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565-1993 自行车 安全要求.pdf
《GB 3565-1993 自行车 安全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3565-1993 自行车 安全要求.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行车安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of bicycles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4210 1989自行车安全要求人GB 356593 ISO 4210 1989 代替GB3565 83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在于,保证按照本标准制造的自行车,在实际使用时尽可能的安全。试验的目的是保证每一个零部件乃至整车的强度和耐用性。要求从设计一开始就始终贯彻高质量和保证安全性。对于湿态制动性能的测试方法(见5.5.2条),其规定的测试条件要比实际遇到的更为严格,因此得到的制动距离超过了在实际雨天条件下可能达到的距离。尽管在本标准中规定了各种要求,但任何新的设计、结构
2、、材料和组装方法,即使不能按照本标准之要求进行试验,但能等同地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则在本标准被修正或补充之前,即可以视为符合本标准。本标准只限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故特别回避零部件的标准化。第篇总论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丁自行车及其部件的设计、组装和试验方面的安全与性能要求,并制定了些自行车使用和保养准则。本标准只适用于在公路上骑行的自行车,其鞍座可调整到635mm或更高一些的高度。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特殊种类的自行车,诸如零售商用来运送货物的自行车、串列自行车、童车以及设计和制作用来正式比赛的自行车。2 引用标准GB 3591 自行车车铃ZB Yl4 001 自行车反射器3
3、术语本标准中所用之术语,定义如下3. 1 自行车g仅借人力,主要以脚蹬驱动,至少有两个车轮的车辆。3. 2 两轮车两个车轮的自行车。3. 3送货车s主要设计用于运送货物的自行车。3. 4 串列自行车z装有双人或多人鞍座,前后依次排列的自行车。3. 5 鞍座高度:从地平面到鞍座面的高度。测量时,自行车应垂直于地面,然后从鞍座面的中心垂直测量到地面的距离。3.6制动距离g从制动开始到自行车停住所行驶的距离。3. 7 停车距离2制动距离加上骑行者作出反应的一段时间所行驶的距离的总和。3.8 行程:曲柄转动一周,自行车所行驶的距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7 21批准84 1994 03 01实施GB
4、 3565-93 3. 9外露突出物:是指与长250mm、直径83mm之圆柱棒(模拟人的肢体)的中间75mm长的那一段圆弧面相碰的突出物体。见图lo3. 10 (脚蹬)脚踩面:位于脚下的脚蹬表面,设计时要考虑其防滑性能。4 总则4. 1 锐边目唱图1外露突出物测试圆柱棒第二篇零部件的要求在正常骑行、搬运和维修时,凡骑行者的手、腿等可能触及之处,均不应有外露的锐边。4-2 突出物组装后的任何突出物,其长度超过Smm的,尾端倒圆不应小于6.3 mmo其大端尺寸(宽度)应大于12. 7 mm,小端尺寸厚度)应大于3.2mm。自行车享架的上管上,在鞍座和鞍座前300mm处之间不应有突出物,但直径不大于
5、6.4 mm的钢绳套管和厚度不大于4.8 mm的套管夹则允许附在上管上螺钉的外露突出部分,在螺母旋紧之后,应短于螺钉的大径尺寸(见3.9条)5 车阐5. 1 制动系统自行车应装有制动系统,或保证符合5.5条要求的装置。只有个制动闸时,应装在后轮上s有两个独立的制动阐时,则一个装在前轮立,另一个装在后轮上。5. 2予闸5. 2. 1 闸把位置前、后闸把安装在车把两侧的具体位置可根据我国的使用习惯z前闸把在右、后闸把在左。s.2.2握闸尺寸从闸把外表面量到车把、或车把把套、或其他防护物外表面的最大握l胃尺寸d(见图幻,在A和B二点之间不应超过90mm,B和C二点之间不应超过100mmo 85 GB
6、 3 5 6 5 9 3 直点图2握阅尺寸5.2. 3 线闸组装自行车装有不论何种类型的线闸时,将线闸紧固在车架或前叉处的螺钉都应有合适的锁紧装置,如锁紧垫圈、锁紧螺母或加固螺母。和i动系统应操纵灵活。按说明书装车时,紧绳螺钉不应鲁l坏钢绳的丝股。钢绳尾端应有一个能承受20N拉脱力的尾套,以资防护5.2.4 闸皮组装闸皮要装紧在闸盒上,按第20章规定之方法进行试验时,闸皮组合件不应有损坏。按第20章规定之试验完成后,制动系统的和j动性能应符合5.5. 1和5.5. 2条的要求。5. 2. 5 车闸的调整车闸应能调整到有效的操纵部位,除非闸皮己磨损到按说明书之规定需要掉换的程度。闸皮经正确调整后
