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1846.2-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 RLC协议.pdf
《YD T 1846.2-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 RLC协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 T 1846.2-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 RLC协议.pdf(6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060M 37Y口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厂r 1 8462-2009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 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2部分:RLC协议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HSUPA Uu Interface Layer 2 in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Part 2:RLC ProtocoI(3GPP R5 TS 25322 V780 Radio Link Control(RLC)Protocol Specif
2、ication,NEQ)2009-06-1 5发布 2009-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目 次YD厂r 1 8462-2009前言l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缩略语l4概述25功能76提供给上层的业务77期望从MAC获得的业务108层与层通信的单元109对等层通信元素1310未知、未预见和错误协议数据的处理4211基本过程43参考文献59刖 声YDT 184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分为两个部分:一第1部分:MAC协议一第2部分:RLC协议本部分是YDT 18462GI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3、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对应于(3GPPTS25321-MAC协议(版本:V7c0)。本部分与3GPPTS2532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1)删除了与FDD相关的内容;2)删除了附录A、附录B、附录BA、附和B、附录c、附录D中的内容,保留其章节号。YDT 1846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是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a)YDff 1849(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
4、上行分组接入(HSU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b)YDT 1850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c)YDT 1843(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切)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一第1部分:总则一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一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一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一第5部分:物理层过程一第6部分:物理层测量d)YDT 184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一第1部分:MAC协议一第2部分:RLC协议e)
5、YDT 1845(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f)YDT 1847(2GI-I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一第1部分:总则IIYD厂r 1 8462-2009一第2部分:层1一第3部分:信令传输一第4部分:NBAP信令一第5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一第6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一第7部分: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一第8部分: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一第9部分;执行特定操作维护通道的建立和维护g)YDT 18482GHz
6、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许芳丽、严杲、邢艳萍、徐菲、李文字、马子江、马志锋、王浩然、沈东栋、王梅、李静IYD广r 1 8462-2009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2部分:RLC协议1范围本部分规
7、定了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空中接口层2的RLC协议的功能,RLC提供给上层的业务和期望从下层获得的业务,以及层与层之间通信的原语,确立了对等层通信的元素结构和参数的具体要求,给出了RLC协议的基本过程和对未知、未预见和错误事件的处理方法。本部分适用于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具有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功能的空中接口RLC协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
