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镁条燃烧 B切割玻璃 C菜刀生锈 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的反应,为化学变化; B 为玻璃形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C 菜刀生锈是铁、氧气和水反应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D 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蒸发 KNO3的不饱和溶液 B向
2、稀盐酸中加足量锌 C加热 KClO3和 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 D在稀硝酸中加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蒸发 KNO3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饱和后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开始就会有气体生成,所以曲线从零开始; C 加热 KClO3和 MnO2混合物反应后有固体生成,所以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可能为零; D 加水稀释硝酸溶液 pH值会从小于 7开始逐渐无限接近于 7.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要求较高。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
3、是 选项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C 硫酸钠溶液 稀硫酸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D 氧气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会同时含有硫酸铜和氯化钠晶体; B 没有氧气无法点燃一氧化碳; C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后,溶液中会引入碳酸钠这一新的杂质;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只剩下纯净的氧气。 考点: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图有关四种粒子
4、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共有四种元素 B 化学性质相似 C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D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 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是氧元素, 是镁元素;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 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中考中的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难,注意仔细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相 关 说 法 解 释 A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不断运动 B 盐酸、硫酸溶液都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C 酒
5、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盐酸、硫酸溶液都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 物质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C分子可以构成物
6、质,但物质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原子不显电性,是核内质子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 B 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物,比如碳单质; C 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以由原子构成; 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 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 ( 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分子由
7、4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88 C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4.5% D属于氧化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 ( C4H8O2) 每个分子由 4 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乙酸乙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丹丹同学需配制 100g11的 NaOH溶液来制作 “叶脉书签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托盘上垫上纸片称量 11gNaOH固体
8、 B称量 11gNaOH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C用 100ml量筒量取 89ml水 D用药匙搅拌,加速 NaOH溶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称量 NaOH固体时应将其放在加盖的小烧杯中,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B称量 11gNaOH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先加砝码,再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C 89ml水就是 89g水,应量取 89g水; D 应使用玻璃棒搅拌。 考点:溶液的配制 点评:关于溶液的配制的题目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
9、解度 B 10 时甲、乙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30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低于 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高于 1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 10 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30 时甲的溶液的溶解度为 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
10、盛浓盐酸的试剂瓶 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浓盐酸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有白雾生成;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的现象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答
11、案: D 试题分析: A 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 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试管口上方; C 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溶剂的三分之一。 考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4月 20日 8时 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7.0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灾区的饮用水受到污染,下列几个步骤 可以将受到污染的水转化为可饮用水 明矾吸附沉降, 加热煮沸, 自然沉降, 消毒杀菌,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沉降可以使打的颗粒物沉降下来,明矾吸附沉降可以使水中悬浮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盐城市 第一 初级中学 教育 集团 九年级 学期 调研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