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杭州卷)语文(带解析).doc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杭州卷)语文(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杭州卷)语文(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杭州卷)语文(带解析) 其他 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 “书香校园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人物。( 6分) ( 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 “人均阅读量 ”和 “人均阅读 ”中各得出一条结论。( 2分) 年度 人均阅读量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体术(本) 电子书(本) 纸质阅读(分钟) 手机阅读(分钟) 2012 4.39 2.35 15.38 16.52 2013 4.77 2.28 13.43 21.70 ( 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 “我们该读什么书 ”的专题讨论会
2、,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2分)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 “读书感受 ”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 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2分)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
3、,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答案: ( 1) 2013年较 2012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纸质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 2013年较 2012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 ( 2)示例: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考。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 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 ( 3)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全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亵 渎( xi) 怂 恿( cng) 梦 寐 以求(
4、 mi) B 哂 笑( x) 收 敛 ( lin) 怏 怏 不乐( yng) C 苋 菜( xin) 涟 漪 ( y) 五 行 缺土( hng) D吊 唁 ( yn) 畚 箕 ( j) 颔 首低眉( hn)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3分) A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 沉湎 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终究 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 芸芸众生 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
5、处理问题时常能 进退维谷 ,游刃有余。 答案: B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 有错误 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 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 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
6、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 积累为基础。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 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
7、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 “天涯若比邻 ”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 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 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 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
8、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 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
9、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 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
10、生:预付浅陋的知识分子。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4分) 文中用 “天涯若比邻 ”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小题 2】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 “常见的情形 ”,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小题 4】请你对 “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 ”的现象做简要评述。 答案: 【小题 1】 “天涯若比邻 ”不是用来形容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而是来形容网络能不受空间限制快捷的
11、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不是因 网络的发明而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是因一些人极度依赖网络而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小题 2】说明了网络的应用在现实世界疏忽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缺少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真实。 【小题 3】要充分利用网络带给人们便捷的交往方式,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不要热衷于虚拟空间而脱离现实生活。 【小题 4】示例( 1)肯定,从实用工具的源头上杜绝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的行为,避免发生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象。( 2)否定,这种应用在科技上的倒退现象,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消减了网络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的 功能和作用。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是
12、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这种类型的题目必须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 答案:锁定第二段,第二段开头探讨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拉近人们的距离,整个第二段也在说明这种虚拟世界造成的问题。所以网络和手机的出现是通过虚拟空间拉近人们的距离,而不是把原本的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 答案:锁定第三段,作者首先通过一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肯定网络方便了人们的工 作、学习、生活,然后谈到了我们中那一部分极度依赖网络的人,他们被网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能以偏概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
13、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作用和含义的把握。方法:作用题的话,首先回到原文中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看下 “常见的情形 ”本身在说明什么问题,再看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回到原文中,锁定第二段, “常见的情形 ”后主要谈论的是网络应用造成人们当面冷淡的问题,在虚拟世界中的热 情和现实世界中的冷漠形成对比,作用就是为了突出网络的应用使人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说明网络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是 2
14、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方法:从文章中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持肯定与否定态度的,肯定了网络带给人们的便捷,同时也指出人们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所以答题时就这两点组织语言就可。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对一现象做评述,主要是赞成或反对态度,赞成的原因主要是是这一举动能够减少人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
15、的网络世界里。而反对的原因就是就科技的进步来讲,这一举动会减少网络的便捷与迅速。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 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 夏时山色蓊郁,入秋,
16、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 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
17、没有一丝悲哀,因 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 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 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 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 “去赏你的景吧。 ” 见我仍迟迟不动
18、,父亲说: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 ,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 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 : “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
19、意给你留着呢。 ”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依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 沤( 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 惆怅:伤感,失意。 踅( xu):中途 折回。 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小题 1】本文以 “故乡红叶 ”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 “香山红叶 ”?( 3分) 【小题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 “惆怅 ”的具体原因。( 4分)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
20、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 ,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小题 3】分析 “故乡红叶 ”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分) 【小题 4】请对 “父亲 ”这一人物形象及 “我 ”对 “父亲 ”的思想情感作赏析。( 5 分) 答案: 【小题 1】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 【小题 2】 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 2分) 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 2分) 【小题 3】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浙江杭州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