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7416-2000 啤酒大麦.pdf
《GB T 7416-2000 啤酒大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7416-2000 啤酒大麦.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T 7416-2000 前主口本标准是对GB/T7416-1987(啤酒大麦的修订。本标准与原标准GB/T7416-1987相比,有下列主要差异g1本标准理化指标参考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及公司的标准,试验方法参照了欧洲啤酒酿造协会(EBC)分析方法中有关大麦分析部分$2.增加了分类和定义两章内容,并用文字分别进行了描述s3.此次修订,将数皮、病斑粒(非检疫对象也列入夹杂物中$4.优级、一级的水分由原标准运13.0%修改为运12.0%勺5. 千粒重指标的表示单位改为以绝干计,与国际上表示一致,指标略有提高,6.将原标准中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改为3天发芽率和5天发芽率,与国际上表示方法一致
2、g7.去掉浸出物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8. 蛋白质指标在原标准中只规定的上限,此次修订,改为范围值g9.增加了水敏感性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g10.本次修订,为了提高啤酒大麦的品质,适应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尽快与国际接轨,参照EBC试验方法,在本标准中推荐了大麦中霉菌数的测定和大麦品种鉴定两个试验方法,放在提示的附录里。指标暂时不定,待条件成熟后再列入。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7416-1987。附录A和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麦穿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
3、张五九、康永瑛、李玉清、宋桂美、刘再新、谷方红。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416-2000 啤酒大麦代替GB/T7416-1987 如1altingbarley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啤酒大麦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啤酒酿造专用大麦的鉴定、收购、运输、贮存。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寻|月1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01一1988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
4、量分析)用标准浴液的制备GB/T 603-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 2715一1981粮食卫生标准GB/T 5009.36-1996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抨祥、分样法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六棱大麦大麦的原始形态。麦穗断面呈六角形,有6行麦粒围绕1根穗轴而生,其中只有中间对称的2行子粒发育正常,其左右4行子粒发育迟缓,粒形不正。3. 2 四棱大麦实际也是六棱大麦,只是宫的子粒不像一般六棱大麦那样对称,有2对子粒互为交错,麦穗断面呈四角形,看起来象是在穗轴上
5、形成四行子粒。3. 3 二棱大麦是六棱大麦的变种,麦穗扁形,沿穗轴只有对称的2行子粒。3. 4 多棱大麦四棱和六棱大麦统称为多棱大麦。3.5 千粒重1000颗麦粒的绝对质量。3.6 3天发芽率三天后发芽粒占总麦粒的百分数,主要表示大麦发芽的整齐程度。3. 7 5天发芽率五天后发芽粒占总麦粒的百分数,主要表示可发芽的大麦百分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8-14批准2001- 03-01实施316 _. GB/T 7416 2000 3. 8 水敏感性一种大麦吸收较多水分后,抑制发芽的现象。4 分类啤酒大麦根据其子粒生长形态分为两类。4. 1 多棱大麦(主要指六棱大麦和四棱大麦), 4.2
6、二楼大麦。5技术要求5. 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飞优级表1一棱、多棱一级二级淡黄色具有光泽,有原大麦固淡黄色或黄色,稍有光泽,无黄色,无病斑垃川无霉味和其感官有的香气,无病斑粒iU无霉昧和其他异味病斑粒1,无霉昧和其他异味他异味1)此处指检疫对象所规定的病斑粒。5. 2 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类jjlJ 一棱多梭项目优级一级级优级一级二级夹杂物.%芝主.0 1.5 2.0 .0 1. 5 2.。破损率.%S主O. 5 1. 0 1. 5 0.5 1. 0 1. 5 水分.% 12. 0 13. 0 12.0 13. 0 干粒重(以绝干计).g 二注37 34 32 36 32
7、 28 3天发芽率.%;. 95 92 85 95 92 85 5天发芽率.%二注97 95 90 97 95 90 蛋白质以绝干计),% 10.0-12.。9.5-12.0 9.0-13.0 10.0-12.。9.5-12.0 9.0-13.0 选校试验(2.5mm以、上).%80 75 70 75 70 65 水敏感性,%10 10-25 运1010-25 L. 5.3 卫生要求按GB2715执行。6试验方法本试验所用水均指蒸馆水或无离子水,应符合GB/T6682三级(含三级以上水规格。所用试剂除特殊注明外,均指分析纯。理化分析除夹杂物、破损率外)所用的大麦样品一律采用除杂均匀的试祥。31
8、7 G/T 7416-2000 6. 1 感官在自然光线明亮的场所观察大麦的颜色,将大麦样品在手中握5min,并嗅其气味,观看颜色,记录有无光潭、病斑粒检疫对象所规定的、霉变粒、霉味或其他异味等情况。6.2 夹杂物称取试样200g(称准至O.1 g),拣出其他植物种子、秸杆、土石、杂质等非大麦物质及赦皮、一般病斑粒(非检疫对象所规定的),称其质量,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数。结果取一位小数。6.3 破损率称取试样200g(称准至O.1 g),拣出破挝、半粒,称其质量,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数。结果取一位小数。6.4 水分6.4. 1 方法提要样品于105C107C直接干燥,所失质量的百分数即为该祥品的水分,
9、6.4.2仪器6.4.2.1 天平:感量。.1mg; 6. 4. 2. 2 称量皿,30Xj6S0mm , 6.4.2.3 电热干燥箱g控温(106士1)C; 6.4.2.4 干燥糠s玻璃干燥穗,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6.4.3试样的制备取一定量的试样,采用DLFU盘式粉碎机(Bhler-Ming),盘间距为0.2mm,进行粉碎后,即得到细粉样品,6.4.4 分析步骤称取细粉样品5g(称准至O.000 1 g),于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皿中,将称量皿置于(106士1)C电热干燥箱内,取下盖子,烘3h。趁热盖上盖子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然后再放入电热干燥箱内烘1h,称量,直至恒重。6.4.
