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西三校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江西三校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江西三校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江西三校高二上学期 1月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 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是 “哲学: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 ”。这一主题意在告诉人们( ) 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源于生活,更要指导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哲学: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 ”告诉了人们哲学是思辨的学说,因此具有反思性,故题肢 正确;哲学是生活之道说明哲学源于生活,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故题肢 正确;题肢 说法错误,应该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
2、造世界,题肢 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哲学的含义、哲学的作用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其对立面转化 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 发生的 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洁、污 ”“明、晦 ”作为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 说法正确;粪虫变为蝉,腐草化为萤,说明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该题答案:
3、选 C。 考点:矛盾的基本属性、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 习总书记颇为钟爱的古训: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 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古训的意思是:天下的祸患,最不好办的,是表面上太平无事,但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坐在那里看着事情在变化,却不想办法去解决,恐怕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太平与隐患 ”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4、看问题, 说法正确;看着事情变化而不去解决,会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说明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该题答案:选 D。 考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下列选项与材料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 ) A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 B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D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说明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着眼于整体; B强调了要重视整体的作
5、用,部分离不开整体,与材料蕴含的哲理一致; A强调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强调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强调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2014年 3月 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 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 “盲
6、人摸象 ”“刻舟求剑 ” 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 “吐故纳新 ”,不要 “厚古薄今 ” 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 “事必躬亲 ”,不要 “纸上谈兵 ” 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 “和而不同 ”,不要 “同而不和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曾经沉睡的狮子已经醒来,并且给世界带来和平,坚持了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符合题意。拿破仑只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对立,忽视了统一,而习近平主席坚持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强调了 “和而不同 ”, 符合题意。 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观点,做事情也没有必要 “事必躬亲 ”, 与材料不符且说法错误
7、。故本题答案:选 B项。 考点: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现代经济学分析表明,政府的作用犹如 “三只手 ”,即无为 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指政府的权力过大并没有受到制约),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着力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以上论述( ) 把握了主要矛盾在决定事物性质中的主导作用 强调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运用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决定事物性质中起主导作用, 表述不严谨,排除。题中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属于认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
8、要着力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适合题意 。三只手都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联系观、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a b) 2 a2 2ab b2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与实践无关,不
9、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观点错误,故排除。( a b) 2 a2 2ab b2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没有涉及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义勇军进行曲是一种意识,使人精神振奋,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 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 “热数据 ”,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 “温数据 ”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 的
10、 “冷数据 ”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题中材料 “用于即时访问的 热数据 ,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 温数据 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 冷数据 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 ”,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以及主次矛盾相互转化方面的问题,故
11、 A、 B、 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本题答案:是 D项。 考点: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包含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方案:一是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学术型人才高考,即现行的高考,两种模式分开进行。这就意味着,在高中阶段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不管选择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这一做法( ) 承认了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坚持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其特殊性 充分尊重了人才的个体差异,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看到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
12、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方案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符合题意;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说法错误;劳动和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宋国有人卖酒,质量很好,量也充足,而且待客殷勤,很会做广告,他将酒旗挂得老高,诚心诚意地希望有人来买酒。但由于有条恶狗在他店门口,致使酒都变酸了也无人光顾。故事表明( ) 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想问题、办事情在抓主要矛盾的同
13、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恶狗就是影响卖酒生 意的关键, 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 是错误的。酒虽然很好,但有条恶狗影响了生意,表明了想问题、办事情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 C。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下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小鸡的 “今日相争 ”,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 “他日相呼 ”,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下列古语与
14、漫画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漫画的寓意是 “今日相争 ”的两只鸡雏明日也许就 “他日相呼 ”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双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符合题意。 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适合题意,故本题选 D项。 考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矛盾即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 我们既不能把书本 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
15、无缺的模式。这一观点符合( )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不把书本当做教条,也不把实践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体现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题中强调要辩证看待任何事物,即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唯书,立足实践,尊重权威,不迷信一切,即使实践得出的结论也要看到客观世界在不断发展,而没有涉及矛盾问题,也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答案:选 B。 考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唯物辩证
16、法的发展观、整体与部分 2014年 2月 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元宵节,美国国务卿 克里当天访问北京并与中国领导人会谈,让人对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多了一分遐想。中美 “交往 ”密切,但在外界看来,双方远没有 “情人 ”那般和谐。 “复杂的中美关系决定了两国既竞争又合作, 吵而不破 将是两国交往的常态。 ”从哲学角度看,中美双方 “吵而不破 ”( ) 坚持了适度原则,重视了量的变化 体现了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正确反映了大国关系,求同存异 佐证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美双方 “吵而不破 ”说明量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没有引起质 变,坚
17、持了适度原则,故题肢 正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吵说明有冲突、利益差别,但是没破,说明有共同利益,这体现了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故题肢 正确; 不是哲学角度,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 ”。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泾溪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史记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引文类试题
18、,要正确理解引文的哲学寓意。 “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 ”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选项 A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不适合题意;选项 B、 C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适合题意; D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与 “物是观念的集合 ” B “气者,理之依也 ”与 “理生万物 ” C “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 ”与 “天不变,道亦不变 ”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与 “秀才不出门,全知
19、天下事 ” 答案: B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与 “物是观念的集合 ”都是唯心主义, A项不选。 “气者,理之依也 ”是唯物主义, “理生万物 ”是唯心主义, B符合题意。 C项是辩证 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项都是实践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 “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但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 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
20、,万古常如夜。 ”下列表述与此段话意思相近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答案: D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能够发挥意识的作用,经过实践把人们头脑中的东西转变为现实的东西,创造出世界上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思维即意识,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强调的是思维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故 D正确; A、 B、 C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把意识当做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意识的能动特点及其作用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江西 三校高二上 学期 联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