7、,除了受闸表面外不能与其他东西相碰。5. 3脚闸脚闸应在骑行者用脚对脚蹬施以与驱动方向相反的力时得以制动和j动机构应独立有效,与驱动机构和调整无关。曲柄的驱动和制动位置之间的差异不应超过60。测量时,对曲柄每个位置施加的力矩至少要大于14N ffio 5.4 制动系统的强度5.4. 1 子闸按21.1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5.4.2脚闸按21.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5. 5 制动性能86 GB 3565 93 5. 5. 1 干态制动按第22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2a. 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上的自行车,以24km/h的速度行
8、驶时,应在5.5 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b. 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以下的自行车,以16km/h的速度行驶时,应在5.5 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注,5. 5 m的制动距离是包括目前通用的试验方法中因人和仪器误差在内的。今后可以根据在试验中取得的经验再行修正5. 5. 2 湿态制动按第22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以16km/h的速度行驶的自行车,应在1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5. 5. 3脚闸的直线性按第23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在脚蹬力为90300N的范围内,制动力应与脚蹬力呈线性比例(误差在20%以内)。此外,脚蹬力为300N时,制动力应不小于150N。6 车把6. 1 把横管
9、把横管的总宽度应在350700mm之间。处于最高位置时的把套上端面和处于最低位置时的鞍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超过400mm, 把横管末端应装有把套或把盖,它们应能承受70N的拉脱力。6. 2 把立管把立管上应有个永久性标记,清楚地表示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的最少深度,或用一个可靠的永久性装置来保证其最少插入深度插入标记或插入深度从把立管末端起应不小于管径的2.5倍,在标记下面至少应有一个管径长度的管子材料没切槽,插入标记不应损伤把立管的强度。6. 3把立管的把心丝杆丝杆的最小断裂力矩至少应比制造厂规定的最大旋紧力矩大50%。6.4 车把稳定性车把经正确调整后,应在正前方位置的左右两侧各不小于60的
10、范围内转向灵活,轴承处不应出现紧点、僵呆或松弛现象。当骑行者坐在鞍座上,双手握住车把把套并尽量往后靠时,自行车和骑行者的总重量至少应有25%压在前轮上。车把的几何位置推荐子附录B(参考件内。6.5 车把部件的强度把立管应经受得起24.1. 1和24.1. 2条规定的试验而不断裂。按24.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把横管相对于把立管应无转动。按24.3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把立管相对于前叉立管应无转动。但在拧紧其密接面之间的间隙之前而需要的转动除外,这种转动不得超过5.7车架前叉组合件7. 1 冲击试验重物落下按25.1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组合件上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组合件前、后辅中心线之间的永久变
