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126-1995 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pdf
《GB T 16126-1995 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126-1995 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Quidelines for quality a回uranceof biol嗨i四Imonitoring GB/T 16126-1995 本标准规定了在开展生物监测时,在生物样品的选定和采集,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得、资料的统计处理和报告中必需贯彻的质量保证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监测、监督或评价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将染物对人群或个体健康的影响及监测、监督或评价环境总的接触水平。2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3 术语3. 1 生物监测系统地收集人体生物样品(组织,体液、代谢物),测定其中化学物或其代谢物的含量,或它们所引起
2、的非损害性的生化效应,以评价人体接触剂量及其对健康影响。3. 2 生活环境被监测群体或个体日常所接触的所有环境的总称,它包括空气、土壤、水、食物等介质。3. 3 质量保证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可比性,对监测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它包括实验设计、样品采集、现.tl定规范、人员的培训11、实验室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等内容。4 采样采样中的质量保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周密的采样设计及严格的采样步骤而实现的。它应由化学检验人员和卫生人员协作完成。采样设计和采样步骤的制定,应符合以下原则24. 1 采样人群当监测目的是监测、监督或评价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应选择该环境或剂量下,对该污染物最敏感的
3、人群或接触人数最多的人群,或为某一特定目的而选定的人群。如监测目的是评价或判定污染物对个体的健康影响,采样人群即为被评价或判定的个体。4.2 采样人数观测的人数决定于监测结果分散的程度(sm、监测结果与总体均值间的允许误差和置信水平的要求,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如尚无分散程度的资料,可先进行预测,观测的人数每组不宜小于50人。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5批准1996-07-01实施603 GB/T 16126-19.95 .SD 观察例数-D一. . . . . . . . . . ( 1 ) 式中zt 在确定的置信水平下t的I悔界值gSD一一监测结果的标准差,D一一预先设定的监测结果与
4、总体均值间允许的偏离区间。4.3 抽取采样人群的方法抽样人群应有代表性,可采用多阶整群按比例随机抽样法,其程序见附录A。如被观察的人群因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不同,或化学物在体内的代谢因观察人群的性别、年龄、饮食等不同而异,则可采取分层抽取人群的方法。4.4 采集的样品应优先选择被测物浓度与环境含量或/和健康影响具有剂量反应关系或已有生物接触限值的样品。各待测物最适宜的、可能有意义的样品见附录B.4.5 采集时间对周期性的职业性接触,应根据化学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半减期选定采样时间。各化学物适宜采样时间见附录B。对非周期性的接触,应注意化学品在人体内24h的波动规律和季节性变化特点。4.6 样品的采集
5、量生物样品的采集量应考虑代表性。对均匀的样品,如血液,采集量满足检测和重复抽检所需即可。其他样品见4.7.3.9。4. 7 样品采集s生物祥品采集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沾污和样品的代表性。4.7.1 采样用品采样器具在使用前应根据被测物选用适当的清洗方法并进行空白检验,应选用空白值小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制品。当待测物是无机金属化合物时,可以考虑的制品有g高压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石英、硅跚玻璃、氮化硕等。不锈钢器具可用于锡、镰、锺等以外的无机待测物的监测。被测物为有机化合物时.采样器具应选用玻璃、金属制品,不宜使用橡胶和添加染料的制品。所使用的试剂(如抗凝剂、防腐剂等).必须进行空白检验.4.
6、7.2 采祥环境s采佯应在清洁无污染的环境中进行.对职业接触者,采样时,应离开生产岗位,脱去工作服,清洗手、脸和取佯部位。4.7.3 采样方法4. 7. 3. 1 血液2通常采集静脉血或未梢血(如指血或耳血)。常用采样器械为一次性注射器和取血三棱针。如被测物是金属化合物,采血时应用1%硝酸和去离子水先后清洗皮肤表面,然后再用酒精消毒。如被测物为有机物,要注意酒糟的干扰。取末梢血时不得用力挤压采血部位。采集后的样品如不能及时进行分析,应冷冻保存。a. 全血z将注射器或取血管采集的血液注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上下转动巅覆,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b. 血清(或血浆):用注射器或取血管采集的血液缓慢
7、地注入于干燥的试管中(采集血浆应在试管中加抗凝Jltj)。于室温放置15-30min.在3000r/min下离心10-15min.分离后的血清或血浆必须立即转入另一容器。为防止溶血,必须注意z转移采集在注射器中的血液时要先将针头取下,采集血浆时混合血液与抗凝剂的操作步骤不得用力过猛。4.7.3. 2 尿液2尿液直接收集于广口瓶中,采集的尿样不得少于50mL.收集职业接触者尿液前,应脱去工作服和洗手和手臂。采集24h尿液时,不得将尿液溅出或溢出,尿瓶应放在阴凉处。如需要测定比重,应于采样后立即测定,比重小于1.010和大于1.035的尿样,应奔去重采,测定比重所用尿液必须奔去。4. 7. 3.
