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 “金噪子 ”(又名 “声波炮 ”)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 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 “金嗓子 ”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金噪子 ”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声波具有能量。 “金噪子
2、 ”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A声波具有能量 不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不合题意; C使用 “金嗓子 ”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不合题意; D “金噪子 ”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 点评:了解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此题较易。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 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两个人都在运动,并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选 D。 考点:此
3、题考查的是运动的快慢。 点评:会根据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此题的关键。 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在做饭时,汤中滴入食用油可以看到食用油是飘在水面上的,所以食用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白酒是由酒精和水的制成的,所以白酒的密度也是小于水的密度。水中加入酱油时发现酱油是沉在水底的,所以密度最大是酱油。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密度。 点评:学会利用生活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此题较易。 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4、 D两车都静止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可以看出卡车运动,轿车静止。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知识。 点评: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凸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到发散的作用。在D选项中,光线是会聚的不符合凹透镜的对光线的发散 特点。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
5、线。 点评: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关键。凸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到发散的作用。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应用: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C幻灯机成都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汽车后视镜是正立的虚像。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学仪器的应用。 点评:了解光学仪器的应 用的成像情况是此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 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 “眼睛 ”戴上,
6、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 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 “眼睛 ”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光线变发散了,成像在光 蔚暮竺媪耍 四茉诠馄辽现匦碌玫角逦 南瘢 馄猎独胪雇妇怠恃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远视眼。 点评:能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陶瓷
7、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 (如图甲 ),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 (如图乙 )造成 “看不见 ”和 “又看见了 ”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 :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 (如图甲 ),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发生了折射现象,又能够看见硬币了,此时的硬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故选 A。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测量就是将
8、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 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 1.5m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6.9dm 是 16.9cm不合题意;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 20cm 符合题意;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 教室的高度是 3m,不合题意;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 1.5m 大约是 0.8m,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 点评:了解常见物理量的一些简单的数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棍 “冒出 ”的 “白气 ”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是熔化现象要吸热,符合题意; B夏天,冰棍 “冒出 ”的 “白气 ” 是液化现象要放热,不合题意;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是液化现象要放热,不合题意;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是凝华现象要放热,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 点评: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 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
10、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 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 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
11、凝华形成的。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符合题意;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不合题意;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不合题意;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熔点和凝华现象。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夜视仪 B遥控器 C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D验钞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紫外线可以用来防伪。夜视仪、遥控器和全自动感应水
12、龙头都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选 D。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紫外线。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强,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 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选项中的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 B 选项中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C选项是光的折射现象, D选项中的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现象。 点评:能正确区分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实验题 (5分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铝块、水来探究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甲同学用天平、量筒、铝块和水
13、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在草稿纸上 (如表一所示 )乙同学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测出它 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 质量 (g) 体积 (ml) 实验序号 质量 (g) 体积 (ml) 1 27 10 (1) 60 10 2 54 20 (2) 70 20 3 81 (3) 80 30 (1)请根据甲同学的数据记录将表一填写完整 (2)甲同学分析表一中的数据 1、 2、 3得出的结论是: (2分 ) (3)乙同学分析表二中的数据 (1)、 (2)、 (3)得出初步结论:水的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是
14、定值请你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与结论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判断 _,理由 _ 答案: (1)30 (2)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或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没有同种物质不得分 ) (3)不正确,烧杯有质量 试题分析:探究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中,用天平、量筒、铝块和水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在草稿纸上 (如表一所示 )乙同学用天平、量 筒、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重复三次,由实验数据 1、 2、 3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乙同学分析表二中的数据 (1)、 (2)、 (3)得出初步结论
15、:水的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是定值因为有烧杯的质量,所以水的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 点评: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 (4分 )根据活动: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 (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 度的原理是 (2)你选用的器材是:纸锥、 和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准备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设计了如上的表格,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小华这样做能减小实验误差吗?答: 答案: (1) v=s/t (2) 刻度尺 (米尺 ) , 钟 (秒 )表 (3)不能 试题分析:测量纸锥
16、下落的速度的原理是 v=s/t,选用的器材是:纸锥、刻度尺和停表。在此实验中,我们要找到纸锥下落的普遍规律,计算出的速度不能求平均值,否则就没有意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 点评:在实验中注意选用 纸锥下落的高度、纸锥下落的速度的不同数据进行研究,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5分 )小红同学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 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
17、3)实验时,小红应在 (填 “A”或 “B”)侧观察蜡烛 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实验中,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5)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 “较明亮 ”或 “较暗 ”)的环境下进行 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 (3)A (4)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 (5)较暗 试题分析: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
18、小关系实验时应该在 A侧观察蜡烛 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点评: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分 ) (1)如图甲所示,是 “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 ),则可知该物质是 _(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 物质熔化前 (AB段 )升温比熔化后 (CD段 )升温 (选填 “快 ”或“慢 ”)图像中 DE段是 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兴 实验 初级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