8、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3GPP TS 33102 3G安全、安全体系结构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BCH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CCTrCH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编码合成传送信道DCCH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专用控制信道DL Downlink 下行链路DTCH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专用业务信道F
9、ACH ForwardLinkAccess Channel 前向链路接入信道LI Length Indicator 长度指示器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质接入控制MRW Move Receiving Window 移动接收窗口MS Mobile Station 移动台PCCH Paging Control Channel 寻呼控制信道PCH Paging Channel 寻呼信道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 随机接入信道RLC Radio unk Control 无线链路控制RNTI 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ty
10、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DU Service Data Unit 业务数据单元SN Sequence Number 序号YD仃1846 2-2009SUFIULIEUL4概述Super FieldUserUser EquipmentUplink超字段用户一用户设备上行链路41内容本节描述RLC予层的结构。42 RLC子屡结构概述本节中所提供的模型仅为了对RLC子层进行定义,不对协议的实现进行规定或限制。RLC子层由3种RLC实体构成: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RLC实体。图1描述了RLC模型中的不同RLC实体。围1 RLC于层总体模型YD厂r 1 8462-2009UM
11、和TM RLC实体可以被配置成一个发送RLC实体或者一个接收RLC实体。发送RLC实体发送RLC PDU,接收RLC实体接收RLC PDU。AM RLC实体由一个发送部分和一个接收部分组成,其中AM RLC实体的发送部分发送RLC PDU;AM RLC实体的接收部分接收RLC PDU。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定义了基本过程(见11节)。在UM和TM情况下,发送RLC实体作为发送端,对等的RLC实体作为接收端。根据基本过程的情况,AM RLC实体可以作为发送端或者接收端。发送端是AMD PDU的发送者,接收端是A_MD PDU的接收者。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位于UE或者UTRAN上。对于每一个透
12、明模式(TM)和非确认模式(u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一个接收RLC实体。对于确认模式(A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接收合并的实体。在本文中,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发送”指“传送给下层”。每一个UM和TM RLC实体使用一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数据PDU。AM RLC实体可以配置成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和控制PDU。如果配置成使用两个逻辑信道,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类型(DCcH或者DTCH)。在图1中,AM实体间的虚线描述了在不同逻辑信道上发送和接收RLC PDU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个逻辑信道上传输控制PDU,在另一个上传输数据PDU。在4211、4212和4213小节中对不同实体进
13、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421 透明模式(TM)RLC实体图2表示两个透明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图的下方对下层进行通信的逻辑信道进行了描述。图2两个透明模式对等RIG实体的模型4211发送TM RIG实体发送TMRLC实体通过TMSAP从上层接收RLC SDU。所有接收到的RLC SDU的长度必须是一个有效TMD PDU长度的整数倍。如果上层进行了分段的配置,并且RLC SDU的长度大于下层对111使用的TMD PDU的大小,那YD厂r 1 8462-2009么发送TMRLC实体对RLC SDU进行分段以适应TMDPDU的大小,并且不添加RLC包头。承载一个RLC SDU的所有TMD PDU都
14、在同一个1TI中发送,该1-中不发送任何其他RLC SDU的分段。如果上层没有进行分段的配置,那么通过将一个RLC SDU放入一个TMD PDU,可以在个T11中发送多于一个的RLC SDU。一个111中的所有TMDPDU的长度必须相同。当对一个RLC SDU的处理结束时,得到的一个或者多个TMD PDU将通过一个BCCH、DCCH、PccH、CCCH、SHC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发送给下层。4212接收TM RLC实体接收T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TMD PDU。如果上层配置了分段,那么将对在一个TTI内接收到的所有TVID PDU进行重组得到RLC SDU。如果上层没
15、有配置分段,那么每一个TMD PDU将被作为一个RLC SDU。接收TM RLC实体通过TMSAP向上层发送RLC SDU。422 非确认模式(UM)RI-C实体图3显示了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图3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4221发送UM RLC实体发送UMRLC实体通过UMSAP从高层接收RLC SDU。如果RLC SDU的尺寸大于UMD PDU中的可用空间,那么发送UM RLC实体将对RLC SDU进行分段,得到适当大小的UMD PDU。UMD PDU可能包含分段的和憾者级联的RLC SDU。UMD PDU可能进行填充以确保得到有效的长度。使用长度标识(Length
