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 FeCl2 B NaHCO3 C Al(OH)3 D Fe3O4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A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错误;B碳酸钠和二氧化硫、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错误; C、 Al2O3与水不反应, Al(OH)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正确; D、Fe和氧气燃烧化合反应生成 Fe3O4, 3Fe+2O2 Fe3O4,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错误。 考点:物质
2、的性质及制法。;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向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 C 检验溶液中的 Fe3+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D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向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边滴加边振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钠浮在水面,与水反应放热使其熔化,生成气体使其四处游动,烧杯中装满水时熔化的钠可能飞出烧杯,错误; B、:加氢氧化钠至过量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AlCl3+ 3NaOH = Al(OH)3 + 3 NaC
3、l, Al(OH)3+NaOH = NaAlO2+ 2 H2O,可以得知开始有沉淀,后沉淀溶解,错误; C、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的 Fe3+,正确; D、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搅拌后,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得 不到白色沉淀物质,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等相关知识。 下列反应中, HNO3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的是 A C和 HNO3 B FeO和 HNO3 C Fe2O3和 HNO3 D CuO和 H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硝酸表现出氧化性,所含 N元素在反
4、应中化合价降低,硝酸表现出酸性,则在反应中应生成硝酸盐 A C+4HNO3=CO2+4NO2+2H2O硝酸与 C的反应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错误; B、 FeO与浓 HNO3反应生成 NO2和Fe(NO3)3, HNO3表现出强氧化性,同时又表现出酸性,正确; C反应中化合价没有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只表现酸性,错误; D CuO+2HNO3Cu( NO3) 2+H2O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降低,只表现酸性,错误。 考点:考查硝酸的性质。 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 CO2溶于水形成碳酸, SiO2难溶于水 B 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 C高温下 SiO2与
5、碳酸盐反应生成 CO2 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化物的水 溶性不能决定其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所以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正确; C、特殊条件下, 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 CO2 不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是利用了物质的稳定性,错误; D、在可溶性硅酸盐中加盐酸会析出硅酸沉淀,说明盐酸酸性比硅酸强,但不能证明碳酸酸性比硅酸酸性强,错误。 考点:考查弱酸相对强弱的比较。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
6、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 SO2和 Na2O2反应可能有 Na2SO4生成 B探究 NO和 N2O可能化合生成 NO2 C探究 NO2可能被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 NaNO2、 NaNO3和 H2O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 NaOH溶液中通入 Cl2,酚酞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还是 HClO的漂白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所以可以探究 SO2和 Na2O2反应可能有 Na2SO4生成,错误; B、 NO中氮元素化合价未 +2价和N2O化合价未 +1价,化合生成 NO2时化合价都升高,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
7、,错误; C、 NO2可能被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 NaNO2和 NaNO3,氮元素化合价从 +4价变化为 +5价和 +3价,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特征,有探究的意义,错误; D、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或生成的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有探究意义,错误。 考点: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氯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将 3.20 g Cu跟 30.0 mL 10 mol L 1的 HNO3充分 反应,还原产物有 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 a mol H ,则此时溶液中含 NO3 的物质的量为
8、A (0.1 a)mol B 2a mol C 0.1a mol D 0.5a mol 答案: A 试题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有 amol的氢离子,就有 amol的硝酸, 3.2g铜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反应后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有 0.1mol的硝酸根离子,故硝酸根的总物质的量为( 0.1+a) mol。 考点:考查铜与硝酸的反应和原子守恒的应用。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 “ ”转化关系的一组是 X Y Z A Si SiO2 Na2SiO3 B HNO3 NO NO2 C Al2O3 NaAlO2 Al(OH)3 D Cu CuO CuSO4 答案: A 试题分析:
9、 A硅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生成硅酸钠,但硅酸钠不能一步制得硅单质,正确; B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 NO, NO与氧气反应生成 NO2,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满足上述关系,错误; C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往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满足上述关系,错误; D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溶于硫酸得到硫酸铜,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满足上述关系,错误。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 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
10、含有的阳离子是 A Mg2+、 Al3+、 Fe2+ B H+、 Mg2+、 Al3+ C H+、 Ba2+、 Al3+ D只有 Mg2+、 Al3+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以判断,该溶液为无色,故不可能存在 Fe2+,加入 NaOH溶液,开始没出现沉淀,说明有 H+的存在,继续滴加 NaOH溶液出现沉淀,之后该沉淀能溶解一小部分,说明含有 Al3+和 Mg2+。 考点:考查图像法在离子检验中的应用。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 (如图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从 Z导管出来的气体
11、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D在 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中含有 CO2、 SO2; 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是 NO2,若二者同时通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中, NO2反应产生的 NO和硝酸,硝酸会把 SO2氧化为硫酸, CO2在酸性环境部能溶解而逸出,硫酸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逸出气体中的 NO在导管口遇空气发生反应产生红棕色的 NO2气体。不正确选项是 D。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的关系的知识。 SO2和 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
12、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颜色不褪 D先褪色,后复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而二氧化硫是一种还原剂,将 SO2与 Cl2等物质的量混合时发生的反应为 Cl2 SO2 2H2O=2HCl H2SO4,反应后 Cl2、SO2完全消耗而产物 HCl和 H2SO4均不具有漂白性,故不褪色。 考点:考查 SO2和 Cl2的性质。 已知 Cu 2Fe3 =2Fe2 Cu2 。向 FeCl3、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加入 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 Cu2+ C剩余固体中一定含 Cu D溶液中一定含
13、 Fe2+ 答案: B 试题分析: 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 Fe3+、 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 Fe2+和Cu,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Cl3+Fe=3FeCl2、 CuCl2+Fe=Cu+FeCl2,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 Cu2+,一定含有 Fe2+; 当固体为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 Fe2+和 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可能含有 Cu2+,一定含有 Fe2+; A、溶液中一定不含 Fe3+,所以加入 KSCN溶液不变红色,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可能含有 Cu2+,错误; C、通过以上分析知,剩余固体中
14、一定含 Cu,正确; D、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正确。 考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 (括号中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 (不挥发性 ) B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 (脱水性 ) C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 (氧化性、酸性 ) D浓硫酸在白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 (吸水性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酸性或中性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
15、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则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表现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正确;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 H、 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则浓硫酸在白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错误。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 在 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一个盛有 NO气体,另一个盛有 N2和 O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根据一氧化氮
16、、氮气、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可以判定: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原子数一定相等。 A、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分子数相同;一氧化氮、氮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原子数也相等,正确; B、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 比,一氧化氮与氮气和氧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不相同,二者的密度不同,错误; 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 Vm相同,则两个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两个容器中气体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其质量不一定相同,错误。 D、 N原子质子数为 7, O原子的质子数为 8,另一容器中不能确定 N2和 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故质子数无法确定,两种容器中的质子数不一定
17、相等,错误。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A HF溶液 B KOH溶液 C盐酸 D水玻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要用塑料瓶盛放,错误; B氢氧化钾呈强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钾,硅酸钾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错误; C稀盐酸呈酸性,不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可以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正确; D水玻璃就是硅酸钠溶液,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错误。 考点:无机物的性质及反应、化学试剂的存放。 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 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 18mol L-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黑龙江省 绥化市 三校高一 上学 期期 联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