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 T 10.15-2006 烟草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电气控制系统装配.pdf
《YC T 10.15-2006 烟草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电气控制系统装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C T 10.15-2006 烟草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电气控制系统装配.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 160 X 94 备禀号:17313-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YC/T 10.15一2006代替YC/T10.16-1996 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5部分:电气控制系统装配Tobacco machinery-General requirements一Part 15: Assembling for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2006-02-23发布2006-03-01实施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060831000112 YC/T 10.15-2006 目次前言.111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一般要求5 详细要求.2 5
2、. 1 电子元器件引线、导线成形.25.2 导线、电缆加工和线束制作.5.3 连接.45.4 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的装配.8 5.5 标记. 10 5.6 整机装配.10 5.7 电子组(部)件的装配与安装.5.8 配线.5.9 屏蔽导线的处理5.10 电磁兼容及隔热处理.12 5.11 电子组件的导线柬安装.I YC/T 10.15-2006 前言YC/T 10(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分为如下几部分z一一第1部分:切削加工件;一一一第2部分z冷作件;一一第3部分z焊接件;一一第4部分z灰铸铁件;一一第5部分z球墨铸铁件;一一第6部分z铸造碳钢件;一一第7部分z铜合金铸件;一一第8部分z铝合金铸件
3、;一一第9部分z锻件;一一第10部分z金属镀覆与化学处理;一一第11部分z涂配一一第12部分z装配;一一第13部分z包装p一一第14部分z电气控制系统;一一第15部分z电气控制系统装配。本部分为YC/T10的第15部分。本部分代替YC/T10.16-1996(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电气装配。自本部分发布之日起,原YC/T10. 15一1993(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电子皮带秤、YCjT10. 16-1996(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电气装配废止。本部分与YCjT10.16-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一本版增加5.7电子组(部)件的装配与安装飞5.8配线、5.9屏蔽导线的处理、5.10电磁兼容及隔热
4、处理和5.11电子组件的导线柬安装。本部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44)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伟志、龚美华、朱成生、熊琪明。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一YCjT10. 16-1996。mm 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5部分:电气控制系统装配YC/T 10.15-2006 1 范围YC/T 10的本部分规定了烟草机械产品电气控制系统装配通用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烟草机械产品的电子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装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YC
5、/T1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423. 32-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润湿称量法可焊性试验方法GB/T 2424.21一198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润湿称量法可焊性试验导则GB/T 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T 4728(所有部分)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T 5094. 1一2002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
