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054-2011 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pdf
《GB T 28054-2011 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8054-2011 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3.020.30 J 74 GB 中华人民主t./、不日国国家标准GB/T 28054-2011 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The bundles of seamless steel gas cylinders (ISO 10961: 2010 , Gas cylinders-Cylinder bundles-Design, manufacture, testing and inspection, NEQ) 2011-12-30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亵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07-01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铜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GB/T 28054
2、-201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晤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字数24千字2012年5月第一版2012年5月第一次印刷* 1号:155066. 1-14718定价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GB/T 28054-20门目。昌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标准化工作导
3、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1SO10961: 2010(气瓶瓶组设计、制造、试验及检验编制,与1SO 10961 :2010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由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3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越美、胡生才、石凤文。I GB/T 28054一2011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质元缝气瓶集柬装置(以下简称集束装置)的型式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要求、涂敷要求、储运和安全使用规定等。本标准适用于充装压缩气体和高压液化气体的集束装置。集束装置内的
4、气瓶应符合GB5099的规定,且具有相同的公称工作压力、直径和容积,公称工作压力范围为8MPa30 MPa,单只气瓶的公称水容积应不大于150L,集束装置气瓶的总水容积小于或等于3000L。集束装置的使用环境温度为-40 .C 60 .C。用于充装氧气的集束装置,其公称工作压力应不大于20MPa. 本标准不适用于充装毒性程度为有毒或剧毒气体的集束装置,也不适用于充装消防用气体以及固定在车上使用的集束装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0. 1
5、-201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527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GB 5099 钢质元缝气瓶GB/T 5130 高压锅炉用元缝铜管GB 6479 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 13004 钢质元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T 13005 气瓶术语GB/T 1497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 15383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GB/T 19866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ISO15607: 2003 , IDT) GB 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T 3832 铜管轩焊技术要求JB/T 4730.5 承压设备元损
6、检测第5部分:渗透探伤3 术语和定义、符号3.1 术语和定义GB/T 1300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1 集束装置cylinder bundle 由金属结构框架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瓶,通过汇流排连接气瓶构成的集中供气装置。GB/T 28054-2011 3. 1. 2 气瓶连接件cylinder fitting 当气瓶不适用瓶间连接时,用没有关闭气体功能的部件作为连接气瓶与汇流排的连接件。3. 1.3 汇流排manifold 由主管道、支管、阀门与管件相连,但不包括气瓶上的阅门或气瓶连接件而组成的管路系统。3.1.4 管件pipe fitting 用于管路连接的弯
7、通、三通、四通和异径管件变径接头)等,根据联接方法可分为承插式管件、螺纹管件、法兰管件和焊接管件四类。3. 1.5 公称工作压力nominal working pressure 对于盛装压缩气体的集束装置,在基准温度时(一般为20.C)所盛装气体的限定充装压力;对于盛装高压液化气体的集束装置,温度为60.C时气体压力的上限值。3. 1. 6 集束装置总质量gross weight 集束装置净重与介质的最大允许充装质量之和。3.2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C 金属管的厚度附加量,mm;C1 管材的负偏差,mm;C2 腐蚀裕量,mm;C3 金属管螺纹或槽的深度,mm;D; 金属管的内径,mm;D