8、3 乳汁z采样前用去离子水湿润的棉花擦洗乳房,特别是乳头。用手或用吸奶器将乳汁挤入容器。采集后的样品如不能及时进行分析,应冷冻保存。604 GB/T 16126 1995 4.7.3.4 头发.用不锈钢剪刀在枕部紧贴头皮处、采集距头皮2.5cm之内的发样。采样前二个月内禁止染发和使用含有待测化学品的洗发护发制品.由于目前尚无适宜的清洗发样的方法可以除去发样外部吸附/泊污的物质,因此,应慎用头发做为生物监测的样本,在评价监测结果时,也应特别慎重。4. 7.3. 5 脂肪z用针吸式活组织检查法或外科手术法采集臀部的脂肪。采得的样品不得加防腐剂、盐水或固定剂。如不能立即分析应将样品冷冻保存。4. 7
9、.3. 6 胎盘采取新鲜胎盘。用去离子水除去胎盘的血水和羊水,吸去表面水分。如不能立即分析,应将样品冷冻保存。4. 7.3. 7 粪便2粪便常用于代谢研究,实验时间一般为57夭。在开始实验的第一天和实验结束后的第一天的早餐前,各服用一有色标记物(卡红胶囊).在这期间,注意观察每天的粪便,从第一次出现红色粪便开始收集(含红色粪便)直到第二次出现红色粪便为止(不含红色粪便及红色粪便以后排出的粪便)。采集粪便时要避免尿液的混入.采集后的样品如不能及时进行分析,应冷冻保存。4. 7. 3. 8 呼出气:对非职业接触者收集一次呼出的气体,职业接触者采集一次呼出气或收集呼出气的最后部分(约150mL).用
10、采气管或特定的塑料袋收集和保存呼出气,或将收集的呼出气转移到吸收液或装有吸附剂的吸收器中保存.采集的气体应尽快分析测定.4.7. 3. 9 其他组织z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采集肝、肾等组织。肝、肾等组织本身的均匀性不佳,最好能取整个组织,否则应确定统一的采样部位,采样量并不得少于8样品经用去离子水去除表面血液后,吸去表面水分,称重,置-20C保存.4.8 标本的保存和运输采样后往往不能即时分析,需要运输和保存,为防止在保存运输期间被测物的损失和样品组成的改变,存放样品的器具必须密封性好,如被测物是易被吸附的金庸,应采用吸附作用小的原料制成的容器,如石英、聚四氟乙烯和高压聚乙烯.易产生沉淀的样品如尿
11、,应加酸控制溶液酸度,以防止沉淀产生。样品在运送到实验室的过程中,应根据被测物的稳定性,采用适当的保存温度。如被测物在常温下稳定,可在常温下短途运送,否则样晶必须冷冻运送.4.9 采祥记录采样后应立即填写采样记录.采样记录应包括g样品编号、样品种类、应检项目、样品采集量、采样时间、采祥地点、采样环境简单描述、采样过程简单描述,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工种或职业等,以及采样员姓名、采样记录填写者姓名、采样记录校对者姓名等.采集的样品应及时贴上标签,标签应包括与采样记录相同的样品编号、检验项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受试者姓名.4.10 分析样品的取样8. 血液、尿及其他体液必须充分混匀后再取样。b
12、. 骨和脏器样品应剔除异体组织(如脂肪、结缔组织等),彻底粉碎、充分混匀后才可称取分析样品。C. 贮存于低温冷冻的样品,如血、尿、骨和其他赃器组织应先自然解冻,放至室温后,重新混匀取样。d. 烘干、粉碎、磨细或剪碎的发、骨及其他赃器组织的干样,称样前必须干燥至衡重。如被测物具挥发性,可与称样的同时,另称样测水分.e. 称取样品的量应保证祥品的代表性,其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必须满足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5监测数据监视tl数据的质量保证借助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质量保证措施的贯彻.605 GB!T 1 61 26 -1 995 5. 1 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的管理5. 1. 1 各实验室所在单位必须建立
13、质量保证管理科室,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的质量保证工作。各实验室必须配备质控人员,配合质量保证管理科室发放质控盲样、审核分析数据、监督和检查实验室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5.1.2 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包括2a. 制定和修订质量保证程序及规程gb 监督和检查质量保证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的管理及校准情况、各项原始记录、分析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质控图、分析的准确性等hC. 按隶属关系定期组织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向上级单位报告质量保证工作的执行情况,并接受上级单位的有关工作部署,安排组织实施。d. 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帮助解决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问题。5.
14、 1. 3 实验室质控人员的任务:a 检查送样登记,b. 发放质控盲样$C. 审核分析数据$d. 检查实验室仪器的管理。5.2 实验室的管理5. 2. 1 实验室的分析人员应具有相当于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经培训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监测分析技术,并能严格遵守质量保证规程。15.2.2 实验室环境应保证实验室干净、整洁、无交叉污染。实验室内严禁吸烟。痕量或超痕量分析工作需具备净化实验室,超净柜,或者采取局部防尘措施。5.2.3 仪器的维护,校准和管理a.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需有专人负责保管、建卡立档。仪器档案应包括仪器说明书、验收调试记录、各种原始参数、定期保管维修、校准以及使用情况的登记记录;b. 精
15、密仪器需安放在干燥、清洁、平稳无震动、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仪器的调试、使用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说明书的要求。并应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检定办法或仪器说明书定期校正和调试;c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掌握仪器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见附录。后才能上机,d. 仪器的附件设备应妥善安放并经常进行安全检查。5.2.4 降低分析空白的控制措施在痕量分析中,必须把分析空白降至可以忽略的程度。为了降低空白值,必须做到2a. 所有使用的试剂必须进行空白检查。采用高纯度的水、酸、有机溶剂和试剂,并减少它们的用量。必要时预先精制和纯化$b 应在采取局部或整个的防尘与净化措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以防止环境沾污st 使用以
16、适宜的惰性材料制成的器皿,并采用合适的清洗技术,防止器皿的沾污sd. 分析者必须避免自身(化妆品、外敷药物等)对样品的泊污。5.2.5 分析方法的选定分析方法应优先采用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在分析方法(标准方法,推荐方法或本实验室方法选择前应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下限进行验证,符合实验室要求后,写出本实验室的详细的操作程序。5.2.5.1 准确度测定结果与被视l对象的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按优先顺序排列): 606 GB/T 16126-1995 a. 对照分析2用标准物质评价方法准确度。测定基体和浓度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根据测定结果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126 1995 生物 监测 质量保证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