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
《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120K 30 缮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69355-2008IEC 606645:200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equipment within lowvoltage systems-Part 5: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learances and creepagedistances equal to or less than 2 mm200807-16发布(IEC 606645:2007,IDT)2009
2、040 1实施丰瞀粥鬻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前言-引言1范围和目的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基本原则41导言42基本原则43电压及其额定值44频率45承受电压作用的时间46污染47设备提供的资料48绝缘材料5要求及确定尺寸的规则51概述-52电气间隙的确定53爬电距离的确定54固体绝缘的设计要求一6试验和测量t61试验-6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资料性附录)附录D(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目 次确定保持最小绝缘电阻的尺寸-吸水试验确定尺寸的框图
3、潮湿条件下爬电距离的耐受电压试验I1122223444556669”坫扒躬拍曲如刖 暑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GBT 16935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分为5部分: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第2部分:应用指南;第3部分:利用涂层、罐封和模压进行防污保护;第4部分:高频电压应力的考虑事项;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本部分为GBT 16935的第5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6645:200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英文版)。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删
4、除国际标准的前言;b)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补充引用了GBT 17045 2006、GBT 1762711998、GBT 1762721998、IEC 60068、IEC 60364551:2005、IEC 606644:1997(因在条文中有引用)。本部分的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9)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兢业、刘金琰、吴庆云。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刘振忠。GBT 1
5、69355-2006IEC 60664-5:2007引 言本部分规定了有关湿度对爬电距离影响的湿度等级。本部分介绍了下列需一起考虑的确定尺寸的准则:在污染等级为2和3下比第1部分表F2中规定的那些值更精确的不大于2 mm的新的最小电气间隙;在污染等级为3时印制线路板和类似结构件的比第1部分表F4中规定值更小的爬电距离;避免绝缘表面发生闪络的最小爬电距离的规定,此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特性而定;在潮湿条件下确保足够绝缘电阻的最小爬电距离的规定。注:表A2给出了有关确定爬电距离尺寸的信息,以便在电压方均根值不超过10 000 V、相应的爬电距离不超过250 mm时,保持足够的绝缘电阻。本部分的信息基于1
6、989年公开发布的研究数据12 Jl。下列研究细节给出相关背景资料:研究在试品上进行,这些试品采用与电路图案间距从016 mm63 Film印制线路板相同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试品采用了10种不同的材料,制造过程对材料表面的影响,如模压、加工等,不作为本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试品置于不同的地域,如城市、农村、工业、沙漠和沿海区域;试品定期暴露在电压应力下,相关数据已累积了很长一段时间。附录B规定了将未分类的绝缘材料分配到相关的吸水组别的吸水试验方法。当采用不同材料的试验方法获得进一步的经验数据时,本附录将会做修订。1)方括号中的数字参阅参考文献1范围和目的GBT 169355-2008IEC 606
7、645:200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GBT 16935的本部分规定了印制线路板和类似结构件中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尺寸确定方法,在这些结构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同且均沿着固体绝缘的表面,如第1部分2中62所描述的路径(示例1、5和11)。本尺寸确定方法比第1部分规定的方法更为精确。但如果不要求精确尺寸,第1部分内容可适用。本部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允许从本部分中摘选一条或几条使用,也不允许将它们代替第1部分的相应条款来使用。而且本部分只能与第1部分配合使用。当使用本部分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尺寸时,应采用全部条款代替
