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pdf
《GB 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9.060 N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4912008 代替GB/T 164911996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s 2008-06-30 发布 2009-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64912008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及符号与说明 . 1 4 试验机主参数系列 . 2 5 技术要求 . . 3 5.1 环境与工作条件. . 3 5.2 试验机的分级. . 3
2、5.3 加力系统. . 3 5.4 测力系统. . 4 5.5 变形测量系统. . 5 5.6 位移测量系统. . . .6 5.7 控制系统. . 6 5.8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 6 5.9 电气设备. . 6 5.10 安全保护装置. . 6 5.11 噪声. 7 5.12 耐运输颠簸性能. . 7 5.13 其他要求. . 7 6 检验方法 . . 7 6.1 检验条件. . 7 6.2 检验用器具. . 7 6.3 加力系统的检测. . 7 6.4 测力系统的检测. . .9 6.5 引伸计的检测. . 9 6.6 位移测量系统的检测. . 9 6.7 控制系统的检测. . 10
3、 6.8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 . 10 6.9 电气设备的检测. . 10 6.10 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 . 10 6.11 噪声的检测. . 10 6.12 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 11 6.13 其他要求的检查. . 11 7 检验规则 . . 11 7.1 出厂检验. . 11 7.2 型式检验. . 11 7.3 判定规则. . 11 8 标志与包装 . . 11 8.1 标志. . 11 8.2 包装. . 12 GB/T 16491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GB/T16491-1996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本标准与 GB/T16491-1996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相比主
4、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范围,将“电子式拉力试验机”和“电子式压力试验机”也纳入到本标准中(1996 年版的第 1 章;本版的第 1 章); 删除了一条术语(1996 年版的 3.1); 修改了“表 1 符号”的部分内容(1996 年版的表 1;本版的表 1) ; 修改了主参数系列部分内容(1996 年版的第 4 章;本版的第 4 章); 取消了试验机分级中 2 级和 3 级两个级别(1996 年版的 5.2;本版的 5.2); 修改了最大容量不大于 5kN 试验机同轴度的要求(1996 年版的 5.3.2.1;本版的 5.3.2.1); 增加了弯曲压头和其两支承硬度的要求(1996 年版的 5.
5、3.4.1;本版的 5.3.4.1); 取消了允许移动横梁分级调速及相应分级数系的规定(1996 年版的 5.3.5.2; 本版的 5.3.5.2); 修改了 0.5 级试验机速度相对误差指标和速度检测时间的规定(1996 年版的 5.3.5.3、6.3.7;本版的 5.3.5.2、6.3.9) ; 删除了有关标定值漂移、记录装置的内容 (1996 年版的 5.4.1.4、5. 4.3;本版的 5.4.1.4); 修改了测力系统零点相对误差、鉴别力阈、零点漂移技术指标和计算方法(1996 年版的 5.4、6.4;本版的 5.4、6.4); 增加了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规定(本版的 5.7
6、 和 6.7); 增加了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规定(本版的 5.8 和 6.8); 修改了引伸计部分技术指标,增加了引伸计分辨力的要求(1996 年版的 5.5;本版的 5.5); 修改了有关电气设备和装配质量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有关机械安全的规定(1996 年版的 5.9;本版的 5.9 和 5.13); 修改了同轴度自动检测仪准确度的要求(1996 年版的 6.2;本版的 6.2); 修改了试验机同轴度检测的部分内容(1996 年版的 6.3.1;本版的 6.3.3); 取消了附录 A(1996 年版的附录 A)。 与本标准相关的金属力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
7、228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7314 金属材料 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 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浙江竞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承德市精密试验机有限公司、长春中联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伟、孙善烨、赵又杰、张香玲、贾莉蓓、王新华、邵春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 16491-1996 。
8、I GB/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机械加力,采用电子测量技术测量力学性能参数的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的主参数系列、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力学性能试验用的电子式万能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 本标准也适用于电子式拉力试验机和电子式压力试验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9、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1120 07 试验机 通用技术要求 GB/T 136342000/ISO376: 2004 单轴试验机检验用标准测力仪的校准(ISO376:2004,Metallic materials-calibration of force-prov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uniaxial testing machines,IDT) ; GB/T 16825.12002/ISO750 0-1:2004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 第 1 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IS
