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2642-2001 工业机器人 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pdf
《GB T 12642-2001 工业机器人 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2642-2001 工业机器人 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pdf(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原有的 及进行复审后修订的 本标准根据该标准的技术内容对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 和 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方法 进行了修订 并按的版本格式将我国原有的两项标准合并成一项 在编写格式上除遵照增加我国前言及在引用标准中按我国已发布的国家标准 更改为我国编号及名称外 其他全部与之一一对应本标准和国标 版相比有较大的变动 版是参照采用当时的 编制的 在标准的内容中增加了缩略语和符号的章节 在位姿特性和轨迹特性的项目上有所增删 在规范项目的释义图例和计算公式上补充了内容 并作了一些增删和修改 计算公式的符号作了较大变动 作为标准的附录增加了进行机器人对比
2、试验时所选用的各项参数的规定 作为提示的附录增加了机器人典型应用时选择哪些性能规范的建议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 和 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方法本标准的附录 为标准的附录 附录 附录 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胡景 刘桂雄 陆际联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 成员体 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组织 国际标准的制定通常是由 的技术委员会来进行的 对技术委员会已确定的项目 有兴趣的每个成员体有权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与 有联系的各
3、国际组织 政府和非政府的团体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的标准化方面 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紧密合作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 在 理事会作为国际标准接受之前 提交各成员体投票表决按 导则 需有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中 成员体投票数的 赞成 且反对票少于总投票数的 才能批准发布国际标准 是由工业自动化系统和集成技术委员会 的制造业机器人分技术委员会 制定的第二版删除和替代第一版 和修正案 且是技术修订版附录 是本国际标准的正式组成部分 附录 和附录 仅作为资料引言是涉及工业机器人的系列国际标准之一 其他还有诸如安全 通用特性 坐标系 术语和机械接口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是相互关联的 且和其他标准
4、有关制定 的目的是便于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制造商和用户间的沟通 定义了重要的性能指标 说明这些指标应怎样给定 并推荐了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 举例说明如何编写试验结果报告 本标准给出试验方法中的那些特性是对机器人性能起显著影响的性能指标本标准的用户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需要测量的性能指标根据机器人的类型和要求 可全部或部分地采用本标准所述的试验标准的核心是单个特性试验 附录 中有位姿特性和轨迹特性对比测试的具体参数本标准的附录 对于典型应用提供了选择试验项目的指南本标准的附录 提供了试验报告的格式 包含所需的最少信息和试验结果的汇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5、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批准 实施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操作型机器人下列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位姿准确度和位姿重复性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距离准确度和距离重复性位置稳定时间位置超调量位姿特性漂移互换性轨迹准确度和轨迹重复性重定向轨迹准确度拐角偏差轨迹速度特性最小定位时间静态柔顺性摆动偏差对于某一具体机器人的试验 本标准并不规定应选择上述的哪些性能指标 本标准所述的试验项目主要用于研究和检验某个机器人的指标 但也可用于样机试验 定型试验或验收试验为了对比不同机器人的性能指标 按照本标准的规定 下列参数必须相同 试验立方体的尺寸 试验用负载 试验速度 试验轨迹 试验循环和环境条件附录 标准的附录 给出了用于
