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pdf
《GB 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010 F 01 道昌和国国家标准11: ./、中华人民GB/T 23331-2012/ISO 50001 : 20 11 代替GB/T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CISO 50001: 201 1, IDT) 2012-12-31发布2013-10帽01实施战吁:2;啡、建tdf?导罚仨忌、马命、51, r宿 T唱主J川丁草草吨于j 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T 23331-20 12/ISO 50001 : 20 11 目。吕本标准等同
2、采用国际标准ISO50001: 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23331一2009,与GB/T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气见3.7)、能源管理团队(见3.10)、能源绩效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气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
3、、范围气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的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气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的、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50001协调一致。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一一删除了
4、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一一一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廉、李爱仙、李铁男、王世岩、朱春雁、李燕1)、黄进、梁秀英、任香贵、挂其林、杨德生、李燕2)、刘立波、周璐、周湘梅、张娟、石新勇。本标准于2009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
5、修订。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2)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I G/T 23331-20 12/ISO 50001 : 20门引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引导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理过程,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标准的实施旨在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相关环境影响。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不受其地理位置、文化及社会条件等的影响。本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
6、实施方案。能源管理体系可使组织实现其承诺的能源方针,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能源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各项活动,并可根据体系的复杂程度、文件化程度及资源等特殊要求灵活运用。本标准基于策划二实施-检查一改进的CPDCA)持续改进模式(如图l所示),使能源管理融人组织的日常活动中。能源管理过程中PDCA方法总结如下:一一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一一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一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
7、报告结果;一一改进z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图1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本标准的广泛使用将有利于有限能源资源的有效使用,提升组织竞争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环境影响。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能源。E GB/T 23331-2012/ISO 50001 : 20 11 本标准可用于对组织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评价和组织的自我声明。本标准除要求在能源方针中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外,并未对能源绩效水平提出绝对要求,所以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能源绩效水平的组织,可能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制定基于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要素,确保与GB/T19001和GB/T2400
8、1保持相同的水准。组织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如质量、环境或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要求。皿GB/T 23331-2012月SO5000 1 : 20 1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组织能够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使用和消耗状况的持续改进。本标准规定了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相关要求,包括测量,文件化和报告,设备、系统、过程的设计和采购,以及对能源绩效有影响的人员。本标准考虑对能源绩效有影响、并且能够被组织监视和施加影响的所有变量。但本标准未规定具体的能源绩效水平要求。本标准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
9、管理体系整合使用。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自我声明能源方针并希望保证实现和展示其符合程度的组织,其符合性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声明或外部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来确认。2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本条款是为了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条款序列保持一致。3 术语与定义3. 1 3.2 3.3 3.4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边界boundaries 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注z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提升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循环过程。注,:建立目标并发现改进机会的过程是
10、一个持续的过程。注2:持续改进能实现整体能源绩效的不断改进,并与组织的能源方针相一致。纠正corre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21)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21)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可能存在导致不符合行为的多个原因。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1 GB/T 23331-20 12/ISO 50001 : 20门3.5 3.6 3. 11 3. 12 3. 13 3. 14 2 能源energy 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注1:在本标准中,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
11、内的各种形式,可被购买、贮存、处置、在设备或过程中使用以及被回收利用。注2:能源可被定义为一个系统产生外部活动或开展工作的动力。能源基准energy baseline 用作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能源绩效energy perfornnance 与能源效率(3.8)、能源使用(3.18)和能源消耗(3.7)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注1: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可根据组织的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以及其他能源绩效要求取得可测量的结果。注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一部分。能源绩效参数ene唔yperfornnance indicator(EnPI) 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注z
12、能源绩效参数可由简单的量值、比率或更为复杂的模型表示。能源方针energy policy 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注: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及采取的措施提供框架。GB/T 23331-2012月SO50001 :2011 3. 15 能源评审energyreview 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注:在一些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如对能源因素或能源概况的识别和评审的表述都属于能源评审的内容。3. 16 能源服务energy services 与能源供应、能源利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3. 17 能源指标energy target 由能源目标产生
13、,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可量化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3. 18 3. 19 3.20 3.21 3.22 能源使用energy use 使用能源的方式和种类。如通风、照明、加热、制冷、运输、加工、生产线等。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与组织能源绩效有关的或可受到组织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 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考核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执行程度的系统、独立、文件化的过程。不符合nonconformity 不满足要求。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
14、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3.23 3.24 3.25 注:组织可以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组成。预防措施prevention action 为消除潜在的不符合(3.21)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可能存在多个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注2: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不符合行为,而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其重复发生。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程序一旦形成文件,形成文件的程序将被频繁使用。记录r配ord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证据的文件。注:记录可用作可追溯性文件,并提供验证、
15、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3 GB/T 23331-2012月SO50001 :2011 3.26 3.27 3.28 范围scope 组织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来管理的活动、设施及决策的范畴,可包括多个边界。注:范围可包含与运输活动相关的能源。主要能源使用significant energy use 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注:重要程度由组织决定。最高管理者top management 在最高管理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人员。注:最高管理者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控制组织。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 1 总要求组织应:a) 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
16、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文件;b) 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zc) 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4.2 管理职责4.2.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za) 确立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b) 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c)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
17、、技术和财务资源等。d)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e)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f) 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g)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ph) 在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i) 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Fj) 实施管理评审。4.2.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元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4 GB/T 23331-2012月SO50001 :20门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b) 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
18、源管理活动;c)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d)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e) 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Fg) 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h) 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4.3 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确保其满足=a) 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zb) 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c) 包括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d) 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
19、他要求的承诺:e) 为制定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f) 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g) 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h) 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4.4 策划4.4. 1 总则组织应进行能源管理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策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注2关于能源策划的概念图如图A.2所示。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间
20、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4.3 能源评审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a) 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一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一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b) 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一一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及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5 GB/T 23331-2012月SO50001 :2011 一-一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一二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
21、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二一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c) 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注:机会可能与潜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如余能)的使用有关。组织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4.4.4 能源基准组织应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特点相适应的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组织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a) 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够反映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时;b) 用能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
22、大变化时;c) 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4.4.5 能源绩效参数组织应识别适用于对能源绩效进行监视测量的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目标保持一致。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能源使用
23、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a) 职责的明确;b) 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c) 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d) 验证结果的方法。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4.5 实施与运行4.5. 1 总则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4.5.2 能力、培训与意识组织应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11、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
24、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G/T 23331-2012/ISO 50001 :2011 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a)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 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c) 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d) 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4.5.3 信息交流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3331 2012 能源 管理体系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