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J 19-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pdf
《GBJ 19-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J 19-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pdf(20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建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主编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实行日期 年 月 日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号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其中 第 条 第 条 第 条 第条 第 条 第 条 第 条 第条 第 条 第 条 第 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执行 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现予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 月 日关于发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的通知
2、计标号根据原国家建委 建发设字第 号文的通知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为国家标准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原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同时废止国家计划委员会年 月 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 建发设字第 号文的通知要求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 具体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会同国内有关设计 科研和高等院校等 个单位 对原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试行 进行修订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 修订组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 吸
3、取了近年来有关的科研成果 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 借鉴了国外同类技术中符合我国实际的内容 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以及香港地区的意见 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 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 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三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 总则 室内外计算参数 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 制冷 自动控制和消声与隔振等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 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暖通规范管理组 北京复兴路 号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年 月主要符号声级 矩形送风口边长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紊流系数距离
4、 矩形送风口边长指数 系数静风 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 系数风压系数逐时冷负荷空气的定压比热容热压系数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直径工作地点的宽度含湿量送风口的直径送至工作地点的气流宽度东 东风面积送风口的有效截面积进风口面积排风口面积通风量进风量排风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水平高度 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 高差进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排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中和界标高焓太阳总辐射照度太阳总辐射照度的日平均值传热系数 安全系数风量 空气量门窗缝隙计算长度散热量有效系数 渗透冷空气量的综合修正系数系数北 北风建筑物的楼层数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电动机功率电动机轴功率系统总压力损失调节阀全开时的压力损
5、失散热量 显热量 耗热量辐射散热量围护结构传热阻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围护结构本体的热阻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压力损失比 南 南风 距离净距送风口的出口温度屋顶下的温度工作地点温度露点温度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邻室计算平均温度累年极端最高温度分别为室内计算温度和竖井计算温度室内平均温度排风温度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与累年极端最高温度和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与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6、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温度梯度邻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之差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工作地点平均风速西 西风距离系数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夏季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进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排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室内空气的平均密度排风温度下的空气密度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 室内空气计算
7、参数第二节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第三节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第三章 采暖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热负荷第三节 散热器采暖第四节 辐射采暖第五节 热风采暖与热风幕第六节 采暖管道第七节 蒸汽喷射器第四章 通风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自然通风第三节 隔热降温第四节 机械通风第五节 除尘与净化第六节 防火与防爆第七节 设备 风管及其他第五章 空气调节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负荷计算第三节 系统设计第四节 气流组织第五节 空气处理第六章 制冷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压缩式制冷第三节 热力制冷第四节 机房设计 设备布置及其他第七章 自动控制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检测 联锁与信号显示第三节 自动调节与控制第四节
8、 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与控制第八章 消声与隔振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消声与隔声第三节 隔振附录一 名词解释附录二 室外气象参数附录三 室外计算温度的简化统计方法附录四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附录五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附录六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附录七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附录八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值附录九 自然通风的计算附录十 系统式局部送风的计算附录十一 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附录十二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十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了在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 体现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精神 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
9、针政策 以便为安全生产 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 特制订本规范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 扩建 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 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第条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工艺和使用要求 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 同有关专业相配合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条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 构件及材料 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 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 设备
10、的系列和规格型号 应尽量统一第条编制设计文件时 应根据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 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第条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 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 检测和计量装置第条布置设备 管道及配件时 应为安装 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 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 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 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第条设计中 对于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 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 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第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 布置设备和管道时 应根据需要分别采取防震和有组织排
11、水等措施第条根据本规范进行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时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第条设计集中采暖时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按下列规定采用一 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 宜采用二 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 不应低于中作业 不应低于重作业 不应低于注 作业种类的划分 应按国家现行的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执行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 时 轻作业可低至 中作业可低至 重作业可低至三 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 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更衣室托儿所 幼儿园 医务室办公用室食堂盥洗室 厕所注 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 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 可
12、参照有关专业标准 规范的规定执行第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 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的平均风速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 不宜大于二 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当室内散热量小于时 不宜大于 当室内散热量大于或等于 时 不宜大于第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 度 应采用相对湿度 应采用风 速 不应大于注 使用条件无特殊要求时 室内相对湿度可不受限制二 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 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工作区的风速 不宜大于注 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 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第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 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