6、位姿特性和轨迹特性进行对比测试时的具体参数本标准适用于 中定义的所有工业机器人 本标准术语 机器人 指的是工业机器人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工业机器人 词汇工业机器人 坐标系和运动命名原则工业机器人 特性表示定义本标准采用 中给出的定义和下列定义集群用于计算准确度和重复性特性的一组测量点 图 表示图解法示例重心对于由坐标 确定的 个点的集群 该集群的重心是坐标为均值 的点 的计算公式在 中给出测量停顿时间记录数据前在测量点处的延迟时间 如发出 到位
7、 控制信号与测量装置 开始测量 之间的时间测量时间记录量值所用的时间单位除非另有规定 所有单位如下长度以毫米计角度以弧度或度计 或时间以秒计质量以千克计力以牛顿计速度以米 秒或度 秒或弧度 秒计缩略语和符号本标准采用下列缩略语和符号基本缩略语准确度重复性变动波动漂移位姿路径 轨迹速度摆动互换性量值对 轴的姿态 角分量沿 轴的直线坐标测量循环次数沿轨迹测量点数标准偏差两点之间的距离实到位姿和各个实到位姿集群重心间的距离轨迹速度位姿准确度位姿重复性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距离准确度距离重复性位置稳定时间位置超调量位姿准确度漂移位姿重复性漂移轨迹准确度轨迹重复性拐角圆角误差拐角超调轨迹速度准确度轨迹速度
8、重复性轨迹速度波动摆幅误差摆频误差下标表示对 轴的姿态特性表示沿 轴的定位特性指令表示第 点表示第 次循环表示第 次方向表示 次方向表示位姿编号拐角点 边界机器人性能进入规定的轨迹特性内的点位置其他符号到 试验立方体的顶点到 测量轨迹特性用矩形平面的顶点各实到位姿集群的重心测量系统坐标原点注 其他符号在有关章节中解释性能测试条件机器人安装根据制造商的建议安装机器人测试前条件机器人应装配完毕 并可全面操作 所有必要的校平操作 调整步骤及功能试验均圆满完成除位姿特性的漂移试验应由冷态开始外 不管制造商是否有规定 其余的试验在试验前应进行适当的预热运行若机器人具有由用户使用的 会影响被测特性的设备
9、或如果只能用特殊函数来记录特性 如离线编程给出的位姿校准设施 的设备 则试验中的状态必须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并且 与某种特性有关时每次试验中均应保持不变操作和环境条件由制造商指定并由本标准相应的试验方法确定的性能特性 只有在制造商规定的环境和正常操作条件下才是有效的操作条件试验中所使用的正常操作条件 应由制造商说明正常操作条件包括 但不限于 对电源 液压源和气压源的要求 电源波动和干扰 最大安全操作极限 见 等环境条件一般条件试验所用的环境条件应由制造商说明 参照 的要求环境条件包括 温度 相对湿度 电磁场和静电场 射频干扰 大气污染和海拔高度极限测试温度测试的环境温度 应为 采用其他的环境温度
10、应在试验报告中指明并加以解释 试验温度应保持在为使机器人和测量仪器在试验前处于热稳定状态下 需将它们置于试验环境中足够长的时间 最好一昼夜 还需防止通风和外部热辐射 如阳光 加热器位移测量原则被测位置和姿态数据 应以机座坐标系 来表示 或以测量设备所确定的坐标系来表示若机器人指令位姿和轨迹由另一坐标系 如离线编程 确定 而不是测量系统来确定 则必须把数据转换到一个公共坐标系中 用测量建立坐标系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情况下 给出的测量位姿不能用作转换数据的参照位置 参照点和测量点需在试验立方体内 且彼此距离应尽可能大 如 若 到为测量点 则 可用作参照点对于性能规范的有向分量 机座坐标系和所选坐标系
11、的关系应在试验结果中说明测量点应离制造商指明的机械接口一段距离 该点在机械接口坐标系 见 的位置应予记录见图计算姿态偏差时所用的转动顺序 必须使姿态在数值上是连续的 绕动轴 导航角或欧拉角 旋转或绕静止轴旋转是没有关系的除非另有规定 应在实到位姿稳定后进行测量仪器对于轨迹特性 超调量和位姿稳定性的测量 数据采集设备的动态特性 如采样速率 应足够高 以确保获得被测特性的充分描述试验中所用的测量仪器应进行校准 还应估计测量的不确定度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应考虑下列参数仪器误差与方法有关的系统误差计算误差测量的不确定度不能超过被测特性数值的机械接口的负载所有试验项目都应在 额定负载条件下进行 即制造商
