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31600-2015 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pdf
《GB T 31600-2015 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31600-2015 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噩噩ICS 65.020.01 B 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600-2015 . 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 Guideline for the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ation 2015国06-02实施2015国06-02发布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飞jpv阿卜叫主dwudtukt eLm筑. GB/T 31600-2015 目次前言. . . . .皿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原则-5 工作程序与步骤. . . . . .,. . 2 6 准备阶段.
2、 . . . 2 7 规划阶段. . . . . 4 8 制定标准阶段. 9 实施阶段-10 评价阶段. . . . . . 8 11 总结改进阶段. . . .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农业综合标准化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 . 10 I GB/T 31600-2015 前古同本标准按照GBj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z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E刘文、席兴军、张士胜、杨丽、云振宇、支瑞聪、刘璇、燕艳华。E GB/T 31600-2015 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综合
3、标准化的基本原则、程序、步骤与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以下简称农业)领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综合标准化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366 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GB/T 1236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农业综合栋准化agricultural comprebensive standardization 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标准
4、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农业标准化活动。农业综合标准化相关要素related elements or酬culturalcomprehensive standardization 影响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功能要求或特定目标的因素。农业标准综合体agricultural stand盯d-comprehensive按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功能要求,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所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4 基本原则4. 1 目标导向原则应以目标为导向,针对目标来开展影响农业综合标准化及目标实现的相关要素分析、标准综合体规划、标准综合体建立与实施等一系列
5、综合标准化活动,实现预期目标。4.2 系统优化原则应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和系统分析农业综合标准化各种相关要素,优化调整相关要素和具体指标参数,以系统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寻求解决农业综合标准化问题的最佳方案,4.3 整体协调原则应整体协调对象、要素、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要素的相关内容和指标GB/T 31600-2015 参数,确定最佳方案,保证标准综合体实施的整体效益大于各标准单个实施的累加效益。4.4 因地制宜原则应综合考虑农业的区域性、生物性、季节性等特性,依据农业资源条件、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链长度等因素和条件,合理确定综合标准化的对象、目标和指标参数等
6、。5 工作程序与步骤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工作程序与步骤见表1.表1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程序与步骤阶段程序与步骤方法确定对象6.1 准备阶段可行性分析6.2 建立协调机构6.3 确定目标7.1 规划阶段设计标准综合体7.2 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7.3 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8.1 制定标准阶段建立标准综合体8.2 制定实施计划9.1 实施阶段整体组织实施9.2 评价方式10.1 评价阶段评价内容10.2 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10.3 总结分析11.1 总结改进阶段改进提升11.2 6 准备阶段6.1 确定对象6.1.1 提出问题6.1. 1. 1 应针对市场、竞争、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开展调研和分析。调
7、研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za) 当地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发展状况和基础条件,如人力、物力和财力等zb) 国内外同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情况FO 国内外已有相关标准及其实施效果等标准化现状Fd) 国内外有关科研成果及试点验证情况。6.1. 1.2 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和识别需要且能够通过农业综合标准化方法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GB/T 31600-2015 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za) 具有重大技术、经济意义;b) 涉及多行业、多部门或多学科,需要多方配合、通力协作、广泛协调才能解决zd 在一定工作范围和时间阶段内相关参数指标的悔调与组合能够实现。6. 1.2
8、选择对象6.1.2.1 针对提出的农业综合性问题,以经济性、社会性和生态性为重要准则,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优先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影响大的,具有重大技术意义和显著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农产品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与农业直接相关的服务为综合标准化对象。6.1.2.2 以农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综合标准化,可优先选择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需要的大宗农产品F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大或出口创汇价值高的农产品z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优势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条长、具有多功能性的农产品以及技术含量较高、集约化程度高的农产品。6.1.2.3 以农业经营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标准化,可重
