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227-1994 微生物肥料.pdf
《NY T 227-1994 微生物肥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Y T 227-1994 微生物肥料.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NY 227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能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又有刺激作用)的活体微生物肥料制品。 2 引用标准 GB 8172 蛔虫卵测定方法 GB 4789 大肠菌值测定方法 GB 7468 总汞测定方法 GB 7471 总镉测定方法 GB 7466 总铬测定方法 GB 7485 总砷测定方法 GB 7470 总铅测定方法 3 产品分类 3.1 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或茎瘤),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用根瘤菌属(Rhizobium)或慢生根
2、瘤菌属(Bradyrhizobium) 的菌株制造。 3.2 固氮菌肥料:在土壤和很多作物根际中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作物氮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固氮菌属(Azotobacter) 氮单胞菌属(Azomonas) 固氮根瘤菌属(Azorhizobium) 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ea)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固氮菌肥料生产的菌
3、种。 这些菌主要特征是在含一种有机碳源的无氮培养基中能固定分子态氮。 页码,1/11NY 227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fF227000k.htm3.3 磷细菌肥料: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改善作物磷素营养。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解磷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 解磷珊瑚红赛氏杆菌(Serratia carollera phosphaticum) 节杆菌属中的一些种(Arthrobacter sp.) 转化无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假单胞菌属
4、中的一些种(Pseudomonas sp.)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磷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有机磷细菌在含磷矿粉或卵磷脂的合成培养基上有一定解磷作用,在麦麸发酵液中都含刺激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物质。 无机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作用。 3.4 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对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铝硅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磷与其他灰分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本品的生产菌种为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 的菌株及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硅酸盐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该菌在含钾长石粉的无氮培养基上有一定解钾作用,菌体内和发酵液中存在刺激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物质。 3.5 复合微生物
5、肥料:含有上述(解磷、解钾、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经过鉴定的两种以上互不拮抗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能增加作物营养供应量。 4 技术要求 4.1 成品技术指标1)表 1 成品技术指标1) 剂 型 项 目 液 体 固 体 颗 粒 1. 外观 2. 有效活菌数 根瘤肥料 慢生根瘤菌,亿/mL 无异臭味 黑褐色或褐色 粉状、湿润、松散 褐色颗粒 页码,2/11NY 227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fF227000k.htm 4.2 成品无害化指标 表2 成品无害化指标 快生根瘤菌,亿/mL 固氮菌肥料,亿mL 硅酸盐细菌肥料,亿/mL 磷细菌肥料 有机
6、磷细菌,亿/mL 无机磷细菌,亿/mL 复合微生物肥料,亿/mL 3. 水分, 4. 细度,mm 5. 有机质(以C计), (以蛭石等作为吸附剂不在此列) 6. pH 7. 杂菌数, 5 10 5 10 5 15 10 5.57 5 1 2 1 2 1 3 2 2035 粒径0.18 20 6.07.5 15 1 1 1 1 1 2 1 10 粒径2.54.525 6.07.5 6.07.5 20 8. 有效期 不得低于 六个月 不得低于六个月 不得低于六 个月 注: 1)在产品标明的失效期前有效活 菌数应符合指标要求,出厂时产品有效活菌数必须高出本指标30以上。编 号 参 数 单 位 标准限
7、值1. 2. 蛔虫卵死亡率 大肠杆菌值 95100 10-1页码,3/11NY 227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fF227000k.htm5 检测方法 5.1 外观 感观检验符合4.1成品技术指标。 5.2 有效活菌数和杂菌含量测定 5.2.1 试剂和溶液 a.无菌水、蒸馏水; b.选择培养基(附录A); c.刚果红染液(0.5)。 5.2.2 仪器 a.显微镜1000; b.摇床 旋转式200r/min; c.恒温培养箱; d.恒温烘干箱; e.灭菌锅; f.扭力天平(分度值0.01g); g.玻璃仪器(灭菌的9cm平皿、10mL、5mL、
8、1mL吸管、三角瓶、玻璃刮刀)。 5.2.3 测定步骤 5.2.3.1 采样应不少于500g,从中称取1020g(精确0.01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200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 1020mL,加入90180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min后在旋转式摇床上200r/min充分振荡30min,即成母液的菌悬液。 5.2.3.2 用无菌吸管吸取5mL上述母液的菌悬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混匀成110稀释的菌悬液,这样依次稀释,分别得到11102,11103和1:1104,11105等浓度(每个稀释度必须更换无菌吸管)。 3. 4. 5. 6. 7. 汞及化合物(以Hg计) 镉及化合物(以Cd
9、计) 铬及化合物(以Cr计) 砷及化合物(以As计) 铅及化合物(以Pb计)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5 3 70 30 60 页码,4/11NY 227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fF227000k.htm5.2.3.3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不同稀释度菌悬液0.1mL,加至直径为9cm平皿的琼脂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地涂于琼脂表面。或取1mL不同稀释度菌悬液加入培养皿内,与琼脂培养基混匀。每个样品取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每一稀释度重复3次,同时加无菌水的空白对照,培养25d,每个稀释度取5
10、10个菌落的菌体,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识别后计数菌落。 5.2.4 计算公式: 统计算出同一稀释度三个平皿上菌落平均数。 根据式(1)和式(2)计算: 根据菌落特征判定,分别计算出制品中的特定微生物及杂菌数率。固体(包括颗粒)菌剂含菌数以亿/g表示,液体菌剂含菌数以亿/mL表示。 5.2.5 菌落计数 5.2.5.1 以平板上出现3030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平板为计数标准。 5.2.5.2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见表3例1)。 5.2.5.3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应按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例小于2应
11、计数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计数其中稀释较小的菌落总数(见表3例2及例3)。 5.2.5.4 若三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见表3例4)。 5.2.5.5 若三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见表3例5)。 5.2.5.6 若三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见表3例6)。 表3 计算菌落总数方法的示例 菌剂含菌数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母液菌悬液的体积/菌剂数)(1)杂菌率()杂菌数/(有效菌数+杂菌数)100(2) 例 次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12、两个稀释度 菌落数之比菌落总数个/mL或个/g10-510-610-71 1431 159 22 1.61082 2760 235 31 1.32.71083 2676 136 34 2.51.41084 无法计数 1142 312 3.11095 28 12 5 2.8106页码,5/11NY 227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fF227000k.htm5.3 含水量测定 5.3.1 仪器 a.土壤铝盒; b.扭力天平(分度值0.01g); c.恒温烘干箱; d.干燥器。 5.3.2 测定步骤 称取样品3040g(精确到0.01g)二份放入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Y 227 1994 微生物 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