11、形不应超过40mm。7.2 冲击试验(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87 GB 3565 93 按25.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8前叉前叉安装前轴处的槽口或其他的前轴定位装置,必须是:当前轴或轴挡紧贴在槽口的顶部时,前轮应位于前叉的中心。9车轮9. 1 转动精度这就是轴的圆跳动公差。下面列出的圆跳动公差代表车轮全部组装好后,在没有轴向窜动的情况下旋转一周,轮铜位置的最大允许变动范围(即指示器最大动程)。g. 1. 1 径向圆跳动公差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对轮榈上某一点沿轮榈作径向测量时,其跳动量不得超过2mm。不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其跳动最不得超过4mm。9. 1.2 端西圆跳动公差装轮缘
12、闸的自行车,对轮辆上某一点沿轮桐作轴向测量时,其跳动量不得超过2mm。不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其跳动量不得超过4mm。9.2 !同隙自行车车轮经校准后,其轮胎对于前叉或车架上之任何附件之间的问隙应不小于2mmo 9.3 静负荷试验组装好的车轮按第26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其任何零部件不允许有断裂,挂重点的永久变形不得超过1.5 mm。9.4 车轮夹持力车轮应以有效的锁紧装置固紧在车架上,并应按制造厂之规定旋紧。9.4. 1 前轮夹持力沿前轮拆卸方向,在前轴上对称地施加500N的力,为时30s,前轴与前叉之间应无相对位移。9. 4. 2 后轮夹持力沿后轮拆卸方向,在后轴上对称地施加1780 N的力,为
13、时30s,后轴与车架之间应无相对位移。10 外胎和内胎10. 1 充气压力工厂推荐的最大充气压力值应标在外胎侧面,外胎装配好后应能易于看到其标值。非模注轮胎不作此项要求。10.2 配合性外胎和内胎应与轮辆相配合。将轮胎充气到推荐充气压力的110%,经过5min后,外胎仍应完整地包合在轮稠上。11 脚踵和脚蹬dll柄驱动系统11. 1 脚蹬脚踩面11.1.1 脚蹬的脚踩面应安装可靠,相对于脚蹬部件应无松动。11.1.2 不用足尖套或可用足尖套的脚蹬,都必须:a. 在脚蹬的主表面或下表面都有脚踩面。b. 有一个认定的脚踩面,能自动地翻转在骑行者的脚下。11.1.3 脚蹬设计时,只考虑用足尖套式,则
14、必须装固定的足尖套,就不再需要符合11.1. 2条a和b之88 GB 3565-93 要求。11. 2 脚蹬间隙11. 2. 1 地面距离自行车直放不骑人,一只脚蹬处于最低位置且脚踩面与地面平行,如果只有个脚踩面的话,该脚踩面要朝上,自行车应能向一例l倾斜25而脚蹬上的任何零部件不触及地面。装有避震弹簧的自行车,在测量时应使避震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就好象有一个体重85峙的骑行者坐在上面一样。11.2.2 足趾间隙不装足尖套的自行车,其脚蹬主Jj前轮胎或泥板之间的间隙(在轮胎或泥饭转到任意角度时至少应为89mm,间隙的测量方法是从两脚蹬的中心线分别向前平行于自行车的纵轴线,量到轮胎或泥板旋转弧线的
15、最近距离,取其小者,见图3。自行车的前叉设计得可装前泥板的,其足趾间隙必须以装上泥板后的情况进行测量。R瞌”疆, 川E小间阻二图3足趾间隙11. 3驱动系统静负荷试验按27.1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驱动系统之任何零部件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并应不丧失驱动能力。11. 4 脚蹬曲柄系统动态试验按27.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脚蹬或曲柄之螺纹部分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12鞍座12. 1 限制尺寸鞍座、鞍座架和其他鞍座附件的任何部分,从鞍座面与鞍管轴线之交点算起,都不能超过鞍座面以上125mm, 12.2 鞍管鞍管上应有一个永久性的标记,清楚地表示鞍管插入车架的最少深度。这个标记从鞍管底部量起不应低于鞍
16、管直径的二倍高度,标记不得损伤鞍管的强度。12.3 鞍座调节夹紧装置按第28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鞍座夹紧装置对于鞍管在任何方向上都不应有转动,而鞍管对于车89 GB 3565 93 架亦不应有转动。鞍座不用夹紧装置,而用垂直于鞍管的销辅回紧的,则允许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稍有转动,并能经得起按第28章规定之方法进行试验。13链条作动力传递用的链条,在链轮和飞轮上运转时应灵活。链条的最低破坏拉力应为8010 N。14 链罩自行车上必须装有防护装置,罩住链条和链轮的主咱合部位,防止衣服或身体某一部分轧入。防护链罩至少应从链条与链轮的起始咱合点之前25mm处装起。15 照明和反射器15. 1 照明15.
