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T 234-2010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pdf
《GBZ T 234-2010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Z T 234-2010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100 C60 汗毛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34-2010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晌应程序The procedure on site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for nuclear accident 2010- 09 -14发布2011 - 03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目J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可与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CGBZ!T 171)及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CGBZ!T 170
2、)配套使用。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iW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t周剑影、刘玉龙、问清华、姜恩海、张淑兰。I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晌应程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核设施营运单位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秤,序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招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3、本文件。GZ/T 170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1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3 术语和定义GZ!T 171和IGZ/T1(U确立的术语和定义植用卡本文件。4 总则4. 1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编制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用于指导和!规范极事故场内医学应急11向应T作。4. 2 核事故场内医学院急H向历程序是场内应急计划的一部分,应当重点突出、责任明确、任务清楚、可操作性强。4. 3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应包括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矛i场内医学处置的全过程,包括待命、启动、响应行动、响应终止等。4. 4 考虑到核设施的特点不间,核设施营运单位在编制场内医学应急晌所程序时
4、,同对程序的内容和l编写形式作适当的调整。但是,程序要包括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和场内医学处置的全过程。4.5 核事故场内医学院急|响应程序要考虑核设施营运单位的特殊情况及场外医学应急支持能力,通过组织演练,检验程序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行性。4. 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要定期修订(一般3年-5年),并随着国家相关法规军n标准的修订和演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4. 7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是场内医学应急计划的支持性文件,院和l场内医学应急计划同时里报主管部门审查备案。5 基本内在5. 1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待命和启动5. 1. 1 核设施营运单位的医学应急组织应建立值班待命制度,
5、保证在核事故应急情况下能及时响应。5. 1. 2 场内医学应急待命值班人员应具备完成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任务的技术和|能力,人员配制应满足第一时间的医学院急救援响应的需要。5. 1. 3 在待命岗位中设置一名负责人,负责每轮待命值班期间医学应急救援的协调工作及场内、场外响应的接口。5. 1. 4 程序中应明确规定股急待命值班期间各待命岗位人员的职责和|任务。5. 1.5 程序中两明确规定待命岗位人员在不同所急状态下的待命地点、待命方式和l通讯联络方式等。5. 1. 6 程序中应规定场内医学应急的启动条件、启动指令和启动方式。5. 2 核事岐医学应急接口5.2. 1 场内接口明确不同应急情况下核研
6、故场内的接口组织、接口人员和接口方式。5.2.2场外接口5. 2. 2. 1 支持单位的接口5. 2. 2. 1. 1 明确规定技术支持单位的技术支持条件、形式和内容:技术支持单位的接口人员和l接口方式,5. 2.2. 1. 2 技术支持单位人员到场后的协调、指挥、行动在程序中所有相应的规定。5. 2. 2. 2 地方核事故医学历急组织的接口5.2. 2.2. 1 明确规定与地方核事故医学Ji.急组织的接口人员和l接口方式。5.2. 2.2. 2 地方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的接口人员到场后的协调、指挥、行动在程序,中应有相应的规定。5. 2. 3 场内、场外接口组织、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应在附录中写
7、明。5. 3 现场救援5.3. 1 现场搜寻伤员5. 3. 1. 1 接到现场搜寻伤员的指令,救援人员必须棍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穿戴防护用品,佩带报警个人剂量计,做好现场辐射测量的准备,必要时服用预防性药物。5. 3. 1. 2 了解和l观察现场环境,保护自身和所有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2 5.3. 1. 3 持续监测搜寻现场的辐射水平,评估救援人员的受照情况,向现场的搜救人员提出现场可停留时间的具体建议。5. 3. 1. 4 发现伤员,立即撤出事故现场。5.3, 1. 5 如果伤员需要就地抢救,应立即实施现场抢救。5.3,2现场抢救伤员5.3. 2.1 现场抢救伤员时要随时监测现场辐射水平,向现场
8、急救人员提出现场可允许停留时间的具体建议。5. 3. 2. 2 如果现场不能停留,应立即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实施抢救。5. 3. 2. 3 经抢救后可撤离的伤员,应立即撤离。5, 3. 2.4 如果现场安全状况发生了变化,威胁到伤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伤员和|救援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5 , 4 伤员分类5. 4. 1 分类准备分类准备包括以F儿个方面za) 分类标签的准备;b) 分炎登记表的准备;c) 受照剂量评估方法和技术规范的准备;d) 体表、伤口放射性核素污染监测的准备;e) 放射性核素摄入评估方法和技术规范的准备;f) 化学中毒分类评估方法和|技术规范的准备:g) 放射性复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Z 234 2010 事故 场内 医学 应急 响应 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