13、 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 按表 确定夏季工作地点温度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允许温差工作地点温度注 如受条件限制 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 允许温差可加大第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 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 应按本规范第 条至第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 度 应采用相对湿度 应采用风 速 不应大于二 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 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 工作区的风速 宜采用 当室内温度高于 时 可大于注 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 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第
14、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第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天的日平均温度注 本条及本节其他条文中的所谓 不保证 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 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第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第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最热月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第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应采用历年最热月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第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天的日平均温度第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的干球温度注 统计干湿球
15、温度时 宜采用当地气象台站每天 次的定时温度记录 并以每次记录值代表 的温度值核算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的湿球温度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天的日平均温度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可按下式确定式中 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 按表 采用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其他符号意义同式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表时刻时刻时刻时刻第条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 应另行确定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仅在部分时间 如夜间 工
16、作的空气调节系统 可不遵守本规范第 条至 条的规定第条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最多风向 静风除外 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第条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应采用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第条冬季室外大气压力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大气压力 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第条冬季日照百分率 应采用累
17、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第条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 应按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总日数确定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选取 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 宜采用注 本条中所谓 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系指室外连续天的滑动平均温度 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第条室外计算参数的统计年份 宜采取年 共 年 不足 年者 按实有年份采用 但不得少于年 少于 年时 应对气象资料进行订正第条山区的室外气象参数 应根据就地的调查 实测并与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的邻近台站的气象资料进行比较确定第条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 应按本规范附录二采用对于本规范附录二未列入的
18、城市及台站 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统计确定 对于冬夏两季各种室外计算温度 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所列的简化统计方法确定第三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第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 按 月 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第条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的太阳总辐射照度 可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第条透过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标准窗玻璃的太阳直接辐射照度和散射辐射照度 可按本规范附录五采用第条应用本规范附录四和附录五时 当地的大气透明度等级 应根据本规范附录六及夏季大气压力 按表 确定大气透明度等级表附录六标定的透明度等级下列大气压力 时的透明度等级第三章采暖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采暖方式的选择 应
19、根据建筑物规模 所在地区气象条件 能源状况 政策 环保等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条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大于或等于 天的地区 宜采用集中采暖第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 其幼儿园 养老院中小学校 医疗机构等建筑 宜采用集中采暖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为 天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不足 天 但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大于或等于 天第条采暖室外气象参数 应按本规范第二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利用当地近 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计算第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当其位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 且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 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 以上 而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
20、满足要求时应按 设置值班采暖注 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 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值班采暖所需维持的室内温度第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工业建筑 如工艺对室内温度无特殊要求 且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 时 不宜设置全面采暖 但应在固定工作地点设置局部采暖 当工作地点不固定时 应设置取暖室第条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 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节能标准的规定第条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应按下式确定或式中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和第 条采用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条采用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按表 采用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
21、度的允许温差 按表 采用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按表 采用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 按表采用注 本条不适用于窗 阳台门和天窗砖石墙体的传热阻 可比式 的计算结果小外门 阳台门除外 的最小传热阻 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 时 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亦应通过计算确定当居住建筑 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 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及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的要求温差修正系数表围护结构特征外墙 屋顶 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
22、隔墙 层建筑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 层建筑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有窗时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与无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伸缩缝墙 沉降缝墙防震缝墙允许温差值表建筑物及房间类别 外 墙 屋顶居住建筑 医院和幼儿园等办公建筑 学校和门诊部等公共建筑 上述指明者除外 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 潮湿的房间除外室内空气干燥的工业建筑室内空气湿度正常的工业建筑室内空气潮湿的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当不允许墙和顶棚内表面结露时当仅不允许顶棚内表面结露时室内空气潮湿且具有腐蚀性介
23、质的工业建筑室内散热量大于 且计算相对湿度不大于 的工业建筑注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 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 确定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其允许温差 值 可采用表中 同式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换热系数和换热阻值表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墙 地面 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 当 时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 当 时注 表中 肋高 肋间净距室内干湿程度的区分表温度相对湿度类 别干燥正常较湿潮湿第条确定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时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应根据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值 按表 采用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表围护结构类型 热惰性指标 值 的取值注 表中 和
24、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按本规范第二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根据当地气象数据采用第条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应按下式计算或式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同式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 按表采用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 按表采用围护结构本体 包括单层或多层结构材料层及封闭的空气间层 的热阻换热系数和换热阻值表围护结构外表面特征外墙和屋顶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闷顶和外墙上有窗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第条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 其玻璃外窗 阳台门和天窗的层数 可按表 采用窗阳台门和天窗层数表建筑物及房间类别室内外温差层数外窗 阳台门 天窗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及潮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J 19 1987 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 设计规范 2001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