9、点选择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农业企业规范化管理等。6.1.2.4 以农业相关服务为对象的综合标准化,可重点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等。6.2 可行性分新针对提出的综合标准化问题与初步选定的综合标准化对象,开展系统分析和综合论证。可行性分析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za) 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sb) 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客观条件;c)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Fd) 能否获得预期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等情况。6.3 建立梅调机构6.3.1 人员组成与结掏6.3.1.1 根据确定的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的范围和特点,
10、建立由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标准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有权威性的协调机构。6.3.1.2 协调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领导小组和若干工作小组,如标准制定工作组、宣贯工作组等。6.3. 1.3 标准制修订和宣贯人员应有相应的资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人员组成结构合理。6.3.1 .4 协调机构应在农业综合标准化项目立项后正式成立。在选题立项时,可先成立一个筹备协调小组,开展立项的可行性论证等工作。6.3.2 工作职量与分工6.3.2.1 协调机构负责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准备、规划、制定、实施、评价、总结改进等全部活动的协调工作,包括组织协调、计划协调和技术
11、协调。6.3.2.2 组织协调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领导小组和标准制定工作组、宣贯工作组等若干工作小组。6.3.2.3 计划协调应针对农业综合标准化项目制定严格的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按时完成。6.3.2.4 技术协调应主要考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整体最佳效益,进行相关技术协调。3 L GB/T 31600-2015 6.3.2.5 协调机构应具备办公室和技术总责任人,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和严格的工作制度,明确各相关方职责和分工。6.3.2.6 领导小组应负责组织项目的整体运行和监管,包括计划制定、人员安排、工作督导、实施保障提供以及项目实施后效果评价等工作,6.3.2.7 工作小组应负
12、责总体计划的落实工作,包括标准化宣传和培训11、标准制修订、标准整体实施等工作。6.3.2.8 协调机构应根据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和反馈等机制。7 规划阶段7.1 确定目标7.1.1 确定总目标7.1. 1. 1 针对拟解决的农业综合标准化问题,以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农业的区域性、生物性、季节性等特点,选择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的综合标准化对象应达到的总目标。7. 1. 1.2 总目标项的提出可以是单项目标或综合目标,可优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za)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水平Fb)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水平pc) 产品的成本值下降百分率zd) 企
13、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占有率gd 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认证情况FD 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水平Fg)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7.1.2 确定目标水平7.1.2.1 系统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及科研成果,通过调研、分析与对比,准确掌握和全面分析国内外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状况,预测一定时期内农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7.1.2.2 基于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以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最佳为原则,充分考虑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项目实施后的短期与长期效益,确定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应达到的总目标水平。7. 1.2.3 总目标水平应显著高于项目实施前的水平状况,并同时高于全国同类项目目标的平均水
14、平。7. 1.2.4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几个总目标备选方案,经过分析论证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的对象系统总目标。必要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最佳化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各种目标的量化比较研究。7.2 设计标准综合体7.2.1 标准综合体设计思路根据确定的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与总体目标,系统分析相关要素、分解目标、确定标准项目,系统设计农业标准综合体框架,合理构成标准综合体。7.2.2 相关要素分析7.2.2.1 找出相关要素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如协同论、规划论、决策论、优化技术、预测技术、模拟技术、技术经济4 GB/T 31600-2015 分析评价等方法,对已明确的综合标准化对象进行系统分析。
15、根据总目际需求和实际状况,依据农业资源条件、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链长度等因素和条件,找出影响总目标的各种因素,列出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直接相关要素和间接相关要素。7.2.2.2 理清相关要素关系根据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系统内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功能要求,按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过程链,以一定的逻辑主线来分析和梳理相关要素的作用、功能与层次,整体性地考虑和合理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综合范围与综合深度,明确相关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和依存关系。相关要素的选择应把握好对总目标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复性和关键性要素,确保相关要素不发生重大遗漏并保证其数量适中。必要时可对影响要素进行重要程度评价和排序。7.