6、代号第1部分z基本规则GB 5226. 1-2002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E通用技术条件YC/T 10.12-2006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装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YC/T10的本部分。3. 1 绕接wrapping connection 用专用工具按规定圈数,将金属导线紧密绕在带有两个以上棱角的接线柱上,在一定拉力作用下,使导线与接线柱产生塑性变形和表面原子层的强力结合,形成气密区,构成可靠的电气连接。3.2 压接crimping 借助控制压力,使压接端子与导线接触面产生塑性变形和金属位移,构成可靠的电气连接。3.3 润湿wetting 熔化的焊料在金属表面自由
7、流动并向外展,形成同金属结合的附着层。3.4 润湿角wetting angle 指金属表面和熔融焊料交界面与熔融焊料表面在其交点处切线和金属表面间的夹角。4 一般要求4. 1 电气装配环境应整洁;温度、湿度、洁净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 温度:150C -250C ; YC/T 10.15一2006b) 相对湿度:40%-80%; c) 光照度:二三1000 lx; d) 洁净度z空气应清洁无尘,且无酸碱等腐蚀性气体;精密电气装配应设专用洁净室。4.2 电气装配中的机械装配按yc/r10. 12-2006的规定。4.3 提供装配的元器件、导线、电缆及材料的型号、品种、规格、技术条件等均应符合设计
8、文件的规定,并有合格证。超期使用或代用的元器件、导线、电缆及材料等,应经质量检验合格和批准。4.4 要求进行筛选的电子元器件,均应按有关标准进行筛选,合格后才能装配。4.5 锡焊连接的电子元器件的引线、导线、各类接点、印制电路板焊盘的可焊性应合GBjT2423. 32-1985及GBjT2424.21-1985要求。少量可焊性达不到要求的元器件的引线、导线、各类接点,允许进行搪锡处理。搪锡后外观应无损伤,标志应清晰完整,不得降低元器件电性能,搪锡层应洁净二均匀、光滑、牢固,无锡瘤、拉尖及毛刺等。4.6 在安装过程中,一般不再进行机械加工(如钻孔、攻丝、修铿等)。特殊情况下,需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
9、进行机械加工,并应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元器件及零部件,防止金属屑及杂物存入产品内。4. 7 电气装配用工具和工艺装备应性能良好、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和维护,优先采用标准工具和装备。测量仪表、计量器具应有合格证,并定期检定。4.8 装配过程中凡可能引起短路的部位,应加套绝缘套管。4.9 电气装配应满足设计、工艺要求,所有连接点应保证电气接触可靠,同一型号产品的走线、线束敷设、元器件的安装排列等应一致。4. 10 装配完成后,设备内应进行清理,不允许有焊料、焊剂残渣、线头等多余物。4. 11 装调合格的产品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防潮、防霉处理,处理后不应降低产品性能。4. 12 整机的布局、电
10、器及电子组(部)件的安装排列、电子元器件在印制极上的布置、布线和电气连接要力求工艺合理,以便于装配、调整、检查、操作或维修。4. 13 整机中的电子组(部)件、电器及连接电缆应有正确、完整、清晰、美观的永久性标志,并符合有关设计文件或工艺文件的规定。4. 14 电器、电子组(部)件安装及电气连接均要求安装稳固、正确可靠、布线整齐美观。5 详细要求5. 1 电子元器件引线、导线成形5. 1. 1 电子元器件引线与导线成形应按设计或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成形后应与印制电路板安装孔相一致。5.1.2 电子元器件引线成形由专用工具保证。在批量电子元器件引线成形时,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成形过程中引线根部与元
11、器件本体封装处的应力应予以消除,元器件本体及引线不应出现刻痕或损伤。5. 1. 3 元器件引线成形后,引线剪切端面的毛刺不得大于引线直径的五分之一,元器件上宇符端正外露,符合图1要求。5. 1. 4 成形后元器件的电性能、可焊性和机械强度等仍应符合原技术要求。5. 1. 5 电子元器件引线成形时,引线折弯处与元器件壳体或钮电容器熔接点的距离一般不小于引线直径的2倍,对半导体三极管和圆壳封装的集成电路应大于引线直径的5倍,变曲半径应大于引线直径的1.5倍。2 YC/T 10.15-2006 450 圄15.2 导线、电缆加工和结束制作5.2. 1 导线、电缆的各种参数,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条件;外绝
12、缘层应清洁,无气泡、裂痕、凸痕、芯线不应锈蚀,不应有中间断线和接头存在。5.2.2 屏蔽导线的屏蔽编织层与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应经检查,不允许有短路。5.2.3 电气连用的绝缘导线颜色按GB/T2681一1981的规定。5.2.4 导线、电缆下料长度偏差应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要求,无要求时按表1规定。50 十5表1导线、电缆下料长度偏差50-100 100-200 I 200-500 I 500-1000 +7 +10 I十12I十155.2.5 锡焊用导线、电缆在剥去端头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和绝缘层。单位为毫米1000 +200 5.2.6 多股导线端头绝缘层剥去后,芯线应及时绞合搪锡,锡层应与
