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友联中学八年级下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友联中学八年级下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友联中学八年级下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友联中学八年级下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小题 1】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xing xng jin ch。 【小题 2】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 gn h而大面积死亡。 【小题 3】 11月份南飞的鸟群, m kng y qi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小题 4】这个洞 rn lo rn yun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小题 5】 【小题 6】 【小题 7】 【小题 8】 答案: 【小题 1】相形见绌 【小题 2】干涸 【小题 3
2、】目空一切 【小题 4】任劳任怨 试题分析: “绌 ”是易读错写错的字, “涸 ”极易读错, “任、怨 ”易写成同音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选择题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 一项是( )( 3分) A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把 “讨论并听取 ”改为 “听取并讨论 ”)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
3、兴趣更大了。(删除 “使 ”)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把 “改革 ”改为 “提高 ”) D昨天上午,我等了他整整一个小时左右。(把 “整整 ”改为 “足足 ”)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句的错误在于, “整整 ”与 “一个小时左右 ”矛盾,应把 “左右 ”去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 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
4、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现代文阅读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 初春时节 ,昏睡的葡萄藤醒了。 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
5、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 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 “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 ”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
6、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 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 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 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 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
7、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选自 新语文学习,有删改) 【小题 1】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2分) 痛惜不已 【小题 2】第 、第 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答: 【小题 3】从上文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5分)
8、初春时节 ,昏睡的葡萄藤醒了。 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 答: 句 【小题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 不正确的 一项是( )( 3分) A本文以 “我 ”对葡萄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聚。 B本文巧用对比,以 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反衬 “我 ”的喜爱。 C “我 ”从葡萄叶子上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应该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D本文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 答案: 【小题 1】( 2分)十分喜爱 充满敬意 【小题 2】( 4分)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 2分);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 1分,答出反衬即可),突出果
9、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 1分)。(意对即可) 【小题 3】( 5分) 运用拟人手法( 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 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 2分),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分) 运用比喻手法( 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 2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3分 )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读全文,在 “痛惜不已 ”的前面和后面各提取一个四字词语,第一个应在五段之前提取,第二段中有 “从葡萄叶旺盛生长 ”时作者的情感,即 “十分喜爱 ”。第二个应在五段之后提取,
10、第九段有 “痛惜 ”之后的情感,即 “充满敬意 ”。提取出来即可。 【小题 2】两段都写到了相似 的内容,所以结构上互相照应;内容上,一个写葡萄叶旺盛生长,一个写葡萄叶过早凋零,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力地突出了下文 “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 ”这一哲理性思考。回答时,要结合两语段内容及与全文的关系作答。 【小题 3】两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第一个 “昏睡的 ”“醒了 ”两个词语把葡萄藤人格化,表现了对它春天到来时的生机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第二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 “果实 ”比作 “生命的灯芯 ”,结合文章,突出了生命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限敬意。 【小题 4】 “以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
11、”的说法是错误的,原文中的妻子并不讨 厌葡萄叶子,只是为了 “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而且 “反衬 ”的作用分析也不正确,因为妻子的行为是导致后面故事的诱因,为后文做了铺垫。 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通读全文,提取类题目注意确定好范围;欣赏类题目注意找准角度,结合语境加以分析;对于文章的理解一定要注意尊重原文,不可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动物的弄虚作假 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 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
12、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 50只鸭子,竟有 29只在狐爪下逃生。深信装死的狐狸,其本身装死的技艺更高。 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 “舍车保帅 ”,新的 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
13、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 “春装 ”;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有的动物甚至会 “行诈术 ”。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
14、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 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本文选自阅读与欣赏,有删改) 【小题 1】选文中列举了动物 “弄虚作假 ”的形式有:装死、 、 、拟态、 。( 3分) 【小题 2】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采用了总 分 总的说明顺序。 B本文首尾呼应,揭示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本质。 C文章除了采用了说明的方式外,还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D最后一段告诉人们
15、,为 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弄虚作假。 答案: 【小题 1】( 3分)断足截尾(或分身术) 变色 行诈术 【小题 2】( 4分)举例子;( 1分)画线句子列举了狐狸骗猎人而逃生一例,( 1分)更加具体有力地说明狐狸装死的技艺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和趣味性。( 2分) 【小题 3】( 3分)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前向后读文章,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可知,已给出的 “装死、拟态 ”是第二段和第五段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填写的应是三、四段和六段的内容。读相应的语段,提取可得答案:,如断足截尾、变色、行诈术。 【小题 2】画线句中的 “一次 ”表明是在讲一个故事,即举一只狐狸用装死骗过猎
16、人逃生的例子,说明了动物的装死逃生的技艺之高强,也使文章更具趣味性。 【小题 3】 D项对最后一段的意思理解是错误的。它的真实意图是告诉人们要注意动物弄虚作假的本质,并非告诫人们 “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弄虚作假 ”。 考点: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掌握基本的说明文常识,如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结构、说明文语言等。做题时,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做出正确的解答。提取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意,确定好范围,能提取尽量提取,不能提取 则根据语意概括做答。 文言文阅读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
17、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2分) 见人 持 一把未熟稻( ) 执而 鞭 之( ) 【小题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标出来。( 2分) 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 【小题 3】陶侃将那个人 “执而鞭之 ”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答: 【小题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 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2分) (1)拿 (2)用鞭子打 【小题 2】( 2分)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 【小题 3】( 3分)百姓勤于农植,
18、家给人足。 【小题 4】( 3分)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粮食、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试题分析: 【小题 1】 “持 ”为动词,可用意思相近的动词代替。 “鞭 ”是活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用鞭子打 ”。 【小题 2】先整体感知语句,了解语句大意及各句子有关系。理解可知,句中的 “云 ”是说的意思,表明,后面的语句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因此,后面应用冒号、引号。话语里面的 “行道所见 ”“聊取之耳 ”是顺承也暗含因果关系,因此中间应停顿,即加上逗号。句末应是句号、引号。 【小题 3】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的语句,在其附近寻找答案:,此题应在 “是以 ”这个标志词的后面提取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汕头 中学 年级 下期 第二阶段 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