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100-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GB T 28100-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8100-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6 道B和国国家标准11: ./、中华人民GB/T 28100-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urkholderia caryophylli CBurkholder) Yabuuchi et al. 2011-12-30发布2012-06-01实施的轨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8100-2011 目lJ1=1 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2、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秀玲、王有福、赵文军、甘琴华、厉艳、王英超、尼秀媚、粟智平、吴兴海、张治宇、余冬冬。I GB/T 28100-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香石竹细菌性萎焉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石竹属、满天星等植物种苗及产品中香石竹细菌性萎焉病菌的检疫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4789. 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SN/T 1157 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3 香石竹细菌性萎蔷病菌基本信息中文名:香石竹细菌性萎焉病菌。学名:Burkholderia caryohylli (Burkholder 1942) Yabuuchi et al. 1993 Pseudomonas caryo户hylli(Burkholder 1942)Starr &. Burkholder 1942 中文俗名:靡香石竹伯克霍尔德氏菌、石竹伯克霍尔德氏菌、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害英文名:bacterial wilt of carnation. 属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4、)薄璧细菌门(Gracilicutes)暗细菌纲(Scotophobia)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通过感染病菌的切割部分进行短距离传播。香石竹细菌性萎焉病菌基他信息参见附录Ao4 方法原理经现场查验,实验室用显微镜、定量PCR仪等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根据病原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判定。5 仪器设备和用具5. 1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感量0.0001 g)、植物生长培养箱、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高压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生物显微镜
5、(具照相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12000 r/min)、小型离心机、纯水仪、恒温水浴锅、低温冰箱、PCR仪、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分析仪、电动搅拌器、真空冷冻干燥机等。5.2 用具培养皿、试管、可调式微量进样器(2L、10L、20L、100L、200L、1000L)及其枪头、研钵、G/T 28100-2011 离心管(1.5 mL、1.0 mL)、PCR管(0.2L)、量筒、烧杯等。6 试剂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培养、鉴定香石竹细菌性萎焉病菌所用培养基参见附录Bo7 检测鉴定7. 1 现场检瘟7. 1. 1 样晶数量按SN/T1157的规定执行。7. 1. 2 症状观
6、察该菌侵染植株后,可在导管周围产生大量堵塞导管的赘生物,随之导致维管束变色,茎基部节间开裂溃癌,切开病茎可见有棕黄色软泥状菌液溢出;感染病菌的植物叶片和茎呈灰绿色,叶片逐渐变黄枯萎;严重者根茎部腐烂,直至植株枯萎死亡。症状显示后,植株4般会在1个2个月内死亡,通过检查成熟植株地上部分呈现出灰绿色症状很容易进行判断。7.2 实验室检测鉴定注2实验室检测鉴定流程图参见附录C,7.2.1 样品初筛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对危害症状不明显的潜在感染可直接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进行样品初筛,初筛阳性的样品需完成7.2. 27. 2. 6的检测。危害症状明显的样品需进行7.2. 27. 2. 7的检测,30oC
7、以上的培养条件可提高症状出现的速度。7.2.2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取可疑植物组织,75%酒精消毒,元菌水洗3次后,放在无菌的载玻片上用元菌的玻璃棒研碎,滴一滴元菌水于研碎的病组织上。静置2min5 min后,用稀释法或无菌的移植环蘸取以上组织液在培养基平板上划线,28.C培养24h48 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7.2.3 菌落特征病原菌在523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边缘整齐,透明,表面发亮,生长快,培养48h菌落直径2mm 左右(参见附录D);在N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Kings B培养基上,菌落黄色不透明,不产生荧光色素。如果发现可疑菌落,需进行2次3次菌种纯化。7.2.4 形态特征按GB/T
8、4789.2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革兰氏与鞭毛染色,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菌体杆状,少数呈丝状体,或稍弯曲的杆状,(0.35mO.95m)X(1.05m3.18m),菌体排列方式多样,有链状条纹、并列排列或成堆状排列等多种排列方式,其有1至数根极生鞭毛,活动性好。GB/T 28100-2011 7.2.5 生理生化该菌好氧,元芽抱,可氧化分解单糖、双糖、多糖,并可利用唯一的碳源和氮源,为致病菌。按GB/T 4789.28规定的常规方法、生化管或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等辅助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见表1)。表1B. caryophylli鉴定常用的生理生化特征表生理生化特征香石竹细菌性萎斋病菌(B.
9、caryohylli) 革兰氏染色接触酶十氧化酶反硝化十硝酸盐还原十精氨酸双水解酶+ 葡萄糖氧化发酵+ 明胶水解淀粉水解甲基红试验v-p试验最适生长温度CC)28 注:十:90%以上菌株为阳性;一:90%以上菌株为阴性。7.2.6 致病性测定将纯化培养48h的菌株用元菌水配成106CFU/mL10日CFU/mL的菌悬液,用注射法接种于5叶龄6叶龄幼嫩的香石竹根茎部,元菌水作阴性对照,标准菌株作阳性对照,30.C 33 .C保湿培养48 h, 10 d14 d左右观察病菌侵染症状。如果产生典型的症状,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具有致病性,需要从接种植株上再次分离病菌,再分离的纯菌株应具有与原菌株一致的病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8100 2011 石竹 细菌性 萎蔫 病菌 检疫 鉴定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