12、规定的质量 重心位置和惯性力矩 额定负载条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为表征机器人与负载有关的性能 可采用如表 中指出的将额定负载减至 或由制造商指定的其他数值进行附加试验如部分测量仪器附加于机器人上 应把其质量和位置当作试验负载的一部分图 是试验用末端执行器的实例 其 重心 和 工具中心点 有偏移 试验时 是测量点 测量点的位置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表 试验负载试 验特性使 用 负载额定负载表示必须采用额定负载减至表示选用位姿准确度和位姿重复性 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 距离准确度和距离重复性位置稳定时间 位置超调量 位姿特性漂移互换性 轨迹准确度和轨迹重复性 重定向轨迹准确度 拐角偏差 轨迹速度特性 最小
13、定位时间 静态柔顺性 见第 章摆动偏差 图 试验用末端执行器实例试验速度所有位姿特性试验都应在指定位姿间可达到的最大速度下进行 即在每种情况下速度补偿均置于并可在此速度的 和 或 下进行附加试验对于每一种轨迹特性 应在制造商规定的额定轨迹速度的 和 下进行试验 见表 在试验报告中应注明额定轨迹速度 每次试验所规定的速度取决于轨迹的形状和尺寸 机器人至少应能在试验轨迹 的长度内达到此速度 此时 相关的性能指标才是有效的如果可选择 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速度是以点位方式还是以连续轨迹方式来规定的表 和表 给出试验速度的汇总表 位姿特性试验速度试 验特性速 度额定速度必测或 额定速度选测位姿准确度和位姿
14、重复性 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 距离准确度和距离重复性 位置稳定时间 位置超调量 位姿特性漂移互换性 最小定位时间 见第 章和表表 轨迹特性的试验速度试 验特性速 度额定轨迹速度必测额定轨迹速度必测额定轨迹速度必测轨迹准确度和轨迹重复性重定向轨迹准确度拐角偏差轨迹速度特性摆动偏差试验位姿和跟踪轨迹的定义目的本条说明如何确定位于工作空间中立方体内一平面上的五个合适位置 还说明了要跟踪的试验轨迹 当机器人某轴运动范围较其他轴小时 可用长方体代替立方体立方体在工作空间中的位置位于工作空间中的单个立方体 其顶点用 到 表示 见图 应满足以下要求立方体应位于工作空间中预期应用最多的那一部分立方体应具有最大
15、的体积 且其棱边平行于机座坐标系在试验报告中应以图形说明工作空间中所用立方体的位置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图 工作空间中的立方体立方体内所用平面的位置位姿试验应选用下列平面之一 对这些平面制造商已声明在说明书中的值是有效的试验报告中应指出选用了哪一个平面表 给出了位姿特性所使用的位姿表 位姿特性中选用的位姿试 验特性位姿位姿准确度和位姿重复性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距离准确度和距离重复性位置稳定时间位置超调量位姿特性漂移互换性试验位姿五个要测量的点位于测量平面的对角线上 并对应于选用平面上的 到 加上轴向 和径向测量点偏移 点 到 是机器人手腕参考点的位置测量平面平行于选用平面 见图 和图制造商可规定
16、试验位姿应以机座坐标系 最佳 和 或关节坐标系来确定是对角线的交点 也是立方体的中心 点 到 离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等于对角线长度的见图 若不可能 则在报告中说明在对角线上所选择的点机械接口坐标系图 选用平面和测量平面对角线长度示例平面 和位姿图 使用的位姿运动要求当机器人在各位姿间运动时 所有关节均应运动试验时 应注意不超出制造操作规范跟踪的轨迹试验轨迹的位置采用 中说明的立方体试验轨迹应位于图 所示的四个平面之一 对于 轴机器人 除制造商特殊规定外 应选用平面对少于 轴的机器人 应由制造商指定选用哪个平面在轨迹特性测量时 机械接口的中心应位于选用平面上 见图 且其姿态相对于该平面应保持不变试验
17、轨迹的形状和尺寸图 给出了在四个可用试验平面之一上的一条直线轨迹 一条矩形轨迹和两条圆形轨迹的位置示例除测量拐角偏差外 试验轨迹的形状应是直线或圆 见 和图 若采用其他形状的轨迹 制造商应说明并附于试验报告中在立方体对角线上的直线轨迹 轨迹长度应是所选平面相对顶点间距离的 如图 中 到的距离是一实例另一直线轨迹 到 可用于 中所述的重定向试验对圆形轨迹试验 需测试两个不同的圆 见图大圆的直径应为立方体边长的 圆心为小圆的直径应是同一平面中大圆直径的 圆心为 见图应使用最少的数目的指令位姿 在试验报告中应说明指令位姿的数目 位置和编程方法 示教编程人工输入数字数据或离线编程对于矩形轨迹 拐角记为
18、 和 每个拐角离平面各顶点的距离为该平面对角线长度的在图 的实例中 和 分别与 和 重合图 试验轨迹定位平面的确定图 试验轨迹实例循环次数表 给出了测试每种特性时实施的循环次数表 循环次数试 验特性 循环次数位姿准确度和位姿重复性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距离准确度和距离重复性位置稳定时间位置超调量位姿特性漂移 连续循环互换性轨迹准确度和轨迹重复性重定向轨迹准确度拐角偏差轨迹速度特性最小定位时间摆动偏差试验步骤试验顺序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但为了确定测量停顿时间 建议先进行位置稳定时间试验后 再进行位姿重复性试验 位置超调量 位姿准确度和重复性试验可同时进行 位姿特性漂移试验应独立进行位姿特性试验应在点