8、。金属管的外径,rnm;d。气瓶瓶阀的通径,rnm;n 气瓶数量;Ph 汇流排管道水压试验压力,MPa;S 金属管的设计壁厚,mm;Sn 金属管的名义壁厚,mm;s。金属管的计算壁厚,mm;T 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的净重(不包括气体的充装重量), kg; Y 温度影响系数; 焊接接头系数;Jt 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4 型式和型号4. 1 集束装置的结构型式a) 卧式集束装置(一般符合图1所示的型式); b) 立式集束装置(一般符合图2所示的型式)。2 -=孟一-= -= L L =口a) b) GB/T 28054一2011W 固1卧式集束装置. a) 图2立式集束装置3 G/T
9、 28054-20门b) 图2(续)4.2 集束装置型号的表示方法如下:口-/ 川| 单只气瓶公称水容积(L)1 I 公称工作压力(MPa)气瓶数量(只)气瓶型式(A、T或S)气瓶外径(mm)集束装置代号4.2.1 集束装置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JW表示卧式集束装置,用字母JL表示立式集束装置。字母A、T和S分别表示凹底、凸底和两端收口型气瓶。4.2.2 集束装置型号应用举例如下:4 JW 279 S-18-20/80 L 气瓶叫积(80L) 公称工作压力(20MPa) 气瓶数量(18只)JL 267 A-12-15/58 两端收口气瓶气瓶外径(279mm) 卧式集束装置L 气问棚(80L) 公称
10、工作压力(15MPa) 气瓶数量(12只)凹底气瓶气瓶外径(267mm) 立式集束装置. GB/T 28054-2011 5 技术要求5. 1 材料气瓶、阅门以及所有与气体介质接触的零部件的材料应与充装的气体介质相容。5. 1. 1 汇流排5. 1. 1. 1 汇流排的主管与支管应采用无缝钢管或铜管制成。所用无缝钢管及铜管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推荐使用的汇流排的管路材料牌号及其标准见表1。表1铜管及铜管的材料推荐使用的牌号金属管名称钢铜)管标准推荐使用的牌号不锈钢元缝钢管aGB/T 14976 。Cr18Ni9、OCr23Ni13、OCr18NillNb、OCrlSNi10Ti
11、,lCr18Ni9Ti铜管bGB/T 1527 TP1 , TP2 , H62、H68高压无缝钢管cGB 6479 20G、15MnV、16Mn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cGB 5130 20G、20MnGa含钦的不锈钢管不适用于氧气;b对于牌号为TPl、TP2、H62和H68的铜管应选用软状态(M)的;c高压无缝钢管和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不适用于氧气。一-5. 1. 1. 2 焊接汇流排用的焊丝应符合其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焊接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志。制造单位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焊接材料验收、复验、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5. 1. 1.3 用于制造管件的钢材或铜材的材质应为与管
12、材一致或与管材性能相近的锻件。5. 1. 1. 4 集束装置制造厂应对制造汇流排用的无缝钢管、铜管、管件以及气瓶连接件按材料的炉罐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5.1.2 框架5. 1. 2. 1 用于制造集束装置框架的型材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5.1.2.2 框架主体结构由型材焊接而成,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良好的可焊性,框架材料一般采用20、Q235或Q345。5.2 设计5.2.1 一舰要求5.2. 1. 1 集束装置的结构设计应易于组装、方便检验以及操作简单。5.2. 1. 2 所有承压部件及密封件的材料应当与工作温度范围相适应,环境温度低
13、于一200C时,宜选用不锈钢或铜质管材和管件。5.2. 1. 3 充装高压液化气体的集束装置,其瓶口上禁止装设瓶阀,气瓶与汇流排的连接应采用气瓶连接件,使整个集束装置内的气瓶构成一个相互联通的整体。5.2.1.4 以重量充装的集束装置不应显示不用工具就可拆卸的零部件,除了汇流排上阀门出口的保护塞堵例外。F U GB/T 28054一20115.2.2 汇流排5.2.2.1 汇流排管径及阀门应有足够的流通面积,汇流排支管的内径应大于或等于瓶阔的通径do,汇流排主管的内径应满足公式(1)。D12主0.8Fndo. ( 1 ) 5.2.2.2 汇流排的金属管按照5.2.2.1及5.2.2.2.15.
14、2.2.2.3的内容进行计算。5.2.2.2: 1 计算壁厚应不小于公式(2)和公式。)计算的较大值。式中z温度影响系数Y值取0.4。So 一p且旦旦一u 2 (J + PhY) SADI+2(Cz+C3) 一。一2日aJ- P h (1 - Y) 5.2.2.2.2 厚度附加量应按公式(4)计算。C=C1十C2十C3式中:金属管壁厚的负偏差C1按管材标准的规定。5.2.2.2.3 汇流排的金属管所要求的设计壁厚按公式(5)确定。( 2 ) . ( 3 ) . ( 4 ) s=S。十C(5 ) 5.2.2.2.4 金属管的名义壁厚乱(图纸标注的壁厚)应取设计壁厚向上圆整至金属管标准规格的壁厚。
15、5.2.2.3 用于汇流排上的阀门,其公称工作压力应大于或等于集束装置的公称工作压力。5.2.2.4 汇流排管件的最小壁厚应不小于与其连接的金属管的设计壁厚。5.2.3 框架5.2.3.1 集束装置的框架应能安全有效地保护集束装置的所有部件,防止在正常操作中由于振动、冲击载荷或者装卸载荷等导致集束装置破坏而引起泄露。5.2.3.2 集束装置的框架设计应能保证通过叉车、升降机或者天车等方便升降及运输集束装置。如果是以天车吊运方式设计的集束装置,其框架应设置角件、吊耳、吊环或链环等起重零件,为方便运输,集束装置框架也可装设叉车专用叉口。5.2.3.3 框架设置有吊耳等起重零件时,该起重零件应设计成
16、能承受2倍集束装置总质量的载荷。在起吊过程中对于装设多个吊耳等起重零件的集束装置,该起重零件相对水平的最小悬吊角度应达到450,见图30框架设置有叉车专用叉口时,同一侧的叉车叉口位置应关于集束装置的重心对称。6 1一一吊耳等起重零件;2一一集束装置。2 图3最小悬吊角度GB/T 28054-2011 5.2.3.4 框架的结构组件应能承受竖直方向2倍集束装置总质量的载荷。设计时的许用应力应不超过O.9倍的材料屈服应力。5.2.3.5 框架的结构设计应能在正常操作下或意外碰撞时保护汇流排不受意外撞击。5.3 制造5.3.1 集束装置制造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产品图样及相关规定。5.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8054 2011 无缝 集束 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