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1109.2-2002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规定―岩洞型处置.pdf
《EJ 1109.2-2002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规定―岩洞型处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J 1109.2-2002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规定―岩洞型处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 120. 99 F 75 备案号:11068一2003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 1109.2一2002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规定一一岩洞型处置Regulat i。nsf。rDesign。fNear Surface Disp。salFaci I ities 。fL。wand Intermediate Level Radioactive Wastes 一Disp。salin Rock Caverns EE-EE -Illi-Fll EE- mm啤啤啤EE叫IE川剧HHqutu川UHHHHHHn-EE-nu t配川剧UOMMMMmmm睛nu-EE-ttuunU
2、 HMMMM晴E14EEad配由qdHHHHHM-3 1EZEE-O EIUU们川川川叫nnu们UUU0,alaaEESEE- EEaEEEE!ll二HaE- 2002-11-20发布2003一02一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EJ 1109. 2-2002 目IJ11 EJ 1109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规定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一非岩洞型处置:一一岩洞型处置。本部分主要依据GB9132和GB13600,以及国外有关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岩洞型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经验,同时也参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的有关岩洞处置方面的文件,如IAEA安全丛书No.59“低、中放固体废物在岩洞
3、中的处置”进行编制的。本部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部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春英、孙明生。EJ 1109. 2 -2002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规定一岩洞型处置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岩洞型近地表处置设施的设计要求。本部分适用于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岩洞型近地表处置设施的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4、。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9132-1996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的近地表处置规定GB 13600-1992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岩洞处置规定盯T23一1998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的选址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1 岩洞处置di sposa I in rock caverns 废物在地表上山体或在地表以下几十米深度、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类型的岩洞(废矿井、现有人工洞室、专门为处置废物而挖掘的岩洞)中的处置。4总则4. 1 设计原则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岩洞型近地表处置设施(以下简称处置设施)的设计应遵循下列一般设计原则za) 应遵循多
5、重屏障的原则,使废物处置符合GB9132和GB13600规定的基本要求:b) 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进行优化设计:c) 当场址某些条件不完全符合要求时,设计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弥补,以防止处置设施对场址周围环境引起不良影响,以及周围环境对处置场的影响:d) 利用废矿井及现有人工洞室时,应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满足设计要求。4.2 安全目标处置设施的设计应保证实现下列安全目标:a) 减少废物中污染物从处置设施释出的可能性,并防止它们以不可接受的浓度或数量向环境释放:b) 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辐射防护应遵循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处置设施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得超过相应
6、的规定限值:c) 保证处置废物的岩洞的长期(一般不少于三百年)安全性、稳定性:d) 在处置场有组织的控制解除后能防止人员无意闯入,接触所处置的废物。4. 3处置方式根据场址特性的具体情况,处置废物的岩洞(以下简称岩洞)可以开挖在地表上的山体内:也可以开挖在地表之下,或利用废矿井及现有人工洞室。岩洞内处置区以下简称处置区)可采用筒仓方式:也可采用隧道或窑室方式。EJ 1109.2-2002 4.4 设计阶段划分4. 4. 1 在选址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作多种方案设计,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定一个最佳方案。在方案设计中应描述处置场的位置、处置规模、废物源项、处置方式、岩体状况、岩洞的开挖方
7、案和布置、废物包装容器、废物包摆放方案、回填材料、辅助设施、岩洞内外废物运输路线、防水排水及通风的措施、辐射监测以及拟采用的处置设备。4.4.2 在方案设计时应编制处置工程的投资估算、运行费用、关闭费用、关闭后管理的费用。4.4.3 处置设施设计应根据所处置废物的特性和具体场址特性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并不断深化设计,使设计的处置设施最终能达到规定的安全目标4.4.4 正式设计阶段划分为:a) 初步设计:b) 施工图设计。5 设计所需的资料处置设施的不同设计阶段所需资料的深度和要求有所不同。设计所需的资料应能满足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的要求。5. 1 废物特性在开展初步设计前,应明确拟处置废物的总量、
8、放射性总活度的数据以及有关文字说明资料,例如za) 计划每年废物处置量:b) 废物类型、来源和整备方式:c) 各种类型废物包中废物的放射性活度、主要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表面剂量率:d) 各种类型废物包中废物的形态、重量、体积和其它物理、化学特性:e) 各种类型废物包的重量、外形只寸和数量。5.2 场址特征场址特征资料除应包括HJ/T23一l9 9 8中第4章的全部内容外,还应包括GB13600-1992的6.2和6.3中有关岩体的内容6 设计要求6. 1 总图设计6. 1. 1 应根据处置容量和处置方式对处置设施从整体上进行合理布局。总图设计中应考虑放射性操作区与非放射性操作区的划分与控制,岩
9、洞内处置区、岩洞外辅助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运输道路以及人流、物流的安排。处置区的布置要适应分期分批建造的需要。6. 1. 2 在处置设施周围应设立缓冲区。6.2 岩洞内处置区设计6. 2. t 应采用最优化的处置区设计方案,处置区应设置在岩体中岩性良好的部位。6.2.2 处置区的设计应保证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对有少量裂隙水、渗漏水的岩体,其处置区应采取防水措施工程屏障的一部分以减少放射性核素向环境的释放。6. 2.3 岩洞的开挖设计应尽可能不破坏所保留岩体的结构,以保护岩体的天然屏障功能。岩体的局部裂隙处应浇注混凝土,并保证其隔离性能。在设计中应预测岩洞的开挖对围岩的破坏程度及应力变化,应通
10、过安全分析来评价岩洞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6.2.4 处置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也可以包括若干个处置单元,应设计水平巷道通向各个处置单元。处置单元的断面及空间的大小应适应岩体特性及处置操作要求。6.2.5 应根据岩体的类别、特性和具体情况确定洞内处置区表面是否需要用混凝土衬砌2 EJ 1109.2一20026.2.6 在地表下开挖的岩洞处置区一般应设置两个出入口,将废物包的输送与人员的进出分开。出入口应设在能防有历史记载的最高洪水的建筑物内。废物包由出入口到处置区可以采用安全可靠的升降机运输(坚井式),也可以通过螺旋式或转折式逐步下降的车道由运输车辆直接送往水平巷道。工作人员进入处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J 1109.2 2002 水平 放射性 废物 地表 处置 设施 设计 规定 岩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