10、O 75001:2004,Metallic materialsVerification o f static uniaxial testing machinesPart 1: Tension/compression testing machines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he forcemeasuring system, IDT) GB/T 220662008 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 JB/T 6146 2007 引伸计技术条件 JB/T 6147 2007 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及符号与说明 3.1 术语
11、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分辨力 resolution 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相邻值的能力。 GB/T 13983 1992,定义 4.52 3.1.2 鉴别力阈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 使试验机的示值产生一个可觉察变化响应的最小输入变化。 3.2 符号与说明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单位与说明见表 1。 1GB/T 164912008 表 1 符号 符号 单位 说 明 a % 力指示装置的相对分辨力 b % 测力系统的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D mm 横梁位移检测用的百分表(或千分表、钢直尺)指示的位移值 iD mm 同一位移量的三次测量中,
12、位移指示装置三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e % 加力系统中上、下夹头和试样钳口的中心线与试验机加力轴线的同轴度 Fi0N 卸除力以后被检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残余示值 LF N 力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值 F0dN 测力系统的零点漂移示值 0f % 测力系统的零点相对误差 ilm 引伸计指示的进程位移示值 tlm 标定器给出的位移值 L mm 在同一测量点,同一次测量中,检验试样两侧变形的算术平均值 maxL mm 在同一测量点,同一次测量中,检验试样变形较大一侧的变形值 NbdB(A) 背景噪声 NcdB(A) 噪声修正值 maxi,N dB(A) 试验机工作时测量的最大噪声 q % 测力系统的示值相对误差
13、 Dq % 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 eq% 引伸计示值相对误差 Leq% 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 r N 力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er m 引伸计的分辨力 u % 引伸计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V mm/min 横梁移动速度的标称值 iV mm/min 同一横梁移动速度,三次实测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w % 横梁移动速度相对误差 z % 测力系统的零点漂移 dB(A) 试验机工作时的噪声 v% 测力系统的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4 试验机主参数系列 试验机的主参数为最大试验力并按主参数划分试验机规格,同 时也表征试验机力的最大容量。试验机主参数宜从表 2 中选取,试验机的主参数系列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2 GB/
14、T 164912008 表 2 试验机主参数系列 试验机 主参数系列 最大容量 kN 0.5 l、 2、 5 10、 20( 30)、 50 100、 200( 300)、 500( 600) l 000 注:“()”内的参数为不优先推荐的参数。 5 技术要求 5.1 环境与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试验机应能正常工作: a) 室温 10 35范围内; b) 相对湿度不大于 80; c) 周围无振动、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强电磁场干扰的环境中; d) 电源电压的变化在额定电压的 10以内; e) 在稳固的基础上正确安装,水平度为 0.2 l 000。 5.2 试验机的分级 试验机按其测量力的量值和变形
15、量值与其他参数所具有的准确度,以及试验机性能能够达到的多项技术指标划分为 0.5 级和 1 级两个级别。各级别的技术指标见表 3表 7。 表 3 试验机级别和测力系统允许误差 最大允许值 % 试验机级别 示值相对误差 q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b 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v零点相对误差 f0相对分辨力 a 0.5 0.5 0.5 0.75 0.25 0.25 1 1.0 1.0 1.5 0.5 0.5 5.3 加力系统 5.3.1 一般要求 5.3.1.1 试验机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和试验空间,应能方便地进 行各种试验并应便于试样、试样夹具和试验机附件的装卸以及标准测力仪的安装与使用。 5.3.1.
16、2 试验机在施加和卸除力的过程中应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 5.3.2 拉伸试验夹持装置 5.3.2.1 拉伸试验 的试样夹持装置在任意位置上和施加力的过程中,上、下夹头和试样钳口的中心线应与试验机的加力轴线同轴,其同轴度: 对于最大容量不大于 5kN 的试验机不应超过 2mm/500 mm; 对于最大容量大于 5kN 的试验机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3GB/T 164912008 表 4 同轴度最大允许值 试验机级别 同轴度最大允许值 % 0.5 12 1 15 5.3.2.2 夹头应保证夹持可靠,在夹持部分的全长内应均匀地夹紧试样,并应能对试样施加试验机的最大力值。在加力状态下或试验过程中
17、试样与夹头不应产生相对滑移。 5.3.2.3 夹头在卸除力或做试样的拉断试验后,钳口各部位应无损伤。 5.3.2.4 钳口应具有互换性。 5.3.3 压缩试验 装置 5.3.3.1 上、下压板的中心线应与机架的中心线重合。压板的球面支承应配合良好、活动自如。 5.3.3.2 压板的工作表面应光滑、平整,表面粗糙度参数 Ra 的最大允许值为 0.80m。 5.3.3.3 压板的洛氏硬度不应低于 55HRC。 5.3.3.4 下压板的工作面上应清晰地刻有试样定位用的不同直径的同心圆刻线或互成 90角的刻线, 刻线的深度和宽度以便于观察且不影响试验结果为宜。 5.3.4 弯曲试验装置 5.3.4.1
18、 弯曲压头与两个弯曲支座之间应平行,弯曲压头与两支承的洛氏硬度不应低于 50 HRC。 5.3.4.2 两个弯曲支座的高度应一致。 5.3.4.3 弯曲试验装置上标尺的零位线应与加力轴线重合。 5.3.5 移动横梁 5.3.5.1 移动横梁的水平度应在 0.2/1 000 以内。移动横梁在工作行程内移动时应平稳。 5.3.5.2 移动横梁的移动速度宜在 0.005mm/min 1 000mm/min 范围以内。在零试验力条件下,横梁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标称值相对误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横梁移动速度相对误差 试验机级别 0.5 1 横梁移动速度相对误差 % 0.5 1 5.3.5.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491 2008 电子 万能 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