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参观到的一处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对这个牌正确的子文字解释应该是 A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距今约 70万 20 万年 C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距今约 1.8万年 D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 7000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史信息是 :元谋人遗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万年 .故选 A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距今约 70万 20 万年
2、的是北京人 ,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距今约 1.8万年的是山顶洞人 ,不符合题意。 D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 7000年的是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 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我国远古居民元谋人遗址 点评: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识图教材第四页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还可考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北京人:自然取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进入 氏族社会;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等。 下面各项与法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主张教化百姓,以 “礼 ”治国 B强调用 “刑罚 ”加强统治 C提出了 “无为而治 ”的思想 D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3、 A主张教化百姓,以 “礼 ”治国和 D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儒家思想相符合 B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 “以法治国 ”的 “法治 ”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用 “刑罚 ”加强统治与法家思想相符合。故选此项。 C提出了 “无为而治 ”的思想是庄子的主张,与儒家思想相符合。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的主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判断能力,这种题型学生乐做也易做。诸子百家的主张较多容易混淆建议记关键词,贴标签。特别应记住他们的主张中积极地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如图,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4、A 是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通高1.33米 ,口长 1.10米 ,口宽 0.79米 ,重达 832.84公斤 C 是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D是战国编 钟。故选 B 考点:考查学生对青铜文物司母戊鼎的识别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判断能力。注意司母戊鼎的地位: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它的模型图。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 ”也。这几句话说的是哪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功能? A大禹治水 B三峡水利工程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长城 答案: C 试题分析:做此题的关键是 谓之 “天府 ”也 “ 天府 ”即成都平原对此处有灌溉功能的是都江堰故选 C
5、 A大禹治水的区域在黄河流域。 B三峡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D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都江 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生材料分
6、析能力和识记能力。经常作为考点的我国著名的水利成就人物有大禹和李冰。还可考查都江堰的时间人物功能(防洪灌溉)得益的地方成都平原等。 郭沫若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商代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片甲骨惊天下。 ”道出了甲骨文的历史和社会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只有 A能体现题意。 B和 C说的仅是文字的载体和朝代不能体现题旨。 D字母文字的起源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
7、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故甲骨文不是字母文字的起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甲骨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能力。学生要知道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商朝 开始。汉字经过了 6000多年的变化 ,其演变过程是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商 ) (周 ) (秦 ) (汉 ) (魏晋 ) 草书 .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答案: C 封神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
8、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文王姬昌封列国诸侯结束。故其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商末周初。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封神演义的了解。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能力。学生要知道学好历史仅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要读一些适宜中学生的课外书:论语孟子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 “朝秦暮楚 ”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故选 C 成语中的秦和楚是战国七雄。此题容易选 B ,故要了解成语的背景
9、。 D秦朝是统一六国后的秦朝,不是秦国。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成语故事朝秦暮楚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能力。与春秋战国时代相关的成语有退避三舍 ,围魏救赵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邯郸学步 ,暗渡陈仓 ,破釜沉舟 ,孟母三迁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忧天 , 亡羊补牢 . 儒家的治国主张是 A以 “礼 ”治国 B以 “法 ”治国 C “无为而治 ” D “兼爱 ”“非攻 ”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 ”,“仁者爱人 ”,由此衍生出 “仁政爱民 ”的治国思想 ,主张维护 “礼治 ”,提倡 “德治 ”,重视
10、 “人治 ”。故选 A B以 “法 ”治国是法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 C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 D “兼爱 ”“非攻 ”是墨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儒家的治国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诸子百家的观点主张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利用对我们学习和生活有用的成分。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
11、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选 D A当兵立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不符题意。 B不隐瞒犯法行为属于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以农业为 “本业 ”,以商业为 “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C不符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学生要知道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 B铜钟 C古
12、筝 D笛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战国编钟反映了战国时代中国音乐的高水平,历经两千多年仍能演奏各音阶的乐曲,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工艺铸造优美,是中外器乐的典范。它是中国当时音乐艺术高度繁荣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共同产物,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工艺铸造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们研究战国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依据。故选 A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古筝和笛子作为民族乐器发源很早,音色优美。现在都能人工制作,唯有编钟使历史文物,是无价之宝。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编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对 历史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学生要知道我国现存的编钟 1978年夏天出土
13、于湖北随县。 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私学的兴盛 B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孔子的 “有教无类 ”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至使 “私学勃兴 ”。是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结果; B政治因素:社会大变革;经济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和牛耕 )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剥削方式确立 地主阶级产生 要求政治变革维护其利益 思想领域百家 争鸣。二者是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根本原因; C频繁的争霸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贤士产生了不同的文学见解。这样的社会状况为百家
14、争鸣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是外因。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百家争鸣 ”局面的表现。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根本原因 点评:此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要多角度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逐一分析。认清根本原因即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15、,活动者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 的部落联盟首领,长江流域的九黎族联盟,以牛为图腾,首领就是蚩尤;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大败蚩尤从此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南宋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北方。因为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 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
16、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老子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符合题意故选此项。 B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C韩非子 提倡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D孙膑 兵家鼻祖 军事格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知道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是春秋晚期人。 若要查阅孔子的言论,应从以下 什么书入手 ( ) A春秋 B诗 C书 D论语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17、 A春秋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 722 年至前 481 年共二百四十一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不符题意。 B诗又名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 11世纪至前 6世纪)。是孔子整理的。 C书即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 D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故选此项。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论语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要特别提
18、示学生论语不是孔子编纂或整理的。里面的经典名句至今指导着我们的学习和做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值得一读。 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叫做: A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 B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 “当仁不让于师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B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老实实地学习态度。 D “当仁不让于师 ” 学生的见解和做法不一定比老师差。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故
19、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能力。本题还可考查孔子的其他教育主张。如: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当时国王的活动以及王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哪一王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A夏 B商 C周 D秦 答案: B 试题分析: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当时国王的活动以及王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商
20、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有关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韩非子是一部古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 “上古时候 民众经 常生病。圣人出现以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通知天下,称他为 燧人氏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远古人类怎样的信息? A远古人类发明了文字 B远古人类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C远古人类会制作陶器 D什么信息也得不出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 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 ” 可知远古人类懂得用火烧烤食物。故选 B A黄帝时期,传说仓颉发明
21、文字,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远古人类没有发明了文字,从材料中也得不到信息。 C原始农耕居民会制造陶器,远古人类不会制作陶器,材料中也得不到信息。 D什么信息也得不出来与 B相悖。 考点:本题考查远古人类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本题还可考查远古人类生存的时间 遗址 生活习性等。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较早种植粟并居住于黄河流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谋人遗址在 云南省元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州 永安 初级中学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