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pdf
《WS 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S 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020 c05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厅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 2009-04-01发布2009-12-01实施叶1圭t主川、民三主EE不日且三l=:l主组主音5发布WS/ T 311-2009 目。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2、、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张挂花、曹红谊。I WS/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
3、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908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 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感染源source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3. 2 传播途径modes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川、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hosts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3.4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
4、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蒙古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3.5 空气传播airborne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3.6 飞沫传播droplet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l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蒙古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3. 7 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
5、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3.8 感染链infectionchain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 9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民tiveequipment, PPE WSjT 311-2009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3.9. 1 纱布口罩mask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3. 9.2 外科口罩surgi1mask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3.9.3 医用防护口
6、罩respirator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运5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墙且L型革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3. 9. 4 护目镜pr侃侃veglass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六四面3.9.5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J?c:.防止患者的血液、体3.9.6 手套glov臼防止病原体通过3.9.7 隔离衣险。la1fo用于保护医务3.9.8 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好的防水、抗静咱、3. 10 隔离isol(i采用各种方3. 11 清洁区cl进行呼吸道不应进入的区域。3. 12 潜在污染区排6进行呼吸道传染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内走廊等。3
7、. 13 污染区contarninated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室等。3. 14 两通道twoP路sagl臼避免感染的防护用i可能性选择是否穿用品。应具有良弹性收口。患者捞腑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污物间以及患者人院、出院处理进行呼吸道传染病i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人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3. 15 缓冲间bufferroom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3. 16 负压病区(房)negativepressure
8、ward( rm)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2 室外压力。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3. 17 床单位消毒bedUit disint配tionWS/ T 311-2009 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3. 18 终末消毒tenninal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4 隔离的管理要求在坠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5. 1. 1. 4 极高危5.
9、 1. 2 隔离要求5. 1.2. 1 应明确服5. 1. 2.2 根据建筑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5. 1. 2. 3 通风系统应区5. 1. 2. 4 应按照WS/T31 5.2 呼阪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盏5.2.1.适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邸5.2.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商E域功主边撬情世T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病室的气压宜为一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一15Pa.5.2.3 隔离要求5.2.3. 1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5. 2.3
10、.2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5. 2.3.3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5. 2.3.4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5. 2. 3. 5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3 WS/T 311-2009 5. 2.3. 6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mo 5. 3 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3. 1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5.3.2 建筑布局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上送风、下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lOcm。门窗应保持关
11、闭。5. 3. 2. 1 病室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室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5.3.2.2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卫浴设施。配备室内对讲设备。5. 3. 3 隔离要求5. 3.3. 1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5.3.3.2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阔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病室的气压宜为一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一15Pa。5. 3.3.3 应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设备日常保养。5. 3. 3.4 一间负压病室宜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呼吸
12、道感染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5. 3. 3.5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应消毒处理。5. 4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4. 1 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5. 4.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人、出口和人、出院处理室。5. 4.3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5. 4. 4 隔离要求5. 4.4. 1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5. 4. 4. 2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5.4.4. 3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
13、房内空气清新。5. 4.4.4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5. 5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5. 1 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5. 5.2 隔离要求5.5.2. 1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5. 5. 2. 2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8m。5.5. 2.3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5. 5.2.4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5.6 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6. 1 建筑布局5. 6. 1. 1 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人口,设置问讯、预检分诊
14、、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区域,流程清楚,路径便捷。5.6. 1. 2 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出入方便;并设预检分诊、隔离诊查室等。5. 6. 1. 3 感染疾病科门诊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5.6. 2 隔离要求5.6. 2. 1 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候诊。4 WSj T 311-2009 5.6. 2.2 诊室应通风良好,应配备适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5.6.2.3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科门诊诊治,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5. 7 急诊科(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7
15、. 1 建筑布局5.7. 1. 1 应设单独出人口、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5. 7. 1. 2 有条件的医院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5.7. 1.3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5.7. 2 隔离要求5.7. 2. 1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5.7. 2.2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5.7. 2. 3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6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6.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6. 2 口罩的使用6.2. 1
16、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6.2. 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6.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6.2.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6.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6.3. 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
17、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6.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6. 3.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6.4 手套的使用6.4. 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6.4. 1.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6.4. 1. 2 进行手术等元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6.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6.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6.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6.5. 1 应根据诊疗工作
18、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6.5. 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 WS/ T 311-2009 6.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6.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19、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6. 6 鞋套的使用6.6. 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6.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6. 6. 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6. 7 防水围裙的使用6. 7. 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6.7.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每R水围裙。6.7. 3 重复使用的围裙.6.8. 1 6.8. 2 6.8.3 6.8.4 6. 8.5 7. 3 6 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WS/T 311-2009 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7.3. 1 患者的隔离7. 3. 1. 1 无条
20、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7.3.1.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7.3. 1.3应严格空气消毒。7.3. 2 医务人员的防护7. 3.2. 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7.3.2. 2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苞扁嘀趾,应戴帽子、胃魄串户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院囊-韭卫3才向液、体液;如吕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7. 3.2.3 防护用品使用的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S 311 2009 医院 隔离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