19、位或连续轨迹控制下进行 轨迹特性试验应在轨迹控制下进行如果测试设备允许 轨迹准确度及重复性试验可与速度试验同时进行建议速度试验在轨迹准确度试验之前进行 并使用相同的轨迹参数 这样可保证在确定轨迹时使用正确的参考量当编程恒定轨迹速度时 应注意确保把速度补偿控制设为 并保证机器人不因在跟踪轨迹上的任何限制而使速度自动减小下列特性可同时进行测试轨迹准确度 重复性和速度特性拐角超调和圆角误差除位姿特性漂移外 一种条件下每一特性的数据采集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试验时所有的程序延时 如测量停顿时间和测量时间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试验特性 应用根据机器人的类型和要求 应用 可全面或部分采用本标准所述的试验对于某些
20、典型应用 附录 提示的附录 提供了基本的机器人试验选择指南位姿特性一般说明指令位姿 见图 以示教编程 人工数据输入或离线编程所设定的位姿示教编程机器人的指令位姿定义为机器人的测量点 见图 编程时 通过机器人的运动 使该点尽可能接近立方体的确定点 把测量系统显示的坐标值用作为 指令位姿 以便根据逐个实到位姿计算准确度实到位姿 见图 机器人在自动方式下响应指令位姿而实际达到的位姿本章中所定义的位姿准确度和重复性特性 由指令位姿和实到位姿间的偏差和重复接近指令位姿的一系列实到位姿的分布来确定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内部控制分辨率坐标变换误差关节的实际结构尺寸与机器人控制系统所用的模型尺寸间的差异机械缺陷
21、 如间隙 滞回 摩擦及外部条件如温度等的影响指令位姿数据输入方法取决于机器人控制设备 并对准确度特性有重大影响 使用的数据输入方法应在数据表和试验报告中清楚地说明若指令位姿由数字数据输入设定 则不同指令位姿间的关系 即距离和姿态 是已知的 或可确定的 这对距离特性的规范和测量是需要的对于使用数字数据输入的位姿准确度测量 需知道测量系统相对于机座坐标系的位置 见图 指令位姿与实到位姿的关系图 和图 也表示该关系位姿准确度和位姿重复性位姿准确度位姿准确度表示指令位姿和从同一方向接近该指令位姿时的实到位姿平均值之间的偏差位姿准确度分为位置准确度 指令位姿的位置与实到位置集群中心之差 见图姿态准确度
22、指令位姿的姿态与实到姿态平均值之差 见图图 位置准确度和重复性注 和 可用同一图图 姿态准确度和重复性位姿准确度计算如下位置准确度和式中 和 是对同一位姿重复响应 次后所得各点集群中心的坐标和 是指令位姿坐标和 是第 次实到位姿的坐标姿态准确度和这些值是在对同一位姿重复响应 次所得的姿态角的平均值式中 和 是指令位姿的姿态角和 是第 次实到位姿的姿态角表 给出了位姿准确度试验条件的汇总表 位姿准确度试验条件负载速度 位姿 循环次数额定负载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负载降至选用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速度机器人从 点开始 依次将机械接口移至 采用如图 所示的循环之一 以单一方向接近每个位姿 试验时
23、所用的接近方向应与编程时的接近方向类同计算每个位姿的位置准确度 和姿态准确度图 可用循环的图示位姿重复性位姿重复性表示对同一指令位姿从同一方向重复响应 次后实到位姿的一致程度对某一位姿 重复性可表示为以下式计算且以位置集群中心为球心的球半径 之值 见图围绕平均值 和 的角度散布 其中 为标准偏差 见图位置重复性式中其中 和 已在 中定义姿态重复性注 即使距离不正常分布 此指标也是可计算的表 给出位姿重复性试验条件汇总表 位姿重复性试验条件负载速度 位姿 循环次数额定负载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负载降至选用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速度试验步骤与 相同计算每个位姿的位置重复性 和角度偏差 对于一些
24、特殊应用 也可用其分量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表示从三个相互垂直方向对相同指令位姿响应 次时 各平均实到位姿间的偏差 见图是不同轨迹终点得到的实到位置集群中心间的最大距离是不同轨迹终点得到的实到姿态平均值间的最大偏差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是接近轨迹的编号表 给出了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的试验条件汇总表 多方向位姿准确度变动试验条件负载速度 位姿 循环次数额定负载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负载降至非选用额定速度额定速度额定速度经过编程 使机器人的机械接口沿平行于机座坐标系轴线的三条接近轨迹运动到各指令位姿点 对于 以坐标轴的负方向接近 对于 和 则从立方体内部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2642 2001 工业 机器人 性能 规范 及其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