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共 “八大 ”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子目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的内容中: “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据此可知,故选 B。 A选项开展土地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发展经济于 1950年开始。
2、C选项镇压反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于 1950年开始的。 D选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 1953-1956年。 考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中共八大召开 的时间、内容、意义。 1958年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是由于: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自然灾害 急于求成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子目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的内容中: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
3、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据此可知,故选 ,故选 B。考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影响。 1958年党中央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 “左 ”的错误严重泛滥,其主要标志是: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 ”风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
4、误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子目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的内容中: “党中央又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 左 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 风。 ”据此可知,故选 ,故选 C。 考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点评:本题难 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的原因、影响。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B “左 ”倾错误泛滥 C工农业生产停滞 D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后从未有过的困难 答
5、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史实的识记。依据教材内容,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故 A选项正确。 B选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子目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的内容中: “党中央又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 左 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据此可知, B 选项正确。C选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导致工农业生产停滞,是错误的,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工农业生产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D选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子目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的内容中: “那时再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初中历史 年级 2.6 探索 建设 社会主义 道路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