16、2.2.3 绘制相关要蠢图按各相关要素的性质、类别及其相五关系,确定综合标准化相关要素图的框架结构,绘制范围明确、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层次清晰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相关要素图,并给出文字说明。必要时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对相关要素图进行分析和论证,调整优化和修改完善相关要素图。7.2.3 目标分解7.2.3.1 确定分目棕值应根据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功能要求,考虑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业特性,结合当地技术和资源条件,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相关要素应达到的具体分目标值。分目标值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za) 应考虑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工作流程的继承性特点和要求,保证分目标各指标之间相
17、互协调zb) 一般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描述,应尽量予以量化,保证具体分目标可测量、可检查与可操作;c) 应考虑一定时期内农业科学技术的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保证分目标值具有一定的时效;d)应考虑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允许分目标值有一定幅度的变化范围。7.2.3.2 优化目标分解方案应对各种可能的目标分解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从中选择和确定目标分解的最佳方案。可通过科研项目、试验、技术措施等加以验证,根据验证结果,不断优化目标分解方案。7.2.4 选择整体最佳方囊7.2.4.1 根据综合标准化对象的需要和可行性,基于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选择、目标确定、相关要素分析,综合考虑与合理确
18、定对象一目标要素系统的范围和深度,确定对象目标要素系统的整体方案。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优化目标和要素内容及相关指标,必要时也可调整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以保证整体方案最佳。7.2.4.2 系统综合分析和评价对象目标一要素系统各种可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适用性以及预期综合效益,选择系统的整体最佳方案。7.2.5 确定栋准项目7.2.5.1 遵循目标导向、系统分析、整体协调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所选定的对象一目标一要素系GB/T 31600-2015 统的整体最佳方案,针对相关要素图和确定的要素具体目标,系统成套地列出所需要的全部相关标准。7.2.5.2 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遵循统一、简化、优
19、化、协调原则,协调优化际准指标,提炼整合共性标准,尽量减少标准层次。7.2.5.3 根据每项标准担负的特定功能和作用,合理确定适当的标准数量,保证标准综合体中仅包含必需的标准。7.2.5.4 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业特性,结合当地技术和资源条件,合理设置标准的相关指标,保证每项标准均能得到实施。7.2.5.5 对纳人到标准综合体中的全部标准逐项进行适用性和有效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继续有效、需要修订及需要新制定的标准项目清单。凡有现行标准且能满足总体要求的,应直接采用现行标准;现行标准不能满足要求时,应修订现行标准z没有相应现行标准时,应制定相应的标准。7.2.6 构成标准综合体7
20、.2.6.1 依据选定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相关要素图和对象目标一要素系统整体最佳方案,系统设计农业标准综合体结构框架。7.2.6.2 依据所确定的标准项目清单,按各项标准的性质、范围、内在联系及功能要求进行适当分类F对照农业标准综合体结构框架,成套配置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农业产业链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全部现行标准和拟制修订标准,最终构成一个标准之间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农业标准综合体。7.2.6.3 以农产品生产为对象的农业标准综合体,可包括产地环境标准z农业技人品标准,如农药、兽药、化肥等使用要求z种子标准,如品种要求、繁育规程等F田间管理标准,如播种、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收获要求
21、等s农产品加工、贮藏及运输要求与控制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等。7.2.6.4 以农业经营活动为对象的标准综合体,可包括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标准,如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控制标准等;营销管理标准,如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标准等z农业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如设施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员管理标准等。7.2.6.5 以农业相关服务为对象的标准综合体,可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或农村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等活动中的服务基础标准、服务资质标准、服务设施与环境标准、服务提供与管理标准、服务质量与评价栋准等。7.3 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7.
22、3.1 编制规划草案7.3. 1. 1 应由协调机构组织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作为协调解决跨部门综合标准化工作的依据,为编制标准制修订计划、建立标准综合体和确定相关科研项目等活动提供指南。7.3. 1.2 标准综合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最终目标值和相关要素的技术要求、需要制修订的全部相关标准、科研项目、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完成期限、预算计划及物资经费等保证措施。7.3.1.3 编制规划草案时应按性质和级别对标准综合体、相关的科研项目、各项工作项目进行汇总分类,理顺其关系,从而形成规划草案。7.3.1 .4 标准综合体规划应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编制,编制分工应与各部门的具体
23、工作和计划任务相结合,并考虑编制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经费条件。7.3.2 审定标准综合体规划协调机构应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综合体规划草案进行审议、认定,形成正式的标准综合体规划。评审内容应包括目标能否保证、构成是否合理、标准是否配套、总体是否协调等。 GB/T 31600-2015 8 制定标准阶段8.1 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应由协调机构根据标准综合体中各项标准的相互关系和轻重缓急,制定统一的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确定标准制定、修订时间的最佳顺序和工作进度。标准制修订计划应包括标准名称、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及要求、与其他标准的关系、项目承担单位与负责人、参加单位与参加人员、起止时间等内容,并确定标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31600 2015 农业 综合 标准化 工作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