16、 Indicator)来定义UMD PDU中RLC SDU的边界。长度标识也用于定义是否在UMD PDU中使用了填充。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密,那么UMD PDU(除了UMD PDU包头)在发送给下层之前被加密。4YD厂r 1846 2-2009发送UM RLC实体通过一个CCCH、SHCCH、DCCH、CT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UMDP叫。4 2 2 2接收UM RLC实体接收U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UMD PDU。接收UMRLC实体对接收到的UMDPDU(除了UMDPDU包头)进行解密(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密)。它从接收到的UMD PDU中去除RLC包头,并
17、且重组RLC SDU(如果发送UM RLC实体进行了分段和,或者级联)。若接收的UM RLC实体配置了SDU乱序递交的功能该实体会在包含1个SDU的所有PDU都收到的时候尽快的重组出SDU,并递交给高层,尽管可能有更早的PDU还没有收到也不影响这里的处理。UM RLC接收实体将会存储不能组成SDU的PDU,井等待发送端重新传输丢失的PDU。当和一个SDU相关的PDU都收齐后将对应的PDU从缓存中删除,或者由于序号窗口的功能、或者由于存储定时器的功能也需将相应的PDU从缓存中删除。只有用户侧配置乱序递交的功能,且该功能只用于MCCH。接收UM RLC实体通过UMSAP向上层传送RLC SDU。4
18、2 3确认模式(AM)RIC实体图4显示了确认模式RLC实体模型。图4确认模式RLC实体的模型AMRLC实体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图4显示了使用一个逻辑信道(实线)和使用两个逻辑信道(虚线)时AM RLC实体的模型。YD厂厂18462-2009如果配置了一个逻辑信道,AM RLC实体的发送侧通过这个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AMD和控制PDU。AMD PDU和控制PDU应该具有相同的RLC PDU大小。在上行链路配置两个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在第一个逻辑信道上发送AMD PDU,在第二个上发送控制PDU。在下行链路配置两个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可以在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上发送AMD PDU
19、和控制PDU。4231发送侧AM-RLC实体的发送侧通过AMSAP从上层接收RLC SDU。以一个固定的长度对RLC SDU进行分段和戚者级联组成AMD PDU。当接收到的RLC SDU的长度大于AMDPDU中可用的空间时,对RLC SDU进行分段处理。上行AMDPDU的长度是半静态的参数,它是由上层进行配置的,并且只能够通过上层重建AMRLC实体来进行修改。AMDPDU可能包含分段的和戚者级联的RLC SDU。AMDPDU可能进行填充以确保具有有效的长度。使用长度标识来定义AMDPDU中RLC SDU的边界。同时,长度标识也用来定义是否在AMDPDU中包含了填充或者Piggybacked状态
20、PDU。在经过分段和,或者级联以后,AMD PDU被放入重传缓冲区和MUX中。根据从对等AM RLC实体接收到的状态PDU或者Piggybacked状态PDU中的状态报告,重传缓冲区中的AMD PDU被删除或者重传。这个状态报告可能包含了关于对等AM RLC实体接收到的每一个AMD PDU的正面或者负面的确认信息。MUX对重传缓冲区中需要重传的AMDPDU和来自分段,级联功能的新生成的AMDPDU进行复用。PDU被发送到完成AMD PDU包头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可能使用Piggybacked状态信息替换填充信息单元。为了匹配AMDPDU中的剩余空间Piggybacked状态PDU可以具有各种
21、的长度。根据来自RLC控制单元的指示各个字段(例如:Pollingbit)设置值的信息,完成对AMDPDU包头的处理。如果需要的话,该功能还进行对来自RLC控制单元(复位和复位确认PDU)以及来自接收缓冲区(Piggybacked状态和状态PDu)的控制PDU与AMD PDU的复用操作。然后对AMD PDU进行加密(如果配置的话)操作。AMD PDU包头不进行加密。AMD PDU中的Piggybacked状态PDU和填充信息(如果有的话)被加密。控制PDU(例如:状态PDU,复位PDU和复位确认PDU)不进行加密。AM RLC实体的发送侧通过一个或者两个DCCH或者DTCH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A
22、MD PDU。4232接收侧AM,RLC实体的接收侧通过配露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AMD和控制PDU。下行AMDPDU的长度是半静态的参数,它是由上层进行配置的,并且只能够通过上层重建AMRLC实体来进行修改。当下行AMD PDU的长度没有被配置时,它由第一个收到的AMD PDU的长度决定。上下行AMD PDU的长度可以不一致。AMD PDU被送到解密单元,在那里AMD PDU(不包括AMD PDU包头)被解密(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密),然后发送到接收缓冲区。在一个RLC SDU被完全接收到之前,AMD PDU一直被放在接收缓冲区中。接收端通过它的发送侧向AM RLC对等实体发送一个或者多个状态
23、PDU来指示成功接收或者要求重传丢失的AMD PDU。如果在AMDPDU中发现了Piggybacked状态PDU,那么Piggybacked状态PDU将被发送到位于AM RLC6YD厂r 1 8462-2009实体发送侧的重传缓冲和管理单元,用于清除已经得到正面确认的AMD PDU的缓冲区,以及指示哪些AMD PDU需要重传。一旦完全接收到一个RLC SDU,重组单元将重组相关的AMD PDU并且通过AMSAP向上层发送。复位和复位确认PDU被发送到RLC控制单元以用于过程操作。如果需要向对等AM RLC实体进行响应,AM RLC实体发送侧的RLC控制单元将发送一个适当的控制PDU。接收到的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 1846.2 2009 GHz TD SCDMA 数字 蜂窝 移动 通信网 高速 上行 分组 接入 HSUPA Uu 接口 技术 要求 部分 RLC 协议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3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