜富含大量维生素,所以不能补钙;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故 C错误; D、塑料、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生铁、黄铜 -都属于金属材料,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 方法;水的净化;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防范爆炸的措施;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
14、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下列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沙尘暴粉尘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导致空气污染,目前记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等而二氧化碳目前暂时没有记入空气污染物 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熟记空气污染的途径,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要从身
15、边的小事做起,为净化我们的空气而出力 填空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氧气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1)为了避免玻璃管 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 ( 2) a管中 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B装置除了吸收 CO2气体外,还 写出 B装置中 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 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 2.4g,则加入 a管中的氧化铁的质量是 g 答案:( 1)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 ( 2) 3CO+Fe2O3 2Fe+3CO2; ( 3)可收集纯净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
16、逸出污染空气;CO2+2NaOHNa2CO3+H2O; ( 4) 8 试题分析:(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热前要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 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 3)装置 C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一氧化碳气体排出装置内的溶液而被收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 ( 4)氧化铁 Fe2O3中 Fe 与 O 元素的质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四川 巴中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