13、绝缘端保持1mm-2 mm距离,绝缘层不允许烫伤、开裂。5.2.7 纤维聚氯乙烯绝缘安装线经过端头处理后,其纤维包绕层应缩进聚乙烯层约2mm。5.2.8 剥去绝缘层的多股绞合芯线,应按原绞合方向绞合。绞合应松紧适宜、均匀顺直,绞合后损伤和切断芯线股数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表2多芯绞合线的股数多芯绞合线的股数最大允许损伤和切断多芯绞合线的股数40 6 5.2.9 屏蔽导线接地端加工应符合设计或工艺要求。不加工接地端的屏蔽层端头修齐平后,选用相适应的热缩套管保护紧固。5.2. 10 凡易引起电路短路的屏蔽线应加绝缘套管,或使用带绝缘层的屏蔽导线。5.2. 11 需要拆卸的连接导线,其端头应采用端套焊
14、片。5.2. 12 两根以上的导线平行,长度大于150mm时,在不产生相互干扰和电路间相互藕合的情况下,YC/T 10.15-2006 应捆扎成线束。5.2. 13 线束的导线应选择和产品电气要求相适应的最短路径敷设,一般先布屏蔽线,再布绞合线、短线,最后布长线。电线敷设应清洁、平直、无交叉,线柬分支应从侧方抽出,经常活动的导线敷设长度,应满足操作时运动的需要。5.2.14 线柬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线柬直径的5倍。5.2.15 线柬可采用锦纶线、尼龙线或尼龙搭扣进行捆扎,也可采用尼龙卷槽和胶合等方法。用锦纶线等捆扎线束时,两结扣间的距离应视线束直径大小而异,一般按表3选择。表3结束直径与捆扎钱扣
15、间距离单位为毫米线柬直径捆扎线扣间距离2040 30 4060 5.2.16 线束应捆紧,扎结应整齐、均匀、牢靠,线柬首尾和分支前后应打加强自锁扎结。当线束直径大于15mm时,一般应采用双线捆扎,捆扎线束不能损伤导线绝缘层。5.2. 17 线柬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如结构的棱角、锐边和经常活动的部位等)应加装防护尼龙套或缠绕聚氯乙烯带。采用防护尼龙套时,其两端与线柬本体应选用相适应的热缩套管紧固。5.2.18 导线、线束、电缆安装不应靠近发热元件,无法避免高温热摞时,应采用耐高温导线、电缆,必要时还应采取隔热措施(如包缠隔热材料等)。在高温下工作的裸电线,应采用瓷珠、瓷管等耐热材料作套管。5.3
16、 连接5.3. 1 接点连接5.3. 1. 1 导线、元器件引线在接点上的连接,可根据接点的形式采取缠绕、钩接与插接。5.3.1.2 多股导线缠绕时应平直,导线芯线的收头应向内收紧,不允许有散股。5.3.1.3 插头、插座的接点连接采用插接时,若同时插入两根导线于同一接点,且线径大于孔径时,允许将导线加工成斜尖形后插入孔中。5.3.1.4 所有固定到接线柱上的元器件引线和导线、电缆,应顺同一方向缠绕,缠绕后多余部分要剪掉。5.3. 1. 5 对于不便缠绕而又要求一定机械强度和便于拆焊的接点(如小型继电器的接点、焊片等)允许采用钩接。5.3. 1.6 对质量大、引线细的元器件连接,引线要有应力释
17、放措施。5.3.1.7 跨接裸导线与其他带电部位间的距离应大于2mm,如达不到要求或裸导线长度大于15mm 时,应套绝缘套管,套管轴向活动余量为1mm2 mm。5.3.1.8 接点间的连接导线不允许拉紧,活动接点之间不能使用硬导线跨接,连接到活动部件或可拆卸元件的导线、线束应留有足够的长度。5.3. 1. 9 任何接线端子一般不应有三根以上的导线连接。小型、超小型继电器或电连接器等接点上,最多焊接两根导线,印制电路板上每个焊盘孔只允许接一根导线。5.3.2 焊接5.3.2.1 锡焊一般采用锡铅焊料HISnPb58-2、HISnPb39或HISnPb63等,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或工艺文件规定。焊剂
18、采用中性焊剂。5.3.2.2 焊接润湿角按表4规定。4 YC/T 10.15一2006裴4焊接润湿角润湿角润湿效果0070。差5.3.2.3 所有焊接点应润湿良好,焊锡要适量,焊点应略显露引线轮廓。焊点外观应整洁、平滑、均匀,无气泡、裂纹、针孔、挂锡、拉尖等缺陷,不应有虑焊、漏焊。5.3.2.4 绝缘导线芯线焊接后,其绝缘末端与焊点之间应留有O.5mm 1. 5mm的间隙,不应有绝缘层嵌入焊点。5.3.2.5 印制电路板的焊点质量判别见图2。印制电路板焊接后不允许有铜宿翘起、剥落、桥接、溅锡及基板烧伤。焊料润湿性差带有电子元件的单面印制电路板带有金属化孔和电子元件的双fi印制电路板a)合格焊点
19、金属化孔未被焊料填满b)不合格焊点固2带有金属化孔和电子l元件的多层印制电路板金属化孔内有空洞元件不允许装在印制板导线面5.3.2.6 应有效控制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和助焊剂比重,不应出现被焊件表面损伤、内部引线与引线端子脱离、绝缘体开裂起泡、支架变形等现象。焊接后不应降低焊接件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5.3.2.7 焊点应清洗干净,焊剂、氧化物等污物不得流进元器件内部。5.3.3 绕接5.3.3.1 绕接导线应为专用单股实芯软圆铜线,芯线应平直,表面无氧化,其直径一般为O.25 mm 1. 00 mm。5.3.3.2 接线柱的形状应是菱形或方形,且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棱角,其表面硬度般为HRC20H
20、RC22 ,镀层无氧化。5.3.3.3 对绕接在接线柱上的导线,应呈紧密的螺旋式排列,不允许有线圈重叠、稀疏、末端翘起、线圈及包皮末端偏移、芯线镀层损伤、卷绕位置不良等现象。5.3.3.4 对抗震设备的绕接,除卷绕剥除绝缘层部分的芯线外,应再加绕一圈左右带绝缘层的导线,使导线绝缘层箍紧在接线柱的棱角上。5 YC/T 10.15一20065.3.3.5 对不合格的绕接点,应用退绕器拆除,不允许采用拉掉的拆除方法。退绕后的导线不应断裂,端子不得损伤,其导线不允许再次绕接。5.3.3.6 绕接在接线柱上的导线最少圈数和绕接点的最小拉脱力值,应符合表5规定。绕接点的接触电阻一般应小于1mO。表5接线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C 10.15 2006 烟草 机械 通用 技术 条件 15 部分 电气 控制系统 装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