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T 20.2-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氡和气汞台站.pdf
《DB T 20.2-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氡和气汞台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 T 20.2-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氡和气汞台站.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20.25 P15 备案号:17212-2006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DB/T 20.2一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氨和气宗台站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station Underground fluid station Part 2 : Gas radon and gas mercury observatory 2006-02 -20发布2006 -05 -01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DB/T 20. 2 - 2006 目次前言.E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观测场地勘
2、选.2 5 观测井36 观测室.3 7 设备配置48 资料归档.5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井基本情况汇总表6附录B(资料性附录)自流井观测井结构示意图.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井口(或泉口)集气(脱气)装置示意图.9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观测室示意图.12 参考文献口DB/T 20.2 -2006 前言本部分是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中“地下流体台站”的第2部分。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OBIT16-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OBIT17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D
3、B/T9-2004)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DB/T 18. 1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DB/T18. 2-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重力台站(DB/T 7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OBIT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2部分:钻孔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OBIT8. 2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8. 3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OBIT19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
4、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20. 1-2脱)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氛和气录台站(OBIT20. 2 -2脱)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华静、刘耀炜、孙天林、车用太、高安泰、张朝明、陆斌。m 1 范围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氨和气隶台站DB/T 20. 2 - 2006 本部分规定了地下流体
5、台站中气氧和气录观测台站的场地勘选、观测井与观测室建设、观测设备配置和资料归档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流体台站中气氨和气京观测台站的建设与改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913一1985隶GB/T 18207. 2-2005 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GB/T 19531. 4 -2刷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现测GB 500
6、11 - 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27 -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57一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DBIT 3-2003 地震及地震前兆测项分类与代码DB/T6-2003 氧气固体源检定规程DVT 0182 -1997 测隶仪通用技术条件EJ 528 核仪器基本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8207. 2 -2005和DBIT3-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1 气氨g也radon地下水中逸出气和溶解气中的氨。3.2 气宗g部mercury地下水中逸出气和溶解气中的隶。3.3 观测井observation well 用于氨或隶浓度观测的
7、井孔。3.4 3.5 观测泉。bservationspring 用于氨或柔浓度观测的泉点。热水井thermal water well DB/T 20. 2 - 2006 井水温度高于20的观测井。3.6 井、泉口装置well - head or sp由g- head mbly 用于氧或隶浓度观测的专用装置,由引水管、脱气(集气)装置、冷却装置和引气管等组成。3.7 引水管conduction water阳be从井(泉水)口到脱气装置的输水管道。3.8 引气管conduction g缸”be从脱气装置到测量仪器之间的输气管道。3.9 地热异常区geo由ermalabnormal area 地温梯
8、度大于地壳平均地温梯度(3IlOOm)的地区。3. 10 流量稳定系数Oux stabilization coefficient 井(泉)水的年最小流量与年最大流量之比。4 观测场地勘选4. 1 地质构造条件观测场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宜选择在:一活动断裂带上或其两侧,优先选择在活动断裂带的端点、拐点及与其他断裂交汇的部位;一一地热异常区;一能观测到深源气体的地区。4.2 地形地貌条件观测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应避开:一山洪通道、风口、落地雷区;一一地面强烈沉降区、地面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区。4.3 水文地质条件观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自流井含水层应具有承压性;一一观测含水层渗透系数应在0
9、.01 mid -10. 00 mid之间;一一观测泉类型应为上升泉,观测泉的流量稳定系数应大于0.5,观测泉出露的引水口流量应大于0.1 Lis; 一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应小于3g/L。4.4 观测环境条件观测环境应符合以下条件:一一应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可能对观测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应具备观测工作正常进行所需的电力、通信、交通等条件;一一应避开水资源的强烈开发区和化学污染区,台站观测环境应符合GBIT19531. 4 -2004第5.3.3条、5.3.4条、5.3.5条、5.3.6条及5.5.3条的要求。4.5 观测量背景值观测量背景值应符合以下条件:一一用于气氛浓度观测
10、的井、泉水中的水氨背景值应大于或等于10Bq/L; 2 DB/T 20. 2 - 2006 一一用于气录浓度观测的井、泉水中的水柔背景值应大于或等于2ng/L。5 观测井5. 1 观测井的结构要求观测井的结构参见附录B,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观测含水层上部井段应下设套管并采取止水措施;一一观测含水层段为松散岩层时应设滤水管,滤水管下段应设有井底沉砂管,沉砂管管长应大于Sm; 一一观测井深度应大于lOOm,井内径应不小于99.5mm。5.2 井口装置和泉口装置类型井口装置和泉口装置宜根据观测井(泉)的类型,可选择下列不同装置:一一自流冷水井口(或泉口)应采用鼓泡式水气分离装置或溅落式水气分离装置
11、,示意图参见附录c.1和附录C.2;一一自流热水井口(或泉口)应采用卧式自然水气分离装置或溅落式水气分离装置,示意图参见附录C.3;一一非自流井应采用浮动罩式集气装置,示意图参见附录C.4;一一冷水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参见附录D.1; 一一热水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参见附录D.2o 5.3 井口装置和泉口装置要求水气分离装置和集气装置的集气空间体积应不小于SOOmL。5.4 井口和泉口引水管要求引水管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一观测泉有多个出水口时,引水管应埋设在涌水量最大的出水口;一一引水管道内径应保证满管流水;一一引水管道长度应小于lOm;一一引水管流量应不小于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 20.2 2006 地震 建设 规范 地下 流体 部分 和气 汞台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