8、第1部分给出的相应条款。对于大于2 1Ti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隙以及通用的固体绝缘,第l部分适用。注1:等于或小于2 mm距离的限制适用于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的总距离可能大于2 mm。本部分基于以下准则确定尺寸:与微观环境无关的最小电气间隙(见表2);适用于污染等级1、2和3的避免由于电痕化而失效的最小爬电距离(见表4);避免跨接绝缘表面闪络的最小爬电距离(见表5)。注2:保持足够绝缘电阻的最小爬电距离见表A2。注3:本部分不适用于比污染等级3或湿度等级3差的微观环境条件。本部分规定了一种将未分类的绝缘材料分配到相关的吸水组别的试验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
9、BT 1693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第1部分的第2章以及下列内容适用:GBT 47983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IEC 6072133:2002,MOD)GBT 47987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7部分:携带和非固定使用(IEC 6072137:2002,MOD)GBT 47989199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产品内部的微气
10、候(idt IEC 6072139:1993)GBT 1689518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1章:通用规则(IEC 60364551:1997,IDT)GBT 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606641:2007,IDT)GBT 17045 2006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IEC 61140:2001,IDT)GBT 176271 1998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eqv IEC2)第1部分指GBT169351。1GBT?69355-2008IEC 60664-5:2007611
11、80一1:1992)GBT 1762721998 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和试验设备(eqv IEC 611802:1994)IEC 60068环境试验IEC 606644:199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4部分:高频电压应力的考虑事项3术语和定义除GBT 169351 2008规定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31吸水性water adsorption绝缘材料吸附其表面水分的能力。32临界相对湿度cHtical relative humidity当爬电距离的冲击耐受电压(其值是在70相对湿度下测得的值)降至95时的相对湿度值。4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基本原则41导言有关
12、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的第一份出版物是IEC 60664,1980出版。它仅涉及电气间隙,数据来源于击穿电压的基本数据。接着,在1981年IEC 60664A出版,该出版物涉及了爬电距离,数据从多年实践经验及印制线路板试验中获得。1992年,对上述出版物进行合并出版了IEC 606641(第1部分),但修订版并未改变基本数据。42基本原则绝缘配合是指根据设备的使用及其周围的环境来选择设备的电气绝缘特性。只有设备的设计基于在其期望寿命中所承受的应力时才能实现绝缘配合。除下列条款另有规定外,第1部分中42适用。425关于暂时过电压的绝缘配合有关暂时过电压的绝缘配合以IEC 60364444中44
13、2(见本部分54323)规定的暂时过电压为基础。注:目前的电涌保护器(SPD)不能充分吸收暂时过电压所产生的能量。426关于环境条件的绝缘配合应考虑绝缘的微观环境条件。这主要取决于设备所处的宏观环境。在许多情况下,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是相同的。但是,微观环境可能会好于或坏于宏观环境。例如,外壳、加热、通风或灰尘可能会影响微观环境。注:符合GB 4208E胡规定的防护等级的外壳防护可以提高微观环境的湿度。主要的环境参数如下:对于电气间隙:气压;温度,如果变化范围大;对于爬电距离:气压;污染;相对湿度;凝露;2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一一对于固体绝缘:温度;相对湿
14、度。43电压及其额定值431概述第l部分中431适用。432长期作用电压的确定4321概述第1部分中4321适用。4322确定基本绝缘的电压43221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备第1部分中表F3a和表F3b中已将低压电网的标称电压转化为合理化电压,此电压可以作为选定爬电距离的电压最小值,也可用来选定设备的额定绝缘电压。电气设备可以有几个额定电压以便可以使用在不同标称电压的低压电网中,这种设备电压应选取其最高额定电压。各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考虑如何选定电压:以“线对线”电压为基础;或以“线对中性点”电压为基础。对于后者,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规定如何使用户知道该设备只能用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的方法。43
15、222非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系统、设备和内部电路第1部分中43222适用。4323确定功能绝缘的电压第1部分中4323适用。433额定冲击电压的确定4331概述第1部分中4331适用。4332过电压类别43321概述第1部分中43321适用。43322直接由电网供电的设备第1部分中43322适用。43323非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系统和设备第1部分中43323适用。4333设备额定冲击电压的选择第1部分中4333适用。4334设备内部冲击电压的绝缘配合43341 受外来瞬时过电压影响显著的设备内部的部件或电路第1部分中43341适用。43342具有特定瞬时过电压保护的设备内部的部件或电路由于受外