10、5分析结果的表述式中,X,一一试样的水分,%m一-称量皿的质量, X1m, -m, 1 = _.!.一-一X100 m , - m m,一-烘干前称量皿和样品的质量,g,m,一一烘干后称量皿和样品的质量,g。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6.4.6 允许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2%.6.5 千粒重6. 5. 1 仪器6.5.1.1 计数器6.5.1.2 天平:感量。.1 g. 6.5.2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40.0 g,用it数器或默记法数出样品的粒数。6.5.3分析结果的表述X2=40.0 X 1 000 X (1 - X ,) n 式中,X , 试样的干粒重(以绝于计),g ,
11、 318 . ( 1 ) . ( 2 ) X, 试样的水分,%; n 试样的粒数。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6.5.4 允许差GB/T 7416-2000 同一样晶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2%。6.6 3天发芽率.5天发芽率6. 6. 1 漏斗法(Schnfeld法)6.6.1.1 仪器a)漏斗g直径100mm,在颈中有一扁平的小玻棒pb)烧杯.500mL, d喷雾器,6.6.1.2 分析步骤取1000粒试样在大烧杯内,用18(;-20C水浸溃1儿弃水,自来水洗5次,再用18C-20(;水浸溃6h。弃水,转移麦粒到漏斗中,盖上培养皿盖,在18C-20C下静置过夜.次日将麦位倒出,混匀,用喷
12、雾器喷水,使麦粒潮湿,再装回漏斗中.此操作于上下午各进行一次两次操作间隔时间为10-12 h)。6. 6. 1. 3 分析结果的表述漫溃开始后72h大麦发芽粒数为3天发芽率sX. = 1 000 - n - 10 浸溃开始后120h大麦发芽位数为5天发芽率:式中X3-一试样的3天发芽率,%J X. 试样的5天发芽率.%, n一-不发芽麦粒数.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6.6.1.4 允许差X. = 1 000 - n -二噜10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2%.6.6.2 培养皿法(BRF法)6. 6. 2. 1 仪器a)培养皿z直径10cm , b)滤纸z中速滤纸.6.6.2.2 分
13、析步骤( 3 ) . ( 4 ) 将两张亘径9cm的滤纸放入培养皿底部,如4mL水均匀润湿滤纸,骂是100粒试样放在滤纸上,使每一麦粒很好地与滤纸接触,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入塑料袋密闭,以防止水蒸发。在室温18C-20C下,予暗处静置发芽。6.6.2.3分析结果的表述放置72h后大麦发芽粒数为3天发芽率gX, = 100 - n 放置120h后大麦发芽粒数为5天发芽率zX. = 100 - n 式中:几试样的3天发芽率,% J .( 5 ) ( ) 319 GB/T 7416-2000 X, 试样的5天发芽率.%; n 不发芽麦粒数。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6.6.2.4 允许差同-样品两次测
14、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6.7 蛋白质6.7.1 方法提要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分解样品,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氮转变成氨,以确酸溶液吸收蒸馆出的氨,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氮含量。6.7.2 仪器6. 7. 2. 1 凯氏定氮仪z自行组装的仪器或成套仪器(如:Tecator的Kjeltec系列定氮仪或相同质量的仪器)6.7.2.2 天平s感量。.1mg; 6.7.2.3 酸式滴定管,50mL , 6.7.3 试剂和溶液6. 7. 3. 1 不含氨的水按GB/T603配制,6.7.3.2硫酸,95%98%,6.7.3.3 氢氧化锅溶液(400g/L),称取400g氢氧化销溶于1L不含氨的水中,静置
15、。吸取上层清液于带橡皮塞的瓶内。此溶液的比重应为1.36以上g6.7. 3. 4 棚酸溶液(20g/L),称取20g棚酸,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 , 6.7.3.5盐酸标准溶液c(HC)=0. 1 mol!LJ,按GB/T601配制与标定,6. 7. 3. 6 混合催化剂z将硫酸梆(K,SO,)、二氧化铁(TiO,)、硫酸铜(CuSO, 5H,O)按100.30.3的比例混合,并研细g6. 7,3. 7 澳甲盼绿混合指示液z按10 4的比例吸取1g/L漠甲盼绿乙醇溶液和1g/L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e6.7.4 分析步骤成套仪器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样品测定。自行组装的仪器按下述方法进行操作。6.7.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7416 2000 啤酒 大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