17、 1. 1 照明系统本标准对装前灯、后灯或全套照明系统不作强制性规定。如果安装的话,则应符合我国公安部的有关法规。15. 1. 2 电线装置安装电线时,应避免与运动部件或锐边相碰,以防磨破。连接在接线柱上的电线,在任意方向上,应能承受10N的拉脱力。15.2 反射器15. 2. 1 总贝0反射器的安装方式应符合下列之要求,或符合我国公安部的立法规定。15.2.2 后反射器按照15.I条安装后灯的自行车还应加装一只后广角反射器或一般的反射器,它们应符合ZB Y!4 001的要求。不装后灯的自行车则应装一只广角反射器。后反射器应为红色。15. 2. 3侧反射器自行车应装有两只侧反射器,在两侧都能看
18、到。反射器的形式可取下列之一种za. 广角反射器装在自行车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其中至少应有一只要装在车轮辐条上。对那些后轮上除了车架和泥板支棍外,还装有其他零件的自行车,则活动反射器应装在前轮上。b. 在每一只车轮的两侧,离轮胎外径10cm之内,都装有连续的环形反射材料a15. 2. 3. 1 广角反射器应符合ZBY!4 001的要求。反射材料应符合ZBY14 001的光学要求。15.2.3.2 所有的侧反射器均应同一颜色。或白色透明,或黄色。15. 2. 4 前反射器按照15.I条安装前灯的自行车不要求装前反射器。没有这种前灯的自行车则应装一只广角反射器,并应符合ZBY14 001的要求。前反
19、射器应为臼色(透明)。1s.2.s 脚蹬反射器每只脚蹬的前、后表面均应装有反射器,它们应符合ZBY!4 001的要求。反射器可以和脚蹬结构连成一体,也可以以机械方法安装在脚蹬上,但都应充分地凹进在脚蹬边缘里面或反射器框架内,以免在脚蹬边沿与其他平面接触时碰到反射镜面。脚蹬反射器应为黄色。16鸣号装置自行车可装车铃或其他适用的鸣号装置,如果安装这些装置的话,应符合GB3591和我国公安部90 的有关法规。17说明书GB 3565-93 每辆自行车必须附有说明书,并应有下列内容a. 使用前的准备一一怎样调整鞍座及车把的高度,以适合骑行者的身材,对鞍管和把立管的警告标记应予以说明。b. 对把横管、把
20、立管、鞍康、鞍管和车轮的紧固件应推荐旋紧力短。c. 润滑一一润滑部位、润滑周期及推荐润滑用油。d. 正确的链条张紧度和调整方法。e. 车闸的调整和对闸皮调换的建议。f. 变速器的调整。 一般备用零件s如外胎、内胎、闸皮组合件等。h. 附件:如装有其他附件,应详细说明操作、维修方法(如有需要),以及有关的配件(如电珠)。i. 骑行安全须知一一车闸、轮胎、车把和照明应作定期检查e雨天应注意增加制动的距离。其他事项是否需要包括在内,由生产厂自行决定。18标记凡经检验符合本标准,即可在每辆自行车上明显耐久地标上a. 本国家标准号,即:GB 3565 ISO 4210 b. 生产厂铭牌或代号。第三篇整车
21、的要求19道路试验按第29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不应有整个部件或零件的损坏,鞍座、车把、变速控制器或反射器不应有松动或失准现象。自行车在行驶和转弯时应平稳。骑行者应能单手脱把(如要用手来打信号而无困难,且对骑行者无危险。第四篇测试方法20 闸皮试验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将车闹调整到正确的位置,鞍座上坐着体重为70烛的骑行者或放置等同的重量。对每一个闸把施加180N的握用力,并在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这个力。然后将自行车向前、向后各推动五次,每次推动距离不小于75mmo 21 制动系统受力试验21. 1 手闸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确认制动系统调整正确以后,在闸把动作的平面内,离闸把末端25mm
22、处垂直于把套加一个力,见图4。这个力应为450N,或者小于450N也可以,只要能做到2a. 线闸闸把碰到把套,无把套的则碰到把横管;91 GB 3565-93 b. 线闸副闸把与把横管的顶面相平,或碰到把横管pc. 杆式闸把与把横管的把套顶面相平。这项试验应在每个闸把上重复10次。21.2脚闸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确认制动系统调整正确以后,将脚蹬曲柄放置在水平位置上,如图5所示在左脚蹬输中心处加一个力。这个力应加在垂直方向上,并逐步增加到1500 N,然后应保持满载15 s。这项试验应重复10次。、飞、也飞砸、JAlll 四、回声图4在手闸闸把上加力92 GB 3565-93 左曲嗣,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3565 1993 自行车 安全 要求