16、来瞬时过电压影响不大,这些部件的基本绝缘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与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无关,但与该部件或电路的实际条件有关,推荐应用第1部分中423列出的冲击电压优选值使之标准化,其他情况,可用本部分的表2之值的插入值法得到。3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4335设备产生的操作过电压第1部分中4335适用。4336交界面的要求第1部分中4336适用。434再现峰值电压的确定第l部分中434适用。435暂时过电压的确定4351概述第1部分中4351适用。4352故障电压第1部分中4352适用。4353暂时过电压引起的应力低压设备由于高压系统的接地故障而引起的暂时过电压的
17、大小及持续时间在54323中给出。44频率第1部分中44适用。4。5承受电压作用的时闻第1部分中45适用。46污染461概述污染不仅会削弱与引起电痕化的长期有效值电压应力有关的绝缘,也会削弱与峰值电压和吸水性有关的绝缘。污染引起短距离冲击耐受耐力降低,结果可能会跨越绝缘表面产生闪络。湿度对绝缘表面的影响由464规定的湿度等级确定。吸水特性对绝缘表面的影响由486规定的吸水组别确定。462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第1部分中462适用。463导电性污染条件不适用。464湿度等级为了确定与绝缘表面产生闪络有关的爬电距离或最小绝缘电阻,微观环境的湿度规定以下3个等级:湿度等级1(HLI):绝缘表面的相对湿度
18、决不会达到产生凝露的水平,因此闪络不受湿度影响;湿度等级2(HL2):在微观环境瞬间变化中绝缘表面的相对湿度偶尔会产生凝露,因此闪络受湿度的影响;湿度等级3(HL3):绝缘表面的相对湿度经常产生凝露,因此闪络受湿度影响严重。465湿度等级与宏观环境的关系宏观环境条件在GBT 16895182002、GBT 4798327,GBT 479872007和GIyT 479891997中作了规定。注:在GBT 479891997中使用不同气候分类。微观环境的湿度等级与规定的宏观环境分类之间的关系见表1。4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表1湿度等级与宏观环境等级之间的关系
19、规定气候分类的标准 (宏观环境的)气候分类 湿度等级GBT 47989 1997 Y2 Y3 Y4GBT 47983 2007 3K1 3K3 3K6GBT 47987 2007 7K1 7K3GBT 16895182002 AB5 AB7 + +(一) (一) HLl(+) (一) 一HL2(+) (+) -HL3一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湿度相同;(一)微观环境湿度低于宏观环境湿度;(+)微观环境湿度高于宏观环境湿度。47设备提供的资料第1部分中47适用。48绝缘材料481概述绝缘材料应按其CTI值分为不同的组别。各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考虑绝缘材料的电气强度特性、热、机械、化学和吸水特性。关于固
20、体绝缘的要求,本部分的54适用。482相比电痕化指数(CTD4821 闪烁作用下绝缘材料的性能第1部分中4811适用。4822用于绝缘材料分类的CTI值第1部分中4812适用。4823材料组别第1部分中4813适用。4824相比电痕化指数(CTI)试验第1部分中4814适用。4825无电痕化材料对于玻璃、陶瓷或其他无机绝缘材料,不会发生电痕化,爬电距离无须大于其相应的为实现绝缘配合而要求的电气间隙。表2中用于非均匀电场条件的尺寸适用。483电气强度特性第1部分中482适用。484热特性第1部分中483适用。485机械和化学特性第1部分中484适用。486吸水特性吸水特性是一种与绝缘材料特性相关
21、的表面现象。鉴于吸水特性对耐受电压能力的影响,根据附录B的试验程序,绝缘材料分成如下几种吸水组别:吸水组别WAGl(影响可忽略);吸水组别wAG2(微弱影响);5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吸水组别WAG3(中度影响);吸水组别WAG4(强烈影响)。注1:材料吸水组别的分类可能会受填充物、添加剂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注2:各种绝缘材料吸水组别的分类见53235。5要求及确定尺寸的规则51概述所确定的电气间隙应能承受本部分522规定的瞬时过电压。相应的爬电距离应符合本部分53233和53234的要求。固体绝缘的设计应符合本部分54的要求。52电气间隙的确定521概述电
22、气间隙应以承受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来确定。对于直接接至低压电网的设备,其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是在第1部分4333基础上确定的额定冲击电压。如果稳态有效值电压、暂时过电压或再现峰值电压比冲击耐受电压所要求的电气间隙更大,则应使用表3相应值。应在考虑冲击耐受电压、稳态有效值电压、暂时过电压和再现峰值电压后选择最大的电气间隙。注:对于稳态有效值电压或再现峰值电压,电气间隙的确定应保证在这些电压连续施加时无击穿现象发生,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考虑这情况。522确定准则5221概述选择电气间隙应考虑下列影响因素:功能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要求按本部分的525;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要求按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935.5 2008 低压 系统 设备 绝缘 配合 部分 不超过 mm 电气 间隙 距离 确定 方法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0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